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月一日寒衣节禁忌(明天是十月初一寒衣节)
农历十月一日寒衣节禁忌(明天是十月初一寒衣节)宋代周密在他的《武林旧事》中写:十月朔,都人出郊拜墓,用棉裘褚衣之类。棉裘和褚衣都指的是御寒的衣服。最早,寒衣节祭祖用的只是食物和美酒,后来又演变到烧真的棉衣。在这种时刻,人们自然也不忘不了已经过世的祖先们。因为寒衣节通常都在立冬节气前后,“那边”也会在入冬前放假,让他们回来收取亲人们送来的御寒衣物。于是,人们也就本着“逝者如生”的习俗,在这天带上纸钱,纸衣,去先人坟前祭奠,给他们送衣送钱送温暖。2·寒衣节的习俗
#头条创作挑战赛#
家中的女人们担心远在他乡的亲人,会早早地纺花织布、做成厚厚的棉衣,再想办法给亲人送过去,好让他们御寒过冬。
除此之外,寒衣节还是官员们统一换冬装的日子,此时皇帝也会给一些重臣赏赐棉服,以示表彰。
所以寒衣节又被称为“授衣节”,授就是送。寒衣节,就是给亲人送棉衣的日子。
在这种时刻,人们自然也不忘不了已经过世的祖先们。因为寒衣节通常都在立冬节气前后,“那边”也会在入冬前放假,让他们回来收取亲人们送来的御寒衣物。
于是,人们也就本着“逝者如生”的习俗,在这天带上纸钱,纸衣,去先人坟前祭奠,给他们送衣送钱送温暖。
2·寒衣节的习俗
最早,寒衣节祭祖用的只是食物和美酒,后来又演变到烧真的棉衣。
宋代周密在他的《武林旧事》中写:十月朔,都人出郊拜墓,用棉裘褚衣之类。棉裘和褚衣都指的是御寒的衣服。
烧纸衣的习俗大约源于明代,明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详细记载了寒衣烧纸衣的习俗: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
是说十月初一这天要去纸货店买纸衣,写上祖先的名字,像寄书信一样烧过去。还说新丧之人用白纸,旧丧用五色彩纸等,非常具体。
清代基本上沿用了明代的习俗,雍正时的官员潘荣陛在他的《帝京岁时纪胜》中写:“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说寒衣节的习俗和中元节差不多,要在傍晚时分,在门外焚烧寒衣。
后来,随着习俗的演变,送寒衣的习俗逐渐也被送元宝、楼阁或纸钱所取代,但追忆和怀念祖先的情感却是相同的。
3·今年寒衣遇日食
今年的十月初一,也就是公历的10月25日有日偏食。日食的形成与太阳系中天体的运转有关,当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中间时,就在地球上投下了阴影,完全或者部分挡住了太阳,这就形成了日食。
如果月球在地球上投下半影,那我们就只能看到部分的太阳,这就是日偏食;如果投下的是本影,我们看到的就是日全食。
今年寒衣节出现的就是日偏食,时间是下午16点58分到晚上21点01分,西北部可以看到。
在古代,日食、月食以及流星等都是重要的天象,为此朝廷都专门设置“太史令”“钦天监”等部门专门观测,遇到天象变化,马上要占出吉凶向上汇报。
他们认为不同的月份、日期、时间段出现的不同天象,都有着重要的含义。《春秋左传》中讲:日者,人主之象,故王者服道,不德日为之变。又说“秋蚀,有兵战胜,冬蚀,有丧”。
京房《易传》中也说:十月日蚀,不见光,六畜贵,鱼盐贵。又说:十月日蚀,秦大凶,鱼盐贵等。《雒书说徵示》中记:日入房而蚀,必有忧病。初一的日食就在“日入房宿”之时,而房宿的分星之地在中原。
明天是戌月亥日,亥是十二地支中的最后一位,有穷尽和前行无路的意思,所以亥日就是穷日;同时亥日也是重日,所以这天不适合结婚,穷是走投无路,重就是重复,这天结婚不太好。
另外初一是朔日,古代一直都有“朔日不远行,望日不归乡”的说法,并且在前行无路之日远行寓意也不好,所以这天尽量不要远行。
十月初一还是十二月建中的“除”日,所以这天适合求医治病、打扫卫生,拆除和分手。#传统文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