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声免疫法的真实例子(宝妈们青睐的哭声免疫法)
哭声免疫法的真实例子(宝妈们青睐的哭声免疫法)另一位宝妈琪琪说,虽然她小时候妈妈不知道什么叫“哭声免疫法”,但做法却差不多。因为要照顾大三岁的哥哥,妈妈对琪琪总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每次琪琪哭的时候,妈妈都放任不管,任由她哭,任由她睡。后来还是爸爸下班后发现琪琪满脸通红,及时叫停了这种行为。按照莉莉的说法,这样做能养成宝宝睡完整觉的好习惯,有利于生长发育,而且宝宝的独立性更强了,不再像以前那样黏着妈妈。表妹也是1岁宝宝的妈妈,她在看过莉莉的“实验”后大为惊讶,外甥女的确是“乖”了很多,不过她很少咯咯大笑,对亲人也比较冷漠,有时喊她半天也没反应。表妹好心提醒莉莉,莉莉却不以为然……、1928年约翰·华生出版了《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一书。在这部书中,他倡导了一种行为矫正式的儿童养育体系,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塑造和矫正。华生认为对待儿童要尊重,但是要超脱情感因素,以免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这本书改变了美国儿童的养育实践,影响了整整一代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宝宝在黑暗的屋子里嘶声裂肺地哭泣,妈妈躲在门外独自落泪,爸爸则拿起手机开始计时,30秒、1分钟、2分钟……在痛苦的煎熬下,终于等够了5分钟,妈妈赶紧进屋去抱宝宝,而此时的宝宝嗓子都哭干了,渐渐没了力气,睡着了。听上去荒唐又恐怖的场景,像极了“科学实验”,却曾是风靡朋友圈的育儿大法——哭声免疫法。
跨越90年的“哭声免疫法”“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任何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这就是“哭声免疫法”宣扬的神奇魔力。
1928年约翰·华生出版了《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一书。在这部书中,他倡导了一种行为矫正式的儿童养育体系,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塑造和矫正。华生认为对待儿童要尊重,但是要超脱情感因素,以免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这本书改变了美国儿童的养育实践,影响了整整一代儿童。
具体到“哭声免疫法”,就是“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完整睡眠训练法,孩子哭的时候不管他、不安慰,也不拥抱,等孩子不哭的时候,就抱抱他,一次来告诉孩子只有乖才能够得到父母的关爱。如今过去90年了,在美国已经被抛弃的育儿理念,却被很多中国父母奉为圭臬。
见效快,省时省力,这是该方法最显著的“疗效”。莉莉曾是该理论的实践者,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到别人介绍这个方法,就想着用来试一试。面对3个月的宝宝,莉莉不再对她有求必应,半夜哭了忍一忍,有时孩子哭着哭着就睡了。她还掐时间给孩子喂奶,3小时一顿,早一点都不行。
按照莉莉的说法,这样做能养成宝宝睡完整觉的好习惯,有利于生长发育,而且宝宝的独立性更强了,不再像以前那样黏着妈妈。表妹也是1岁宝宝的妈妈,她在看过莉莉的“实验”后大为惊讶,外甥女的确是“乖”了很多,不过她很少咯咯大笑,对亲人也比较冷漠,有时喊她半天也没反应。表妹好心提醒莉莉,莉莉却不以为然……、
另一位宝妈琪琪说,虽然她小时候妈妈不知道什么叫“哭声免疫法”,但做法却差不多。因为要照顾大三岁的哥哥,妈妈对琪琪总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每次琪琪哭的时候,妈妈都放任不管,任由她哭,任由她睡。后来还是爸爸下班后发现琪琪满脸通红,及时叫停了这种行为。
可是或许是小时候哭得太多了吧,长大后的琪琪嗓音一直沙哑,对妈妈的做派也颇有微词。如今自己有了孩子,琪琪说:“每次儿子哭的时候我都能看到自己小时候的影子,就赶紧抱起来哄一哄,喂喂奶,我不让姥姥带外孙子,因为觉得她太狠心。”
哭声免疫法“免”掉了啥?面对孩子哭这一本能反应,父母截然不同的做法,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天差地别的。“哭声免疫法”究竟“免”掉了啥?先来看看马伊琍怎么说的。
马伊琍是两个女儿的宝妈,从大宝坚决适用“哭声免疫法”到二宝生下后彻底抛弃该方法,进行深刻反思,她都经历了什么?在微博中,马伊琍曾这样描述自己如何和大女儿的关系:“姐姐小的时候特别依赖我,总想让我搂着睡到天亮,而我在愚蠢的独立育儿理念影响下,坚持在她睡着后,哪怕自己睡着了也会半夜醒来把她抱回小床……”每次大女儿深夜里哭着求抱抱,马伊琍都强忍着冲动,认为不抱她才能让她独立,然后大女儿就哭着睡着了。
但结果却让马伊俐大呼后悔,她的大女儿有严重的分离焦虑症,并且对妈妈更是黏得紧,而且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存在恐惧感。痛定思痛后,马伊俐在养育二女儿时给予了足够的爱与关怀,而且发文反驳了“哭声免疫法”。
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免掉的是父母的爱,也免掉了宝宝的自我存在意识。把儿童当作机器一样来操控,用机械的方法止哭,强制变乖,最终培养的是先天不足的产品,而非活泼可爱偶尔调皮的“爱的结晶”。
这种方法与其说是育儿误区,不如说是教育骗局,看看该方法创始人约翰·华生的亲身经历,你就知道有多愚蠢了!
在他的养育下,大儿子雷纳多次自杀,最终在30岁时自杀成功;
另一个儿子一直流浪,靠华生的施舍才能生活;
女儿Mary易怒、酗酒、多次尝试自杀,大部分时间沉默不语;
外孙女Mariette 自己也是酒精成瘾者,并多次考虑自杀;
再追溯到华生童年,父亲脾气暴躁,抛妻弃子,华生受同学欺辱,并因暴力行为而两次被捕。
因为得不到父母之爱,哭声免疫法毁了三代人。华生亲手打造的“祛除感情影响的程序化王国”,可以说害人害己。在这种方法下养大的孩子,轻则睡眠障碍,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
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听到宝宝的哭声,宝妈的奶阵就来了,这是为母的本能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忍着、憋着,任由宝宝哭泣而坐视不管,掐着秒表计算哭泣时间,这种连母性的生理反应都能克服的“虎妈”,还期待什么亲密的母子关系呢?
还渴望能把宝宝养成勇敢又温柔的男子汉吗?挫折教育变成对孩子的折磨,你推迟喂养的5分钟,对孩子来说坍塌的是整个世界。
父母育儿别跟风,“时髦免疫”快叫停《正面管教》认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审视一下你的行为是否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无所归属或没价值感,相信会有帮助。”
对于小孩子来说,饿了、拉臭臭了、害怕了,他都会以“哭”这一简单的形式来表达出来,宝宝尤其渴望得到母亲的慰藉和帮助,就像在子宫里一样能得到舒适的、随时随地的母子联系,从而获得归属感。但是“哭声免疫法”却人为切断了这种联系,在孩子最敏感、最脆弱的时候却要训练他泯灭天性,就有可能对孩子造成终生的无法弥补的伤害。
关于宝宝睡觉哭泣,崔玉涛就曾说过宝宝在夜晚哭有可能是因为肠绞痛、断夜奶等,这种哭泣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的需求,用哭泣免疫法置之不理完全不科学!特别是对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请远离哭泣免疫法。
哭泣是宝宝最初的语言,除了诉说自己的生理需要外,他们更是在表达一种渴望拥抱和爱的诉求。父母的举动,会影响着宝宝对这个世界最初的认识和判断。也许这种感受很模糊,但它会在孩子长大后以性格、行为、语言等形式越来越清晰地表现出来,恶魔、胆小鬼还是自信满满的阳光少年,和父母对孩子幼时的养育密不可分。
也不用怕宠坏了孩子,想想孩子能如此依恋父母的时间,充其量只有3年。对宝宝的哭声及时做出反应,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回应,辛苦但不会心酸,你说呢?
我是糖果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