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侯莹的头发(侯莹新作消失7月27日北京首演)

侯莹的头发(侯莹新作消失7月27日北京首演)校对 刘军编辑 田偲妮为了创作《消失》,侯莹特别邀请了北京击剑队女子佩剑原主教练田雨川和国家一级裁判梁佳月为舞者们进行了前后长达半年的专业击剑训练。作为“格斗中的芭蕾”,击剑追求美与速度,对爆发力和动作标准性的要求和现代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田教练非常惊讶侯莹的舞者能做得这么好,拓展了击剑的美和可看性。在真正学习这项运动后,侯莹和舞者们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我觉得击剑运动员双方对峙的处境,就像我们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同时,运动员面部戴的“面具”也深深吸引了侯莹,两个人戴着头盔面对面,在无法看到对方脸的情况下对刺,这让她看到了人与人之间不明真相的对峙,与她疫情期间的感悟不谋而合。 舞者们进行了长期的击剑训练。 侯莹舞蹈剧场供图值得一提的是,《消失》邀请了奥地利音乐家Cornelius Berkowitz作曲,并与荷兰艺术家Kevin Polak合作参与声音设计。侯莹与Cornelius Be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由舞蹈家侯莹编创、导演,侯莹舞蹈剧场舞者出演的现代舞作品《消失》,将于7月27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华人春天艺术节首演。《消失》是舞蹈家侯莹以疫情为起点所创作的一部面向旧秩序的“消失”的反思之作,融合了现代舞与击剑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体语言。此前,该演出在2022年以来的疫情影响下历经多次取消与推延,这次终于将与观众见面。

侯莹的头发(侯莹新作消失7月27日北京首演)(1)

现代舞作品《消失》。侯莹舞蹈剧场供图

据侯莹介绍,《消失》的创作想法诞生于2020年,当时的一切令她陷入失语状态。“我无法表达,也不想表达。”在疫情居家时间里,侯莹体会到人类的灵魂共振,这种共振是来自人类共同面对这场灾难所造成的封锁、隔离、死亡的身心震撼。“艺术在灾难发生之前,是对人心的滋养;在灾难发生之后,是对人心的抚慰;唯独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是无力的。”这种强烈的冲击感成为《消失》创作的起点和底色。有一段时间,侯莹的脑海里出现了两个击剑手的形象,击剑的出现几乎是一种直觉的信息,于是侯莹决定遵循直觉,以本能的方式创作,试图剥离、重构社会现象,一点点地从身体开始去研究现代舞的身体技术、身心意识如何与技巧高超的击剑进行融合表达。

侯莹的头发(侯莹新作消失7月27日北京首演)(2)

《消失》融合了现代舞与击剑。 侯莹舞蹈剧场供图

为了创作《消失》,侯莹特别邀请了北京击剑队女子佩剑原主教练田雨川和国家一级裁判梁佳月为舞者们进行了前后长达半年的专业击剑训练。作为“格斗中的芭蕾”,击剑追求美与速度,对爆发力和动作标准性的要求和现代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田教练非常惊讶侯莹的舞者能做得这么好,拓展了击剑的美和可看性。在真正学习这项运动后,侯莹和舞者们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我觉得击剑运动员双方对峙的处境,就像我们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同时,运动员面部戴的“面具”也深深吸引了侯莹,两个人戴着头盔面对面,在无法看到对方脸的情况下对刺,这让她看到了人与人之间不明真相的对峙,与她疫情期间的感悟不谋而合。

侯莹的头发(侯莹新作消失7月27日北京首演)(3)

舞者们进行了长期的击剑训练。 侯莹舞蹈剧场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消失》邀请了奥地利音乐家Cornelius Berkowitz作曲,并与荷兰艺术家Kevin Polak合作参与声音设计。侯莹与Cornelius Berkowitz隔空完成了音乐与舞蹈的融合,编舞家排一段舞蹈,音乐家给一段音乐,最后再合成,在沟通中不断碰撞,不断加深作品的意境。在《消失》中,观众将听到充满紧张与丰富多变的声音,也将看到演员全程佩戴面具、佩剑,在舞台上既是舞蹈,也是对峙击打。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刘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