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4c标准是多大(珠宝知多少之钻石4c标准详解)
钻石4c标准是多大(珠宝知多少之钻石4c标准详解)椭圆形 梨形 心形 榄尖形 雷地恩明亮式上丁方形 祖母绿 垫形 圆形 公主方形
钻石(宝石)一般指金刚石(纯碳组成的矿物)
金刚石俗称“金刚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钻石的原身,它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矿物,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物质。金刚石的用途非常广泛,例如:工艺品、工业中的切割工具。石墨可以在高温、高压下形成人造金刚石。也是贵重宝石。
2018年12月,加拿大出土了一颗重量高达552克拉的黄色钻石,这使它成为了在北美洲发现的最大的一颗钻石
钻石形状
椭圆形 梨形 心形 榄尖形 雷地恩明亮式
上丁方形 祖母绿 垫形 圆形 公主方形
著名的五大金刚石产地:澳大利亚、刚果、俄罗斯、博茨瓦纳和南非
钻石价值衡量4C标准:克拉(CARAT)、色泽(COLOR)、透明度(CLARITY)、切工(CUT)
克拉:在色泽、透明度、切工三项均优的情况下,单颗颗粒越大,重量越重的钻石越贵重。钻石的重量以克拉计算,1克拉=0.2克,1克拉=100分。
色泽:色泽等级,可分为从D—Z的大致5个等级。其中D、E、F为最优等次无色,以D为最优,E、F为次。后是G、H、I、J为次优等接近无色,再后等级的从K—Z就是有色的了,K、L、M稍微带有黄色,N—Z为最劣轻微带有黄色。
透明度:明橙度、透明度可分为从F—I的大致5个等级。F、IF为最优等级,近乎透明的极品,非常珍贵而且罕见。VVS1、VVS2为高等级品。其后是SI1、SI2。再后是I1、I2、I3。
切工:可分为6个等级,分别是EXCELLENT、VERY GOOD、GOOD、MEDIUM、FAIR、POOR。
颜色:在理想的状态下,钻石是完整的等轴晶系晶体,在可见光范围内没有选择性吸收,因此表现为无色。然而天然生成的无色纯净的钻石是极为稀少的,极大部分钻石因为在其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受到外界生长环境的影响,而使它的晶格受到损伤,致使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 大部分的宝石级钻石,其颜色属于开普系列,即无色-浅黄色系列。在鉴定钻石的颜色时,将鉴定的钻石与一套国际通用的标准比色石进行比较,标准比色石的颜色是按照从无色的D级(最高等级)到黄色的Z级次序来排列的。
钻石颜色的三大系列:
开普系列
包括无色、浅黄至黄色钻石;
褐色系列
包括不同强度的褐色钻石;
彩色系列
包括粉红、紫红、金黄、蓝色、绿色等钻石。
D E F属于无色;G H I J是接近无色;K L M为微淡黄色;N以下为淡黄色;Z以下称为彩钻。
净度:当注视钻石时,有可能会看见「瑕疵」或「内含物」- 通常随着晶体组成或扭曲时而形成。净度代表钻石的透明程度,主要是从它的体积、位置和内含物的数量与瑕疵来评级。 国际珠宝学院在检视钻石时,会使用 10 倍放大镜和依据I.G.I. 「国际宝石学会」的标准来鉴定钻石净度的 11 个等级。从完美无瑕 (FL) 开始,即指钻石内在和表面均无瑕疵,然后顺 序到最低的瑕疵级 (I3),形容单以肉眼已能发现石内的内含物与瑕疵。
1. FL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洁净,即宝石内部和外部均不见内含物。
2. IF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内部无任何瑕疵,但表面或许有一点点瑕疵,重新抛光即可除去。
3. VVS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可见到亭部或表面有极小的瑕疵。VVS1和VVS2的区别是后者有极微小棉状点和小毛茬等。
4. VS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可见非常微小的瑕疵。 VS1和VS2的区别在于后者可能有微小的棉状点或小毛茬。
5. SI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很容易见到瑕疵,肉眼极难察觉。
6. I1、I2、I3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易于见到小瑕疵,肉眼易见,个别有明显的解理和裂隙。
7. 所有钻石都是用10倍放大镜观察净度,只有I3级可用肉眼毫不费力地看出瑕疵。 几乎所有的钻石都或多或少含有细微的杂质或一些生长的纹线,称为 “包裹体”或“内含物”,由于是天然形成的物质,钻石会显露出所有结晶过程的特征,其中包括结晶过程中会渗入了少许其他特质,是钻石内面会出现黑点或白点,它们是钻石形成的天然印记。由于很难找到一颗全无暇的钻石,所以越接近无暇的其价值就越高。
每一颗钻石都由三个基本部份组成:冠部、腰部、底部
冠部(crown):冠部是钻石腰部以上的梯形部份。冠部的作用,是分散进入钻石内的光线。当光线射入钻石内部会使钻石更明亮,使钻石看上去象五彩缤纷的火焰。
腰部(girdle):腰部是环绕钻石最宽的部份,薄薄的一圈;若从钻石的侧面观察,腰围成一条线。腰部的作用,在保护钻石的边缘,防止钻石破裂,并作为宝石镶嵌之边缘。
底部(pavilion) 也叫亭部:钻石腰部以下三角形的部份。钻石底部的作用,使通过冠部进入钻石的光线,反射到你的眼睛。
切工标准:钻石的切工是重要的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切工可分为很好、好和一般三级。而国际上除上述三级外还有差(Poor)这一级。做工优良的钻石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比例需要用仪器来仔细测定,才能得知它是很好、好还是一般。
理想切工(EXCELLENT):代表只有3%的一流高质量钻石才能达到的标准,这种切工使钻石几乎反射了所有进入钻石的光线,一种高雅且杰出的切工。
非常好切工(VERY GOOD):代表大约15%的钻石切工。可以使钻石反射出和标准等级切工的光芒,但是价格稍高。
好切工(GOOD):代表大约25%的钻石切工。是钻石反射了大部分进入钻使内部的光,比VG级便宜的多。
一般切工(FAIR):代表粗糙度为35%的钻石切工,仍然是优质钻石,但是一般切工加工的钻石反射的光线不及G级切工。
差切工(POOR):这包含所有没有符合一般切工标准的钻石.这些钻石的切工要么深而窄要么浅而宽易于让光线从边部或底部逸出。
切工方式
椭圆形
外形:椭圆形
外形轮廓要求:肩部对称
切工特点: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19世纪
有领结效应。其原石留存率可达到50%~60%,适合长形八面体的钻石原石。也因为它可以保留钻石较高的质量,所以多用于许多重新切割的古代钻石。
梨形
外形:梨形
外形轮廓要求:两侧翼对称,尖角无缺损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17世纪
也称为泪滴形切工(Tear Cut)或者坠形切工(Pendloque Cut) ,有领结效应。
梨形切工在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十分流行,历史上著名的钻石中有将近20%使用此种切工,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库里南一号(Cullinan 1)。 此种切工适合加工一端边角有破损或者有瑕疵的钻石原石。镶嵌时需注意尖角处的保护。
榄尖形
外形:榄尖形
外形轮廓要求:尖角对称、无缺损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17世纪,法王路易十四时期
也译为马眼钻或者舟形切工。 此种切工的钻石两端都呈尖角,形似果核,故名。有领结效应。
这种切工的原石留存率较低,其特色在两端尖角处,此处的包裹体能够被较好地遮掩,并且尖角处的闪亮度极高。镶嵌时需要注意尖角处的保护。
方形
外形:方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或混合型
起源:上世纪中期,由比利时工匠发明。此种切工被不断完善,衍生出一系列改良形式。
由于其改良形式兼有阶梯型切工的特点,所以也可归类于混合型切工。
方形切工拥有方形或长方形外形,通常有76个刻面。但也有61个、101个刻面或144个刻面的。其中101刻面的方形明亮型切工为E.F.D。钻石公司的注册专利切工,即公主方。
方形切工可多样化,但普遍冠部较浅,台面较大,亭部较深。
此种切工原石留存率高于其他明亮型切工方式,但不适用亭部较浅的钻坯。
尖角处和亭部刻面产生的亮度和闪烁降低了包裹体的可见度,也稍“提高”了钻石的颜色级别,并且同样重量的方形切工钻石与圆形切工钻石相比,外形显得要大15%左右。
方形的外形适合用于钻石紧密排列的无缝镶嵌,这是其他形状的钻石无法做到的,但镶嵌时需要保护尖角。
心形
外形:心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近代
钻石外形以对称的两个翼瓣、正中的凹槽和底部的尖角组成,似心形。
心形切工钻石全深较浅,适合形状不规则且整体较扁的钻石原石,原处凹槽位置的包裹体可以被剔除,以提高钻石净度,但此种切工原石留存率较低。
心形钻石的外形评价主要注重两侧翼瓣对称、形状饱满。
祖母绿
外形:矩形
切工:阶梯型
起源:古代
典型阶梯型切工的衍生加工方式,所有切面均平行或垂直于钻石的方形外腰围,外形呈矩形,亭部和冠部较扁,底尖收成线状。因常用于宝石祖母绿的加工,故名。
使用祖母绿切工的钻石,较难遮掩包裹体,适合净度较高、长方形、边角略带破损或包裹体的钻石原石,其原石留存率可达60%~70%之高。
外形轮廓要求:注意切去四角的大小、线面必须严格平行。
Radiant切工(Radiant Cut):
外形:矩形
切工:混合型
起源:1977年
Radiant切工发明于1977年,匠人希望综合祖母绿切工的优雅外形和圆形切工的明亮度,而创出此种切工。
Radiant拥有长方形外形和切去的四角。它兼顾了祖母绿切工较高的原石留存率和易搭配的形状,也拥有如圆形灿烂型切工的优秀光芒表现。Radiant切工适合略显长方、四角有破损和瑕疵的原石,原石留存率较高。
镶嵌时至少应以四爪镶嵌的形式来固定四个被切除尖角的部分,以保证镶嵌的牢固安全。
垫型切工
垫型切工(Cushion Cut)又称为枕型切工:
外形:矩形圆角
切工:明亮型/灿烂古典型
起源:1977年
垫型切工有58个切面,是明亮型切工的前身。其台面较小,其他切面更大,钻石腰围较薄,整体较扁平,并且底尖被加工成一个小切面,从台面观察钻石内部可见一个“空洞”。相较现代明亮型切工,垫型切工的钻石拥有更高的散射火彩。
钻石荧光:荧光钻石指的是钻石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的光。
指的是钻石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的光。形象的说,我们平时用的钞票的一些部位在验钞机那种紫外光下不是也能发光吗,就是那种光。有一部分钻石会发荧光,一般是蓝白色的荧光,也有少部分的钻石发黄色的荧光。
要了解钻石的荧光,得先从钻石的颜色说起。钻石相当于一个棱柱,它可以把光线分成一个五颜六色的光并且能够将这些光反射出去形成多彩闪光,就如我们透过有色眼镜,钻石的颜色将充当一个滤光器。从而减少反射光的逸出。钻石的颜色越浅,闪光的颜色越强。色级就越高。
荧光性
对于荧光,人们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一些人专门寻求产生这一独特效果的钻石,然而其他人则避免买这些钻石。事实上,不同级的荧光效果仅仅由受过专业培训的珠宝专业人士才能够辨别出来。
荧光(fluorescence)强度级别划分为“强”、“中”、“弱”、“无”四个等级。荧光级分别为中或强级,可以使接近无色的钻石表面在一定的距离上看起来更加白,从而给钻石增加了一层朦胧之感或者油滑之感。具有中级或强级荧光的钻石价位要比其他钻石价格低。
你怎么选择荧光钻?
对于理想主义者,寻求拥有D—F级的无色钻石和强”、“中”、“弱”、“无”四个荧光等级的钻石为最佳。
对于想购买价值很高颜色级别很高很白,并且用肉眼无法看到瑕疵的钻石,你可以购买色级为G—I接近无色且荧光级为中级或蓝白色的钻石。
再者,如果你不想再颜色上妥协但是又不想超出预算,你可以选择一颗切工好,净度为Si1---Si2并且伴有强度荧光的钻石,用肉眼看来,它丝毫不逊色。有可能你更加喜欢荧光创造出的独特效果。
荧光(Fluorescence)指标是指钻石在强烈紫外线下会发出的蓝光或者黄光等有色光的强度。也就是说,在自然光线下是感觉不到它的,除非在紫外线比较强烈的夏天阳光下,具有很强荧光的钻石,肉眼感觉到荧光的存在。除了这个情况,荧光对佩带是没有任何影响。
在自然界中,没荧光的钻石占的比率非常的多,一般带荧光的钻石,火彩,以及通透度没有无荧光的钻石好。如果是STRONG BLUE的钻石,在放大镜下,会出现蓝色的幽幽蓝光,非常的漂亮。世界很多著名的钻石,都是强荧光的钻石,如蓝色的下午钻石(HOPE钻)等。
所有钻石都带有荧光吗?
并非所有的钻石都具有荧光,但确实是绝大部分钻石都带有一点荧光,国际上检测钻石是要将荧光指标写出来的,国内证书上没有特别标注。
荧光对钻石价格有什么影响?
荧光虽然是个天然的指标。但是钻石的价值并不是只取决于4C,颜色、净度、大小和切工。而有荧光的钻石和无荧光的钻石相比,也是有一定的价格差。现在的市场差价大致是:弱荧光3%、中荧光10%、强荧光20%左右(该数据仅供参考)其他指标只是作为参考。有无荧光或者是强荧光取决于个人的喜好程度。世界上著名的蓝色钻石——希望之钻(Hope)就是一颗具有强荧光(Strong Blue)的钻石。
荧光会对钻石的外观产生怎样的影响?
GIA的研究表明对绝大部分钻石,荧光的强度对外观并无明显影响。GIA发布的荧光研究报告提到,大部分人肉眼不能辨别有荧光和没有荧光的钻石。
通常情况下,观察者会更喜欢那些有中等或者强荧光的钻石外观。少数情况下,有极强荧光的钻石看起来有些朦胧甚至是油腻,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钻石大约只占GIA鉴定的钻石的0.2%。
钻石有荧光,对身体有害吗?
有荧光钻石的一种自然属性,是指钻石在受紫外光激起下发出的光,常见的为蓝白、浅黄色。多数钻石都有荧光。钻石有荧光,它对身体无辐射,对人体安康也无任何其他负面影响。
钻石的抛光、GIA和HRD对称等级分为ID(标准)、EX(优)、VG(很好)G(好),中国国检分为:EX(优)、VG (很好)、G(好)。要避免抛光和对称级为F级或P级的钻石。
欢迎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