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学创作技巧(34锻炼锻炼)
大叔学创作技巧(34锻炼锻炼)其实就现在来看当时那些反对赵树理的人所提出的理由来看,明显是不切实际的,而且也是严重偏离了赵树理的创作本意的。首先就赵树理创作的本意来看,《"锻炼锻炼"》明显是赵树理为了融入新的时代而进行的文学创作,通过歌颂农村新生事物,来融入新的变迁的时代意志和文化语境。2、赵树理的真实想法但是,一开始对赵树理的《"锻炼锻炼"》的态度并非是这样的,当时《文艺报》编辑部的王西彦对于《"锻炼锻炼"》是持有肯定态度的,认为其是按照农村的世纪生活去刻画的有意志有个性的活人,是真实的反映了农村的面貌。而且当时的老舍以及茅盾等人也对《"锻炼锻炼"》给出了中肯的评价,但是着似乎依旧无法阻止当时文坛对其否定以及批判。老舍对《"锻炼锻炼"》持有肯定的态度而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时文坛创作上激进的文艺思潮以及公式化、固定化的创
导语:赵树理,可谓是一个真正扎根于农村的作家,而且其对农村的认识以及了解有着超出一般作家的熟悉,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赵树理的作品对农村的反映真实而且深刻,经常会站在农民的角度来分析。但是赵树理的作品《"锻炼锻炼"》却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批判,这种发对之声的出现,其实并不是赵树理的作品的问题,而是时代语境的特殊环境之下所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论是对于赵树理的作品还是那个时代的文化语境都要客观来对待,赵树理无法与新的时代意志达成共鸣,这是事实;但是新的时代意志造就的文化语境也是过为激进的。因此这种环境下,不仅仅是赵树理无法避免被批判的命运,其他无法跟上时代意志进步的作家也无法逃脱。
一、《"锻炼锻炼"》引发的不可调和的矛盾1、对《"锻炼锻炼"》的否定
赵树理的《"锻炼锻炼"》最初问世的时候,并没有受到来自大众的声讨以及反对,但是在一次《文艺报》阻止的"文艺作品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讨论中,一名读者来信认为赵树理的这部作品反映的内容不真实,认为这种表达是在歪曲我国当时农村的现状,在污蔑劳动人民以及人民公社的干部。从而引发了大范围的对赵树理的《"锻炼锻炼"》的否定以及反对,认为赵树理是在丑化伟大的农民形象。
赵树理
但是,一开始对赵树理的《"锻炼锻炼"》的态度并非是这样的,当时《文艺报》编辑部的王西彦对于《"锻炼锻炼"》是持有肯定态度的,认为其是按照农村的世纪生活去刻画的有意志有个性的活人,是真实的反映了农村的面貌。而且当时的老舍以及茅盾等人也对《"锻炼锻炼"》给出了中肯的评价,但是着似乎依旧无法阻止当时文坛对其否定以及批判。
老舍对《"锻炼锻炼"》持有肯定的态度
而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时文坛创作上激进的文艺思潮以及公式化、固定化的创作方法的影响。从上倒下都认为赵树理的文章是不切实际的,是在丑化新中国的农民形象,对于赵树理所反映的中农干部不作为、当和事佬的现象认为是在过分扭曲农村现实。
2、赵树理的真实想法
其实就现在来看当时那些反对赵树理的人所提出的理由来看,明显是不切实际的,而且也是严重偏离了赵树理的创作本意的。首先就赵树理创作的本意来看,《"锻炼锻炼"》明显是赵树理为了融入新的时代而进行的文学创作,通过歌颂农村新生事物,来融入新的变迁的时代意志和文化语境。
《"锻炼锻炼"》
但是赵树理在这之前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农村写实作家,对于作品的把握一向是以写实为主,因此在这种创作理念的影响下,看似是歌颂农村的作品也被赵树理写成了揭露与批判农村问题的作品。赵树理的本意是在维护农村的新生事物,同时批判当时中农干部当和事佬的思想问题,但是由于赵树理写作习惯的影响,这种批判反而成了揭露,尤其是当时农村中干部和群众的矛盾,成功的揭开了当时农村生活的贫困以及农村干部在行事上的粗暴。
茅盾
但是这种揭露以及批判明显是被当时的文坛以及社会所不允许的,因为激进的文学思潮,只允许符合时代意志的作品出现,而这种落后或者说本意是好的但是创作手法出现问题的作品很明显是被抛弃的。
二、时代文学语境的变迁1、赵树理——农民立场的作家
赵树理确实是一位对农村实际情况非常了解的作家,而且他是站在农民立场上为农民说话的作家。但是这种创作方式以及创作习惯在五、六、十年代很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这种创作使得赵树理脱离了时代创作的要求。因此早在其《邪不压正》以及《金锁》受到批判的时候,赵树理就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创作思路需要进行转变,也就是跟随时代意志以及文学语境的变迁而改变。因此他也开始学着歌颂,学着赞美,对自己所所熟悉的农村以及农村的新生事物进行赞美
《"锻炼锻炼"》对农民生活的真实反映基于赵树理对农村生活的熟悉
但是由于赵树理个人创作习惯以及长久以来形成的创作风格很难一时间就改变过来,即便是歌颂,他依旧没有脱离生活事实。所以也就使得赞美成立批判以及揭露,使得赵树理所努力的方向和用心反而得到了反面的收获。在当时时代主题是要求文学创作出关于农村中"无比复杂和尖锐的两条道路的斗争"和两个阶级的斗争,但是很显然,这个中心不是农村或者说赵树理一个深入农村的作家所认识到的主要矛盾。
而且加上当时文艺界的激进思潮泛滥,文学创作近乎公式化、概念化,文学作品反映的内容千篇一律,这种激进化的创作热潮,将所有的文学工作者卷入其中。但是赵树理却成为了异类,他的文章始终没有正真的融入其中,与时代文学语境相差甚远,这也是赵树理受到批判的重要原因。
2、艺术的真实
文学创作一直强调真实,也就是艺术的真实,而赵树理恰恰很好的践行了这一点,他的作品从风靡一时的《小二黑结婚》到备受争论的《"锻炼锻炼"》,赵树理的文章一直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真实。虽然《"锻炼锻炼"》在当时受到了文坛以及主流思潮的批判,但是始终无法忽略其中蕴含的对农村问题的深刻认识以及揭露。
《小二黑结婚》
赵树理以起极其真实的视角,在作品中中向我们曲折的展现了农村出现真实情况——中农干部对农民的欺辱以及打压,各个充当和事佬,而农民的"自私自利"正是在这样的原因下形成的。这深刻的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五六十年代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农业活动,并没有真正的调动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所谓的高产、所谓的农民干活的热火朝天,实则是被强迫、被逼的。
赵树理文集
但是这种创放在五十年代那必然是不可取的,受到"大跃进"那种激进的工作思潮,必然会影响文学界的创作,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跃进"所形成的经济基础就是激进的,席卷全国的,而形成的相对应的公式化的激进的文学思潮也必然充斥了整个文学界,而赵树理的出现,可谓打破了那个看似牢固实则摇摇欲坠的文学思潮墙,因而必然不会被融合。
三、赵树理不可逃脱的被否定1、悖离的文学思想
之所以说赵树理受到的批判或者否定是不可避免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赵树理的个人创作风格以及"落后"的文艺思潮所导致的,这是内在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整个社会环境的不可避免性,赵树理揭露的深深压抑在下层中的问题,在那样的环境之下是不允许也是不可以拿出来的,而一旦拿出来,其后果必然是否定以及批判,这是外在环境问题。
赵树理故居
首先是赵树理的创作风格,他的创作风格是固定的,以及完整的,自抗战时期就形成的一种文学创作模式,所以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赵树理即便想要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也已经为时已晚,所以赵树理无法与新的时代意志达成共鸣,赵树理的创作陷入了困境。
但是我们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赵树理曾经也是引领一时的文学家,在抗日战争时期,赵树理独特对农村环境的描写的视角,受到了众多人的推崇,甚至被誉为"赵树理方向",那个时候的赵树理是一个自觉反映农民本色的作家。但是到了新时期这种文学思想便落后了,因为新时期的文学思潮要求对农民的描写也要与时俱进,但是当时大多数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农民的文化立场并不一定能够以最快的步伐跟上时代的改变,这也是造成赵树理对真实农村描写后受到批判的重要原因。
2、特定时代的压制
说到赵树理受到否定的时代,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个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因为农业生产上所爆发的"大跃进"活动。这一时期从指导思想上就开始出现了问题,因此当时的农业生产的基层——农村,也成了矛盾最为集中的地方,这种矛盾的产生是因为各级领导为了迎合时代意志盲目的夸大农业产量而造成的。这种做法的最直接的一点影响就是极重的打压了农民的生存积极性以及农业生存规律。
赵树理纪念雕塑
其实在当时也有着一批作家在如实的反映这种现象或者说政策个农民以及农村带来的巨大伤害,但是我们也要明白一点,那就是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之下的真实的社会生会是不允许被真实的表现或者说揭露出来的。真实的描写非但不可以给作者带来荣誉,相反却会受到否定乃至不公平的待遇,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甚至包括生命上的危险。
《"锻炼锻炼"》中中农干部的作风问题的真实反映
因此在这种时代环境以及文学语境之下诞生文学作品,大多时多真实社会生活的扭曲以及不真实的反映,纯粹是为了迎合时代意志,因而形成了一种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理念。但是赵树理却毫不犹豫或者说在迎合时代意志的时候发生了偏颇,虽然他对农村的真实生活也有着一定扭曲但是任然无法掩盖其所揭露的农村问题,所以受到批判是必然的。
总结: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有时上层建筑又会超越经济基础,在赵树理这里可谓是最为妥帖的表现。就赵树理来说,我们无法轻易判断其是否是落后或者超前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基础,因为就赵树理的创作思路以及文章所反映的问题我觉得是超前的,但是如果就当时的大的文艺思潮来看,赵树理又是落后的,这种落后是其转变慢人一步的后果。但是如果从经济基础的角度来分析,赵树理的文艺思想无疑是超前的进步的,当时那种浮躁的环境之下的经济形式,从指导思想到实践工作都是违背了自然客观发展规律的,因此那是建立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上的文艺思潮无疑是落后的或者说也是违背了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我看待赵树理是基于其观察农村视角的独特性,而非其与时代意志的对抗,他的观察视角,对农村问题的反映是真实的、深刻的。
参考资料
《赵树理的生平与创作》中国作家网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
《〈锻炼锻炼〉和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王西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