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六十六岁母亲的自述(面对母亲的各种)

六十六岁母亲的自述(面对母亲的各种)02不干就不干吧,她还时常跟哥哥姐姐数落我这不对,那不好。最气人的是,既然嫌弃我不好,可以和别人生活,或者自己过呀,但她就是认定了我,从不到60岁搬进来,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自从父亲走后,母亲就一直跟着我生活,算起来已经20年了。我兄弟姐妹四个,大哥大姐都在南方做生意,小弟在西北一个大城市工作。这些年,母亲的吃喝拉撒全部是我负担着,别人偶尔给点钱都是她自己攒着。她有两套房子,租出去收房租,自己却坚持跟我住。即便如此,只要不能满足花销方面的要求,她就又哭又闹的。我老公在外地工作,我一个人带孩子,既上班又接送孩子。可不管我多累,她都不会帮忙,每天就在家闲着玩儿,甚至连自己的衣服都不洗;晾晒的衣服也不去收;家里的抹布我上周用完放在那里,下周干了,仍然原样放在那里。

人们常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表面的意思是,喝酒遇到知己千杯都觉得少了,与不投缘的人说话半句就多了。换句话而言,就是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可。

父母疼爱孩子是毋庸置疑的。只是作为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好与恶,面对性格各异的儿女,很难做到一视同仁的喜欢和对待。如此一来,由于一碗水端不平,有些老人与子女之间就会出现隔阂。

然而在家庭生活中,无论彼此喜欢还是不喜欢,认可还是不认可,相互之间的亲情都是弥足珍贵的,更是无法割断的。就像我们身边一位53岁的孙阿姨所讲了那样,伺候母亲多年,面对各种“作”,一声“谢谢”,我释然了。

六十六岁母亲的自述(面对母亲的各种)(1)

53岁的孙阿姨自述:

01

自从父亲走后,母亲就一直跟着我生活,算起来已经20年了。我兄弟姐妹四个,大哥大姐都在南方做生意,小弟在西北一个大城市工作。

这些年,母亲的吃喝拉撒全部是我负担着,别人偶尔给点钱都是她自己攒着。她有两套房子,租出去收房租,自己却坚持跟我住。即便如此,只要不能满足花销方面的要求,她就又哭又闹的。

我老公在外地工作,我一个人带孩子,既上班又接送孩子。可不管我多累,她都不会帮忙,每天就在家闲着玩儿,甚至连自己的衣服都不洗;晾晒的衣服也不去收;家里的抹布我上周用完放在那里,下周干了,仍然原样放在那里。

不干就不干吧,她还时常跟哥哥姐姐数落我这不对,那不好。最气人的是,既然嫌弃我不好,可以和别人生活,或者自己过呀,但她就是认定了我,从不到60岁搬进来,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六十六岁母亲的自述(面对母亲的各种)(2)

02

那年弟弟买房子,手头不宽裕。母亲知道以后,自己悄悄卖掉了一套房子,把钱转了过去。而我装修房子想用点钱时,她却说,自己的事情自己想办法,依靠老人不合适。

对于她的做法,我很不舒服,有时真想理论一番,可又想想,老人毕竟是老人,跟她吵吵闹闹的,一定会被街坊邻居们笑话。

随着年龄增长,母亲不仅偏心,而且越来越“作”,动不动就发脾气骂人,有一点小病就大做文章,每年都要住几次医院,经常弄得几家人不得安宁

有一次,她又住进医院。我觉得哥哥姐姐离家远,并且挺忙的,就别通知了,自己伺候着还不行吗?可母亲一听立刻生气了,骂我太自以为是,有什么资格替她做主。没办法,我只得联系了哥哥和姐姐。

六十六岁母亲的自述(面对母亲的各种)(3)

03

哥哥和姐姐回来没几天,母亲就出了院。临走时,他们给母亲放下一些钱,并再三嘱咐,回头要拿出来贴补家用,不能再转给弟弟了。

母亲答应得很痛快,说自己心里有数,不用他们操心。可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她忽然问我,那笔钱少了,是不是我偷着花了?

真让人哭笑不得,她怎么能这样想自己的闺女呢?这么多年,我虽然有点怨言,但也不至于干出这种事来吧?

我心里郁闷,就打电话跟姐姐唠叨了几句。不久,她告诉我,她已经问过了,那钱又到了弟弟手里。

六十六岁母亲的自述(面对母亲的各种)(4)

04

后来,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了,性格脾气也慢慢有了变化。

那年冬天,她大病一场,情况很不乐观。哥哥、姐姐和弟弟都还没有回来,每天只有我一个人忙前忙后地照顾着。

看到她日渐憔悴的样子,我心里特别难受。那天我一边陪她说话,一边帮她剪指甲。突然,她轻轻地对我说了一声,“谢谢!”

那一刻,我的眼睛模糊了,心里所有的委屈荡然无存,感觉一下子就释然了。3天后,母亲走了,永远地走了。

现在想起来,如果母亲依然健在该多好呀,即便是偏心、强势或者是“作”,又有何妨呢?可这个世上哪里有什么“如果”?

六十六岁母亲的自述(面对母亲的各种)(5)

写在最后: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有妈妈最苦恼,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许多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付出很多,得到的却很少;总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能被老人理解和认可,心里会很委屈。殊不知这些“抱怨”和“委屈”,有多少人羡慕呀

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是真心希望儿女过得好,有时他们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有时他们也会犯错误,但那种发自肺腑的亲情是无价的,远比某些肤浅的认同或欣赏更值得珍惜。

文后寄语:

感谢您的阅读与支持,祝您健康快乐!

作者:一丝垂纶,一个性格开朗、爱开玩笑的情感讲述者,愿陪伴师友品味生活,笑谈人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