陕西为什么是公认的省内差异化最大的省区(陕西为什么是公认的省内差异化最大的省)
陕西为什么是公认的省内差异化最大的省区(陕西为什么是公认的省内差异化最大的省)陕西省的南部地区主要是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这里分布了秦岭山脉、大巴山脉。因为地势原因,使得陕西南部地区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特别高,水资源十分丰富,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这些特点与同样处于陕西省的陕北地区、关中地区很不一样。陕西省的关中地区是陕西省的最核心地区,这里分不了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渭南市、铜川市、杨凌区,这里基本上是黄土平原地区,灌溉农业十分发达。也是因为农耕文明比较发达,这里自古以来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同样也是中国国都所在地。如今陕西省的关中平原也是陕西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陕西省的经济、文化、交通核心。陕北沟壑纵横、干旱少雨,陕南则降水充沛,关中则显得较为“中庸”,气温与降水适中,八百里秦川土壤肥沃,加之开发历史悠久,相比陕西南北两端,关中自然而然成为陕西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区的人说起话来,口音就有所不同。关中人一口浓重的关中话,而陕北方言属于晋语,
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通过陈凯歌的电影《黄土地》认识到一群头扎白羊肚巾、身挎安塞腰鼓,挥洒豪迈的陕北汉子。后来我们又从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中看到了地道的关中平原的风土人情。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再次看到了陕北黄土地上那群不屈不挠的陕西汉子。在人们根深蒂固的印象中,陕西就是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和信天游,外加秦始皇兵马俑,大碗吃面的地道北方人。
然而,这种印象和认识有失偏颇,去过陕南城市汉中、安康的人起码不以为然。在他们眼中,汉中山清水秀,每到三四月份,还有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开放。与黄沙满天的陕北简直天壤之别。那么,为什么同属陕西的南北两地,差距会如此之大呢?
首先了解下陕西。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陕西省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陕西省气候多样,陕西南北跨度长达800多公里。由北向南渐次过度为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正是因为陕西复杂的气候条件,奇特的地理环境使得陕西各方面都有如此巨大的差异。风俗习惯上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之间的自然地域差异。在20万平方公里的陕西大地上,北山和秦岭将全省分为三大自然区。
陕北沟壑纵横、干旱少雨,陕南则降水充沛,关中则显得较为“中庸”,气温与降水适中,八百里秦川土壤肥沃,加之开发历史悠久,相比陕西南北两端,关中自然而然成为陕西人口最稠密的地方。
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区的人说起话来,口音就有所不同。关中人一口浓重的关中话,而陕北方言属于晋语,这与它毗邻山西有关,历史上陕北也曾与山西同属并州。陕南地处四川和湖北交汇地带,因此有荆楚方言和巴蜀方言之分。陕西是地道的北方省,而如果严格按“秦岭-淮河”分南北,陕南则属于南方地区,作为南方人中的北方人和北方人中的南方人,陕南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秦岭一条线,南吃米饭北吃面”。
陕西北部的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其靠近宁夏、内蒙古、山西,是黄土高原与沙漠的过渡地带。榆林是明代的九边重镇之一,明长城从该市北部穿过。是一个游牧与农耕文化交融的边塞城市。榆林是中国重要的煤、石油、天然气、盐产区,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通过卫星图我们可以看得出榆林市的绿化面积很少,基本上是黄土、沙漠地貌,自然环境恶劣。榆林市市区刚好处于黄土高原与沙漠的过渡地带,榆林市的城区也基本上是处于沙漠地区。
陕西省的关中地区是陕西省的最核心地区,这里分不了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渭南市、铜川市、杨凌区,这里基本上是黄土平原地区,灌溉农业十分发达。也是因为农耕文明比较发达,这里自古以来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同样也是中国国都所在地。如今陕西省的关中平原也是陕西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陕西省的经济、文化、交通核心。
陕西省的南部地区主要是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这里分布了秦岭山脉、大巴山脉。因为地势原因,使得陕西南部地区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特别高,水资源十分丰富,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这些特点与同样处于陕西省的陕北地区、关中地区很不一样。
风格迥异的三块区域,融合形成陕西省,既是“区域制衡”的考量,也是形成多元文化的前提条件,陕北、关中和陕南的结合,更像一出同台上演的好戏,打破人们对陕西单一刻板印象的同时,也建起了一个丰富多元的三秦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