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林黛玉十分具有理家之才能(林黛玉十分具有理家之才能)

林黛玉十分具有理家之才能(林黛玉十分具有理家之才能)林如海年纪已届不惑,可怜幼子夭折,膝下荒凉,所幸嫡妻贾敏生养了黛玉,夫妻俩“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 延请的塾师就是革了职的贾雨村。令人遗憾的是,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友嫡派的。我们仅仅就黛玉来讲吧。首先,曹雪芹在第2回中将黛玉的出身和盘托出。林黛玉籍贯姑苏,其父亲林如海乃前科探花,官拜兰台寺大夫,钦点巡盐御史,祖上曾袭过列侯,“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林黛玉十分具有理家之才能(林黛玉十分具有理家之才能)(1)

文/食指莲心

毫无疑问,林黛玉理所当然具有持家管理的才能。为什么这样肯定呢?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55回中描写凤姐同平儿谈起贾府姑娘们时说: “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倒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也难十分去问他。倒只剩了三姑娘一个,心里嘴里都也来得,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虽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得,心里却是和宝玉一样疼呢。”

在凤姐同平儿的一番言谈中,凤姐虽然认为黛玉体质娇弱而弱不禁风,但在她心眼里“他两个倒好”,可见在理家之能力方面,黛玉是被她捧出来同宝钗比肩齐观的。甚至觉得她俩比之贾府“女中英才”三姑娘探春还好些。

我们仅仅就黛玉来讲吧。

首先,曹雪芹在第2回中将黛玉的出身和盘托出。

林黛玉籍贯姑苏,其父亲林如海乃前科探花,官拜兰台寺大夫,钦点巡盐御史,祖上曾袭过列侯,“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令人遗憾的是,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友嫡派的。

林如海年纪已届不惑,可怜幼子夭折,膝下荒凉,所幸嫡妻贾敏生养了黛玉,夫妻俩“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 延请的塾师就是革了职的贾雨村。

我们知道,贾雨村可是一位进士出身之高级文人,担任黛玉的家教老师,启蒙授教于幼小的黛玉姑娘,可以说是很称职的,黛玉的文化水平就是明证。在文化传承方面,可见黛玉还是受益颇深而扎下根系的。

既然黛玉从小读书学习被充当男儿培育,那么男儿们应知该行的读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之道,自然都会让黛玉充分学习,接受教育。她自然具有这方面浓厚的人生观念。

在这正规正统的严格教育下,同样也充满着持家管理方面的才力培养和教化。只不过黛玉由于自小就体质欠佳,后来又生活在寄人篱下的家境之中,而没有机会甚或她也无心无意更无力去施展自己的理家才能罢了。她的一生则是全然一味、执著专情于诗意和爱情中而一发不可收。

林黛玉十分具有理家之才能(林黛玉十分具有理家之才能)(2)

其次,在第62回中我们看到: “黛玉和宝玉二人站在花下, 黛玉道: '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化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 由此表明黛玉对于贾府的经济状况了如指掌、一清二楚,可以说黛玉应当是接触过贾府的帐本之类财务资料的知情者之一。这又从何说起呢?

我们可从第25回中看到这样的描述:

凤姐道: ' 前儿我打发了丫头送了两瓶茶叶去,你往那去了?'

林黛玉道: ' 我吃着好,不知你们的脾胃是怎样?'

宝玉道: ' 你果然爱吃,把我这个也拿了去吃罢。'

凤姐笑道: ' 你要爱吃,我那里还有呢。'

林黛玉道: ' 果真的,我就打发丫头取去了。’

凤姐道: ' 不用取去,我打发人送来就是了,我明儿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

林黛玉听了笑道: ' 你们听听,就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

凤姐究竟欲求黛玉何事?黛玉被凤姐使唤到底干啥?难道求黛玉做女工针线活吗?这些可不是黛玉的强项。况且凤姐身边手下有的是干针线活之能手,何必舍长求短来劳神拙手黛玉。黛玉的拿手强项应是舞文弄墨写诗作词。所以说,凤姐所求黛玉十之八九就是替她记帐会计之事。

因为凤姐虽然聪明绝顶精明能干为女中强人,却唯独不识字,记帐会计之类事务非得识字有文化之人来帮助她妥善完成。她既送茶叶给黛玉,况且唯有黛玉爱此茶叶觉得味道尚好,那么凤姐正好顺水推舟欲求并使唤黛玉为她办些动笔记帐会计等事务,而此类事情对于黛玉来讲,真是小菜一碟而已。

由此足以表明黛玉对于贾府的经济往来了如指掌一清二楚,可以说,黛玉是直接经手接触过帐本等财务资料的。所以闲来替他们算计,并且得出贾府“出的多进的少”之结论,还忧心忡忡告诫“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何况,凤姐还曾让宝玉为她记过帐呢。在第28回中有:

(凤姐)见宝玉来了,笑道: ' 你来的好。进来,进来,替我写几个字儿。'

宝玉只得跟了进来。到了屋里,凤姐命人取过笔砚纸来,向宝玉道: ' 大红妆缎四十匹,蠎缎四十匹,上用纱各色一百匹,金项圈四个。'

宝玉道: ' 这算什么?又不是帐,又不是礼物,怎么个写法?'

凤姐儿道: ' 你只管写上,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

宝玉听说只得写了。

可见凤姐是有自己的一套理家管帐方法,但就因不识字,这些记帐事务常找黛玉和宝玉来帮助完成。可以说黛玉是经常办理此类事情的知情者之一,所以她十分清楚贾府日常经济往来的实际情况,也就不难断定贾府在经济往来方面是“出的多进的少”,并预感贾府潜藏着将会面临经济危机。

林黛玉十分具有理家之才能(林黛玉十分具有理家之才能)(3)

再次,作为黛玉自身来讲,不论将来人生前途如何,她迟早要嫁于他人组建家庭。然而对于上层贵族家庭来讲,各方面的持家管理能力应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自觉培养和磨练,以便将来不被人耻笑无能。

再以凤姐来说,她可是脂粉队伍中的姣姣者,而她又十分看好黛玉的成长发展前景,并且与黛玉的关系极为亲密融洽。我们仍以第25回为例,其中写到:

凤姐笑道: ' 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林黛玉红了脸,一声儿不言语,便回过头去了。

李宫裁笑向宝钗道: ' 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

林黛玉道: '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讨人厌恶罢了。'

说着便啐了一口。

其实凤姐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刻意务必让黛玉经受一些实际锻炼,掌握一些持家管理的技能和方法,这对黛玉来讲极为有益,同样也是非常符合老祖宗贾母的心思旨意的。

另外,人们不禁要问?凤姐为何不将经济帐本交由丈夫贾琏去登记造册呢?实际倒不是贾琏推托拒绝不愿承办,其根本就在于凤姐有意要回避贾琏,完全不想让他知道这些经济交往的来龙去脉。

况且,他俩作为夫妻,其实在各自的心里都有一把小算盘,在私下里背着对方都在为自己谋取私利。

在第15回中, 凤姐便命悄悄将昨日老尼所托之事,说与来旺儿。来旺儿心中俱已明白,急忙进城找着主文的相公,假托贾琏所嘱,修书一封,连夜往长安县来,不过百里路程吧。两日工夫俱已妥协。这里凤姐却坐享三千两,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

接着是第16回:(平儿)又走至凤姐身边,悄悄的说道: ' 奶奶的那利钱银子,迟不送来,早不送来,这会子二爷在家,他且送这个来了。幸亏我在堂屋里撞见,不然时走了来回奶奶,二爷倘或问奶奶是什么利钱,奶奶自然不肯瞒二爷的,少不得照实告诉二爷。我们二爷那脾气,油锅里的钱还要找出来化呢。”

由此可见,凤姐决不会将帐本交给贾琏去记帐算计,能瞒着尽量隐瞒。就连平儿也知道贾琏“二爷那脾气”。话虽说的是贾琏,其实凤姐的脾气也好不到哪里去,夫妻俩半斤对八两如出一道辙,实际都是“油锅里的钱还要找出来化”爱钱不要命的人。

当然贾琏在背底里干何等事情也决不会告诉凤姐,那怕纸包不住火的丑事也尽量隐瞒。事实表明这夫妻俩始终过着同床异梦的可悲生活。

因此,凤姐在管理操办贾府家事过程中,决意要排除贾琏,必须要另觅同她关系亲密又无利益冲突的黛玉宝玉来完成记帐会计等事务,自奉为万全之策。

通过以上梳理可知,在《红楼梦》小说作品中,曹雪芹的确曲笔描写了林黛玉具有充分的持家管理能力和自身条件,那又为何未将黛玉作为贾府理家的合适人选?继而成为凤姐之后与探春、宝钗、李纨等人合作共同来管理贾府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限于篇幅,下面我们略作简述。

林黛玉十分具有理家之才能(林黛玉十分具有理家之才能)(4)

一、黛玉具有天颜之美,有时候却也易嫉妒他人,这是其性格基因密码使然。

在第3回中,黛玉刚进荣府时,作者写到: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 '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 ” 此言虽有点儿恭维贾母之意,却的确是众人眼见之事实。作者还对黛玉之美貌作了一次较为集中的细致描写: 在宝玉的眼里,她是个 “与众各别”的女儿; “细看形容”时,只见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曹雪芹在整部《红楼梦》里,不遗余力成功塑造了黛玉具有一种“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在作者生花妙笔之下,其人物形象被塑造得极其逼真,以至于比真的人还要吸引人。

我们再来看黛玉极易嫉妒的一面,如在第34回中,宝钗因去探望被贾政打成重伤的宝玉,之后回家同哥哥薛蟠起争执而生气,到屋里整整哭了一夜。次日早起来,也无心梳洗,胡乱整理整理,便出来瞧母亲。

可巧遇见林黛玉独立在花阴之下,问他那里去。薛宝钗因说 ' 家去 ',口里说着,便只管走。黛玉见他无精打采的去了,又见眼上有哭泣之状,大非往日可比,便在后面笑道: ' 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 ! ' ”

接下一回 作者写道:“宝钗分明听见林黛玉刻薄他,因记挂着母亲哥哥,并不回头,一径去了。” 可见当时黛玉根本未知宝钗究竟为何不顺心而泣,在强烈的嫉妒心驱使下,竟不分青红皂白,没作多少考虑,直截了当对宝钗进行了刻薄嘲讽。

黛玉这样做虽解一时之快,尽占嘴上便宜; 同时却为自己添筑了一堵墙,树了一个敌,实在欠妥不当。如此行为既平白无故伤害了他人之心,也使自己更趋于孤立。

林黛玉十分具有理家之才能(林黛玉十分具有理家之才能)(5)

二、黛玉才华过人却不愿合群,紧裹自尊心而催生坐实了自己的孤傲气质。

黛玉确实非常有才华,很多人也十分倾慕黛玉,她才思敏捷,毋庸置疑,的确是一个“人间第一,天上无双”的才女中之才女。在她身上同样也具有中国古代文人的特质——傲骨。其清高孤傲之气质,时常在她的诗作中有所表露。

例如《咏白海棠-其四》诗中的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咏菊》诗中的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还有《问菊》诗中的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其孤高傲气之流露不胜枚举。我们只要读懂她的诗,就能够读懂她的人。她的诗让人读来感觉既风流又别致,可以觉察到在黛玉身上散发着一种怡人心扉的诗人气质。曹雪芹似乎还有意将她与历代著名诗人相比,“堪怜咏絮才”说的可就是林黛玉啊。

作者在书中成功塑造出了聪慧、敏感、清高,并具有中国古代文人所独有之精神洁癖的才女林黛玉。她不愿与人为伍,喜欢独处且喜散不喜聚。然而,她的高傲所致的不合群当然是有其原因的。曹雪芹在第5回中对黛玉的总体评价就是八个字,即“孤高自许,目无下尘”。

其性格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她的生活环境所决定,自幼父母双亡,寄居于外婆和舅舅家,物质生活虽然富足不愁吃穿,但真心能怜爱她的人极其有限寥寥无几。黛玉心思细而又敏感,能清醒认识到自己所处环境之险恶,也深知自身与环境水火不能相容。

她极有才情,却很清高,不太合群,明明心地善良却给人以刻薄印象,自我感知太强而难免抑郁,她有自己伤心的充足理由,即寄人篱下,缺乏安全感。更不会去转换角度合理排遣这等伤心悲愁。

其实在大观园里比她更不幸的姑娘多的是,比如平儿“想来此人命薄,比黛玉尤甚。”(第44回),但平儿比黛玉要想得开、放得下、拿得起。但是黛玉天生不想学,也学不会,实在学不来。

林黛玉十分具有理家之才能(林黛玉十分具有理家之才能)(6)

三、黛玉智慧超群却不能容人,却不善妥协。

我们知道,在《红楼梦》人物群体世相中,黛玉属于智慧之人,凤姐属于聪明之人。黛玉有着超群的智慧,但她清高、排外、不容人。

凤姐的聪明则呈现出机谋,即机关算计,处处为自己着想,爱财如命,毫无顾忌地极端自私。

黛玉对事态的关注和推测具有智者风范,别看她多愁善感、弱不禁风,心里却十分明白,贾府中的风声水起、波涛暗涌以至未来,都让黛玉所参透。

贾府的家族势力极其强大,她身处此境如同一棵小草,谨小慎微是为自身安全,若是无所顾忌、我行我素,最终只能被当作杂草除掉,其所处环境必定会容不了她,会吞噬了她。凭她的敏锐感觉,自己知道十分危险,其中的道理非常明白,但她就是不愿去作丝毫地妥协。

黛玉呈现智慧的常见逻辑程序是: 故意违背群体交际活动中合作原则之关系准则,故意残缺或者含混自己所陈述的事件,常常会抛给你一个惊诧、惊讶、惊叹,然后再给你一个简单且合理的解释,而在她的言语中总会夹带着不容人的姿态。

如在第42回中,当宝钗显露出绘画才能并开列出作画所需材料时,黛玉一方面显得不耐烦,另一方面则不服气宝钗之卖弄。于是就莫名其妙地忙道: ' 铁锅一口,铁铲一个。'

宝钗道: ' 这作什么?'

黛玉笑道: ' 你要生姜和酱这些作料,我替你要铁锅来,好炒颜料吃的! ' 众人都笑起来。”

黛玉着玩笑似乎也有奚落的意思,宝钗卖那么大的聪明,没有得到黛玉的赞美,反遭奚落,内心自是嫉恨黛玉了。黛玉就是如此自然极易将自己置于孤立状态,相应地更加深了自己的孤独感。

我们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独特的性格和超强的敏感,致使黛玉对肮脏的社会处处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则与邪恶的人性拉开了极大距离,从而自绝于悲惨世界,毅然决然地毁灭了自己。

同样,她也心满意足地实现了自己圣洁的崇高愿望——“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她始终不想被混浊恶臭的社会玷污了自己,就连死亡也未能扭曲那颗高洁傲气的心灵,凄凉地淌尽了一生全部的泪水,孑然孤独地走了——“冷月葬花魂”。她带走了美、带走了诗、带走了爱、带走了一个美丽的梦。

所以,曹雪芹在创作构思打造《红楼梦》时,不想将世事俗务去污染扰乱了林黛玉,不予考虑安排黛玉。外在的原因,与其自身内在原因,导致她始终没被被贾府看重,也确实是情由可原了。但曹雪芹成功地完美塑造了一位才气横溢的杰出诗人和爱情悲剧的葬花之人——林黛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