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地产的走向(从风生水起到跌到谷底)
文旅地产的走向(从风生水起到跌到谷底)文旅地产一路狂奔012011-2021年中国文旅地产项目数量变化趋势数据来源:CRIC文旅地产数据系统轰动一时的四川成都龙潭水乡仿古小镇也是在2013年开业,该项目投资20亿元、经4年打造建设而成,它曾被冠以“成都清明上河图”、“成都周庄”等头衔,巅峰时期三天时间涌入了13万游客,然而三年时间不到,就人迹寥寥,这也是文旅地产发展的缩影。
▼
这两年来,不仅旅游产业不好过,曾经风靡一时的文旅地产也不好过,今年四月份,一份“中国特色小镇死亡名单”在网络流传,其中全国至少有100个“文旅小镇”处于烂尾、倒闭状态,特色小镇也是文旅地产发展井喷期的一个产物,为何不到十年时间,文旅地产就从风口变为深渊了呢?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华侨城便摸索出“旅游 地产”的商业模式,通过旅游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从而带动周边土地升值,然后再用地产收益反哺旅游,最终实现良性互动。
随后全国各地开始逐渐涌入众多文旅项目,而爆发期则主要集中在2013年到2014年,当时全国涌现了大批文旅地产项目,根据《2021-2022年中国文旅地产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文旅地产项目高达5299个,同比增长135%。
2011-2021年中国文旅地产项目数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CRIC文旅地产数据系统
轰动一时的四川成都龙潭水乡仿古小镇也是在2013年开业,该项目投资20亿元、经4年打造建设而成,它曾被冠以“成都清明上河图”、“成都周庄”等头衔,巅峰时期三天时间涌入了13万游客,然而三年时间不到,就人迹寥寥,这也是文旅地产发展的缩影。
01
文旅地产一路狂奔
地产商纷纷进军
彼时,在房地产市场供给侧改革和旅游市场需求释放的驱使下,急于转型的房地产商纷纷进军文旅地产项目,据克而瑞统计数据,百强房企中已有过半企业涉足文旅,其中至少10家专门成立了文旅集团,其中不乏碧桂园、融创、保利、复星等行业巨头。在文旅产业总计1.37万亿元的投资规模中,文旅特色小镇和文旅综合项目合计120多起,投资规模合计1.27万亿元。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万达,自2012年开始计划打造文旅城以后,2013年至2017年,万达文旅地产版图正在向全国迅速扩张,布局了广州、重庆、成都、青岛、哈尔滨等多个热点城市,以及桂林、西双版纳等旅游城市,2016年,踌躇满志的王健林甚至叫板迪士尼,放话“要让迪士尼中国在未来10到20年都无法盈利”。
后来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了,融创成为了万达文旅地产的“接盘侠”,接手了万达以后,融创文旅地产也开始飞速扩张,基本实现了从东北、华中、长三角、珠三角再到西南市场的全覆盖。
02
潮水褪去
才知道谁在裸泳
爆发期的文旅地产也是乱象丛生,许多项目都是“假文旅真买房”、“低价获取政府用地”,为此,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规范主题公园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明确了严格控制特色小镇、主题公园等周边房地产的开发,不过这些对于文旅地产而言,不过是挠挠痒。
真正让文旅地产陷入穷途末路之中主要是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内因,房地产商习惯的高举高打、快速扩张的模式并不适用于文旅地产。因为曾经单纯的房地产去化周期快,而文旅地产开发周期长、资金沉淀久,同时需要更专业的运营能力,所以如果企业在文旅地产的步子跨得越大,也越考验自身的融资能力和资金运转能力,所以倒闭、变卖的文旅地产项目比比皆是。
另一个就是外因,在三道红线和疫情的夹击之下,文旅地产雪上加霜。恒大文旅自不必提,曾经接手万达文旅的融创日子也不好过,近期已将昆明融创文旅城二期40%股权转让予华发,转让价格为14亿元,包括现金代价12亿元、债权2亿元。此外,融创还将武汉一江源项目、武汉甘露山文创城部分股权,分别转让给了国企首创及武汉城建。其中,一江源项目为融创于2019年以70亿元拿下的武汉硚口区地王项目。文旅地产的佼佼者华侨城也无法独善其身,连连亏损之下,也不得不开始甩卖部分资产,以求回笼资金。
03
文旅地产神盘
寒冬也难熬
曾经被誉为文旅地产神盘的拈花湾,在疫情之下,也开始出现落寞之态,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拈花湾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21亿元,净亏损扩大到1.09亿元。
12月28日,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10%股权标的近日发布成交公示,受让企业为无锡越智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交金额2.58亿元,这也是今年第二次转让股权,今年7月,拈花湾文投曾经挂牌出让公司19.92%股权,最终由无锡国发开元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5.13亿元价格竞得该项目股权。
种种原因之下,文旅地产的热度也降了下来,增长的数量开始减缓,截至2021年底,全国文旅地产累计项目数量为9987个,2021年全国新增文旅地产项目总计212,同比增长率仅1.1%。
待疫情退去,文旅地产可能会有所回春,但是许多经营困境依然存在,这些新增的文旅项目想要站稳脚跟,恐怕得绕开曾经经验发展的套路,寻找新的模式,否则还会走向“前辈”的老路。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此文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旅联中旅联是由国内众多知名旅游产业相关的企业联合发起,以促进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为目标的旅游行业观点分享和资源对接合作平台。23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