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为何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为何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然而,张一一似乎比较喜欢将自己表现出来,在莫言还不获奖之前,他就已经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索要该奖项,认为自己的作品完全符合诺奖的评奖标准,可以代表中国的13亿人欣然接受诺奖的颁给。张一一是国内知名的青年作家,与唐家三少、郭敬明和韩寒共称为“四大才子”。与其他三位作家不同,他公开表示对莫言的获奖存在质疑,认为莫言贿赂了资深的诺奖评委马悦然。同时,他还说,让莫言获得奖项,马悦然会从那里收取非常多的好处费。“诺奖情结”在我国已经延续了很久,有人说,百多年来国人就想获得这一个奖项。2012年,随着莫言摘下诺贝尔文学奖,国人的这一情结也得到满足。从20世纪至21世纪,在100多年的时间里,能获得诺贝尔的一般都是中国的海外留学者,或是海外华侨,而不是本土培养出来的才子。按理说,莫言打破了这个魔咒之后,应该成为全民偶像式的人物才对。不过,他却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在掀起一股莫言热后,《红高粱》、《蛙》、《生
引言莫言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有四然: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从中就可以领略出,关于人生,莫言很“坦然”。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前,如果不读《红高粱》、《国酒》、《食草家族》和《老枪》等佳作,还真不知道莫言是谁。
有人直呼,民国之后中国再无才子。不过,莫言的得奖似乎打破了这一点,让国人重拾自信。
要知道,自从诺贝尔文学奖开设以来,日本是亚洲中获得该奖最多的一个国家,截止2018年,其总数已经达到26位,这不得不让国人有一些焦急。然而,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却遭到许多国人的质疑。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四大才子”张一一的质疑“诺奖情结”在我国已经延续了很久,有人说,百多年来国人就想获得这一个奖项。2012年,随着莫言摘下诺贝尔文学奖,国人的这一情结也得到满足。
从20世纪至21世纪,在100多年的时间里,能获得诺贝尔的一般都是中国的海外留学者,或是海外华侨,而不是本土培养出来的才子。
按理说,莫言打破了这个魔咒之后,应该成为全民偶像式的人物才对。不过,他却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在掀起一股莫言热后,《红高粱》、《蛙》、《生死疲劳》和《檀香刑》等都成为一时的畅销书,但与之相伴的还有非常多的反对、贬低甚至辱骂之声。
张一一是国内知名的青年作家,与唐家三少、郭敬明和韩寒共称为“四大才子”。与其他三位作家不同,他公开表示对莫言的获奖存在质疑,认为莫言贿赂了资深的诺奖评委马悦然。同时,他还说,让莫言获得奖项,马悦然会从那里收取非常多的好处费。
然而,张一一似乎比较喜欢将自己表现出来,在莫言还不获奖之前,他就已经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索要该奖项,认为自己的作品完全符合诺奖的评奖标准,可以代表中国的13亿人欣然接受诺奖的颁给。
索要没有得到回复之后,他又对外宣称,自己终身不再参加诺奖评选,誓要与诺奖划清彼此之间的界限。
张一一的这些举动让人看起来有些可笑,但其实从侧面折射出了我国很大一部分文艺青年的共同心理,在有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他们都想要成为这个“第1人”。
而莫言的得奖,无异于打破了他们的这个梦想,所以心里面难免有一些郁闷。尽管连他们自己也知道,即使莫言不能获得这个奖项,怎么也不会轮到他们,但他们就想出这一口“恶气”。
抵制莫言的不仅仅只有张一一,一些自称是民间爱好者的作家也联合起来,共同反对莫言的获奖。
二、民间文学爱好者的联名抵制莫言获得诺奖的消息刚传到国内,几乎所有的媒体都炸开了锅,民众也对此议论纷纷,更多的是表示欣慰和感动。不过,一些民间文学爱好者并非这么想。
夏业良、北风、古川等15位被认为是民间文学爱好者的作家就联名给瑞典文学院致信,以《中国民间人士反对莫言被授予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致瑞典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的公开信》为标题,强烈要求诺评委取消莫言的得奖,并对于莫言的获奖表示强烈的抗议。
联名的行动看起来有些滑稽,不过对于抵抗的发起者来说,这也算是一件很严肃的问题。许多人认为,不恰当的赞美就等同于对人的另一种侮辱,将诺奖颁给莫言,就是对他们民族情感的深深伤害。
换言之,中国人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莫言不配做这个代表。至于为什么不配,则没有统一的意见。
陈丹青曾说:“我没读过莫言的东西,对他本人也不感兴趣,诺奖和他的作品关系应该不大,是诺奖评委识时务而已。”
这句话也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在他们看来,自己压根就没读过莫言的作品,对现如今的中国与世界文学并不熟悉。但他们就坚持认为,莫言的获奖与文学因素关系不大。
然而,对于诺奖评委为什么识时务,又或是为什么将诺奖扔给了莫言而不是其他的中国作家,在反对者的声音中也是莫衷一是。
有人认为,在莫言的作品中,总会出现一些专门塑造起来的丑陋形象,非常迎合西方蔑视东方人的心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在向西方献媚。
但有人对此表示反对,如果莫言的作品中存在崇洋媚外,又或是将某些形象丑陋化,那在体制内压根就审核不过,更不用说迎合西方。所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是西方向我国官方文学主动示好的结果,其原因是综合国力的提高。
无论这两种说法怎么样,在反对者的阵营中,它们都是非常矛盾的。前者想要表达的是莫言向西方献媚,后者又说西方在向中国示好,两者很难同时并立。至于其中的某一种观点是否成立,就很难在此断言。
三、存在争议的作品回到文学本身的分析,是了解莫言的最好的方法。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建立在作品的基础上,所以这里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事实上,在获得诺奖以前,莫言的一系列作品在文学界中就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在他刚发表《透明的红萝卜》的时候,好评胜过差评。而后,让他获得诺奖的《红高粱》则不怎么受到待见,认为它对传统和历史都是颠覆。
但真正遭到非议的,其实是其他的作品,包括《檀香刑》、《欢乐》、《蛙》和《丰乳肥臀》等。
在这些作品中,大多表现出的是残酷和丑陋的社会现象,想象力没有受到节制,甚至还流露出了一种对于恶心、变态和低俗的迷恋。更让文学界难受的是,他经常用野种来形容如今的中国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是《丰乳肥臀》,书中的上官金童是一位西方神父与中国女人生下的孩子,被称之为野种,最后在西方的文化中得到救赎。
对于这些现象,有的专家就从文学的角度去对他进行批评。李建军教授认为,他的作品中冗词赘句过多,比喻手法很拙劣,是对西方文学的拙劣模仿。
在写作手法方面,莫言的作品中常用的是意识流手法,不过这并不代表在模仿着西方人,因为写作手法本是小说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为所有的作家所共有,而不是哪一个地方独有。
从他的许多作品中也可以发现,他其实是通过高密的民间文化去反思中国百年的历史,再将他们展现给全世界,尽管其中有一些不适的内容。
结语从莫言的许多作品里就可以看出,他的一些行为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他写着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另一方面,又不在乎别人的批评和反对意见。
所以,这就可以告诉我们,对于本就是非常复杂的莫言,不应该将他的所有行为都定性为不负责任,因为单一的断言就已经不合适,将单一的标签贴到他的身上更不符合实际情况。
无论是某一个作家,或是某一群民间文学爱好者,他们均不能代表文学界和全部的中国人,对于莫言的获奖,许多中国人还是感到非常欣慰的。之所以有反对之声,其实只不过是与同水平的人相比较,他们不甘心没有获奖罢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