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10个超有用的心理学技巧(最强的心理学技巧)

10个超有用的心理学技巧(最强的心理学技巧)他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1971年,菲利普·津巴多博士受聘担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再比如“皮格马利翁效应”,人相信什么,他的行为就会导向什么,所以相信自己失败的人总会失败,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总会成功。本期书单关键词:【经典心理学书单】,帮助我们从经典心理学神作中,追根溯源,了解人心、了解人性。1《津巴多普通心理学》

10个超有用的心理学技巧(最强的心理学技巧)(1)

心理学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学科,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学科。

一些非常有趣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正是通过心理学研究,一步步把真相呈现在我们面前。

比如“旁观者效应”,人群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往往会选择旁观,因为这意味着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和后果。

比如“路西法效应”,好人被环境影响,也会体现出极恶的一面,特别是不义战争中被裹挟的普通士兵。

再比如“皮格马利翁效应”,人相信什么,他的行为就会导向什么,所以相信自己失败的人总会失败,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总会成功。

本期书单关键词:【经典心理学书单】,帮助我们从经典心理学神作中,追根溯源,了解人心、了解人性。

1《津巴多普通心理学》

10个超有用的心理学技巧(最强的心理学技巧)(2)

1971年,菲利普·津巴多博士受聘担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

他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他随意指派24名学生,在斯坦福大学的地下室内的模拟监狱内充当“囚犯”和“看守”。

可怕的是,这些学生很快就进入所扮演的角色,“看守”显示出虐待狂病态人格,而“囚犯”显示出极端被动和沮丧,并且开始出现危害性的行为。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就是菲利普·津巴多一生关于心理学的研究,不仅适合心理学专业学习,也适合普通人入门。

而且,这本心理学教材,通俗地连中学生读起来都毫无压力,称得上是比小说还好看的心理学入门经典。

每一个章节,都由一个我们常见的心理学问题入手,由浅入深,再由深及浅,非常通俗浅显。

要想了解整个心理学的架构,看这一本就够了。

2《社会心理学》

10个超有用的心理学技巧(最强的心理学技巧)(3)

现代心理学由6个主要视角构成,主要是生物视角、认知视角、行为视角、全人视角、发展视角和社会文化视角。

《社会心理学》,就是关于社会文化视角的心理学神作。

作为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结合,这本书一定会让我们拔高对人性的认知。

读完这本书的人,在观察社会、观察自己的时候,会发现我们的一切行为、一切想法,竟然完美地符合各种心理学理论。

几乎每个人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都能在这本书里面找到答案。

3《怪诞心理学》

10个超有用的心理学技巧(最强的心理学技巧)(4)

在心理学领域,有一群怪咖的研究内容非常奇怪。

这些人试图通过科学的心理研究,向我们揭示隐藏在人生各个不同层面的秘密心理,比如欺骗、自私、发怒、迷信等等。

比如很多人相信,星座与性格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其实,20世纪40年代,一个叫伯特伦·弗瑞尔的心理学教授就做过类似的实验。

他把所有关于性格的描述,总结成了一段话,发给课堂上的所有学生,并告诉他们这是基于你们星座对性格的预测,准确的同学请举手。

结果,课堂上几乎所有同学都举手表示赞同。

其实,这就是一种心理学暗示而已。

再比如国外盛行的占星术,不只是普通人,就连总统出席重大会议、杀手执行行刺任务,都要占卜一下时间,这其中就隐藏着时间心理学的秘密。

我们生活中看似司空见惯但又无法解释的现象背后,其实都暗藏心理学中的怪诞玄机。

但是,怪诞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可以预测和把握的。

4《变态心理学》

10个超有用的心理学技巧(最强的心理学技巧)(5)

在心理学领域,变态,并不是狭义的变态。

古怪、错乱、癫狂、怪癖、发疯……都是一种变态行为。

在特定场景中,变态或许可以被理解和认同,但是大部分时候,这些非正常的行为很难被人接受。

《变态心理学》这本书,从专业的角度,让我们非常非常全面地了解抑郁、焦虑、强迫症、进食障碍、孤独症、性障碍等等各种“变态”心理的种种。

比如介绍进食障碍的“变态”行为,从症状分析到如何同情,再到对心理疗法、生物疗法等各种治疗方法的介绍,唯恐读者看不懂。

比起国内一些大掉书袋、讳莫如深,唯恐学生看懂的高校教材,可以说非常非常接地气了。

5《存在心理学》

10个超有用的心理学技巧(最强的心理学技巧)(6)

《存在心理学》是心理学家马斯洛今年刚出版的新书。

马斯洛最为我们熟知的理论,应该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说,人类需求就像金字塔一样,自下而上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

马斯洛的存在心理学,同样具有开创新时代的意义。

存在心理学是基于存在主义的哲学基础,发展而来的人本心理学的一部分。

存在心理学是对生活及生活上遇到的困境的深度思考,读起来并不会像纯哲学那样生涩难懂。

正如名言“苦难是人生的一部分”,存在心理学就是告诉我们对爱和希望要大胆拥抱,对待挫折和苦难也要学会忍受,只有活着才能感受从容快乐的平静。

6《拖延心理学》

10个超有用的心理学技巧(最强的心理学技巧)(7)

古希腊人认为,时间分为钟表时间和沉浸时间。

钟表时间,是客观的指针时间;沉浸时间,是主观上对时间流逝的感受。

拖延心理追溯到根源上,是我们时间的稀缺造成的恐慌心理。

有时我们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比如睡回笼觉的时候,一睁眼就快迟到了。

有时我们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比如快要拉肚子的时候却在厕所外面排队,每一秒都是煎熬。

对于拖延者来说,他们大多时间感知出了问题,在时间流逝中失去了方向感,过去的时间总是羁绊他们前进的脚步。

拖延者要想彻底摆脱,就必须感悟到《拖延心理学》中介绍的“成熟时间”,也就是主动承认和接受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并且有能力在二者之间自由过渡与切换。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拖延的习惯,并不是突然形成的,要想彻底改变拖延心理,同样需要持续作出努力。

7《动机心理学》

10个超有用的心理学技巧(最强的心理学技巧)(8)

动机,是人类前进的动力。

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动机的牵引下不断前进。

就像野生动物想要活下去,就不得不改掉慵懒的本能,让自己跑起来,去躲避天敌或者猎取食物。

如果一个人失去目标、没有动机,那么他很容易在水平进化中处于劣势,他带领的族群将最终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所以,我们有必要找到自己生命的使命,它让我们充满热情,感到振奋。

《动机心理学》就是基于此,帮助我们挖掘能够产生激情和动力的,让我们产生热爱的内心动力。

享乐是我们的生物本能,但是享乐不是我们的生物动机。

过度追求享乐,很容易让一个人走向平庸。

一个懂得延迟享乐、思量更长远未来的人,往往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只有更远大的目标与动机相互契合的时候,才能我们向着正确的方向,轻松前进。

《动机心理学》虽然不如其他经典心理学著作深刻且专业,但是作为一部入门科普来读却是十分有趣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