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在何处遇到史进(投奔种师道之后)
鲁智深在何处遇到史进(投奔种师道之后)《残水浒》批注中说:“从九品,窃贼得此,亦豪矣。”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破格提拔神行太保戴宗“走马承受”,是因为戴宗在跑腿学舌方面确实很有用,而时迁的一技之长,好像就要略逊一筹了,种师道只给了他一个九品头衔:“且以白衣试职迪功郎。”戴宗之所以被官兵捉住,据说是因为前一天忘记吃素,以至于“神行术”失灵。老种经略相公又给了他一次机会,让他吃了一天素食之后再表演。戴宗也没有辜负种师道的厚望,种师道当然也是大喜过望:“戴宗,于今保你走马承受之职,此系五品职衔。因你在奇才异能之列,不拘常格,特地拔擢。此后须谨从公!将向日野心,一切收拾!”“走马承受”是宋朝独有的一个职务:“ 诸路各一员,隶经略安抚总管司,无事岁一入奏,有边警则不时驰驿上闻。”
神行太保戴宗和鼓上蚤时迁被俘投降后,受到了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的优待。
种师道和颜悦色地给他们安排了可口的饭菜和舒适的房间,正当戴宗和时迁庆幸大难不死的时候,让他们惊掉下巴的一幕出现了:“头一个推门进来的是林冲,接上史进、鲁达、武松连焦挺等好几个人都来厮会,各人已是按品级穿上军服。”
这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小说家程善之所著《残水浒》中的一个场景,据后世风评,《残水浒》是最佳续书之一,该书与《水浒传》前七十回实现了无缝对接,众好汉的结局,也基本符合绝大多数读者意愿。
咱们今天且不去管宋江吴用的最后结局,只是按照《宋史》职官志和兵志的记载,来聊一个比较有趣的话题:投奔种师道之后,戴宗官居五品,先于戴宗穿上大宋军装的林冲史进鲁智深和武松,应该分别是几品官?
戴宗之所以被官兵捉住,据说是因为前一天忘记吃素,以至于“神行术”失灵。老种经略相公又给了他一次机会,让他吃了一天素食之后再表演。
戴宗也没有辜负种师道的厚望,种师道当然也是大喜过望:“戴宗,于今保你走马承受之职,此系五品职衔。因你在奇才异能之列,不拘常格,特地拔擢。此后须谨从公!将向日野心,一切收拾!”
“走马承受”是宋朝独有的一个职务:“ 诸路各一员,隶经略安抚总管司,无事岁一入奏,有边警则不时驰驿上闻。”
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破格提拔神行太保戴宗“走马承受”,是因为戴宗在跑腿学舌方面确实很有用,而时迁的一技之长,好像就要略逊一筹了,种师道只给了他一个九品头衔:“且以白衣试职迪功郎。”
《残水浒》批注中说:“从九品,窃贼得此,亦豪矣。”
读者诸君都知道从九品就是官员中的“孙山”,比从九品再小的,就是“不入流”,也就是“两院押牢节级”那一类的不官不吏的角色,而郓城县押司宋江,连“不入流”都算不上。
鼓上蚤时迁能从一个偷鸡摸狗之徒升任从九品,跟县衙门里的主簿平起平坐,也算一步登天了。
在《宋史·卷一百六十九·志第一百二十二·职官九·叙迁之制》中,还真提到了保义郎和迪功郎:“换官……从事、修职换成忠郎,未满三考保义郎。迪功郎换成节郎,未满三考承信郎……保义郎换修职郎。承节、承信郎换迪功郎……从事、从政、迪功、通事郎换成节郎。”
按照宋朝的叙迁之制,文散官二十九级,武散官三十一级,经多次考核合格,就可以晋升一级,多次考核不合格,就要降职一级。将仕郎(从九品)变登仕郎(正九品)、文林郎(从九品上)是升职,给事郎(正八品上)变承事郎(正八品) 承奉郎(从八品上),那就是降职了。
按照《宋史·卷一百九十六·志第一百四十九·兵十·迁补之制》的记载,老种经略相公既是封疆大吏,又有丞相加衔,是可以直接任命五品以下军官的(皇帝为了表示对边将的信任,经常会给他们一些盖好玉玺的空白委任状,也叫“告身”、“官告”):“种师道为太尉,依前镇洮军节度使、河北河东宣抚使,后加同知枢密院事。”
这里顺便说一句,花荣的“清风寨武知寨”,还真是朝廷命官(镇砦官),级别跟时迁的“迪功郎”一样,都是从九品,但是宋朝以文制武,武官的品级都有水分,所以同为从九品,花荣还得服从文知寨刘高管理。
闲话少叙要归正传,在《残水浒》中,林冲、鲁智深、武松、史进都投奔了老种经略相公,这也符合天理人情:试想像林冲那样豹头环眼的好汉,又怎么会去给夺妻仇人高俅效命?鲁智深和史进都跟种家军有极深的渊源,他们想当将军,为啥不去投奔老种经略相公?
咱们今天的话题是林冲鲁智深武松史进在种家军会获得什么军衔,这可能也是种师道很头痛的问题:鼓上蚤时迁九品、神行太保戴宗五品,比他们还有用的林冲等四人,又该给个什么军衔?
遗憾的是无论《水浒传》还是《残水浒》,都没有写明绝大多数读者喜欢的梁山四好汉的最后官衔,而《水浒传》中的许多官衔,在《宋史》中根本就查不到,所以我们只好去看《残水浒》了:“卢俊义保授清塞军都统制、燕青授清塞军左厢都指挥、杨志授清塞军右厢都指挥,朱仝、雷横各授指挥之职。”
朝廷降将中只有原浦东巡检关胜得到了提升,成了“经略使军前马步都虞侯”,“余人都各按原来官品,一律开复。”
按照宋朝军队建制,一个军(师)级单位,都有三个大头目,也就是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至于诸军都统制,在宋高宗建炎南渡前是个临时职务(旧制,出师征讨,诸将不相统一,则拔一人为都统制以总之,未为官称也,建炎初,置御营司,擢王渊为都统制,名官自此始),还真不如实授“都指挥使”实惠。
读者诸君都知道,林冲、鲁智深、武松、史进的武功和人品,都未必会输给玉麒麟卢俊义很多,跟燕青杨志应该不相上下,却要比朱仝雷横更胜一筹。
这样一比较,我们就能知道林冲等四人的军衔了:在都指挥使、都统制之下,在指挥之上,至少也应该是一个副都指挥使或都虞侯,如果供职于“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侍卫亲军步军”,就有资格位列“殿前九帅”,那时候就有人会成称他们为“林太尉”、“鲁太尉”、“武太尉”、“史太尉”了——读者诸君请不要误会,在宋徽宗执政后期,太尉已经不是三公级别的高官,而成了都指挥使级别武将常用的尊称。
成了副都指挥使或都虞侯的鲁智深武松会是什么级别,《宋史》中也有记载:“殿前都指挥使在节度使之上,殿前副都指挥使在正任承宣使之上,殿前都虞候在正任防御使之上,马步军都指挥使、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在正任观察使之上,都虞候在正任防御使之上。”
按照《宋史》记载,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跟观察使平级,都是正五品,这也是老种经略相公相公种师道的权力极限——超过五品官,就得上报朝廷核准,如果皇帝不点头,玉麒麟卢俊义就当不成清塞军都统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