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加特林机枪输出(战场中的生命收割者)

加特林机枪输出(战场中的生命收割者)四台功率各为20千瓦的激光发射机同时开火,利用一种名叫“叠加”的技术,组合得到一束功率为80千瓦的强大光束。据说,加特林激光枪可以在500米之外击中无人机。激光还可以引爆炸药和炮弹,使其它船只上的传感器失灵,甚至能在较小的船只上烧出洞来。反过来,装备给步兵就非常不合适。首先,步兵极其有限的运载能力,会把加特林机枪笨重的缺点进一步放大;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谁会排着队等你把1000多发子弹打完?),射速高并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径只有7.62mm,对付像悍马一类的目标都比较吃力,如果换成12.7mm的 M2HB勃朗宁,一个连射基本就残了。 而对付单兵目标,精准急促的点射更为有效;最后,加特林惊人的弹药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优点在这里反而成为缺点。史料称,俄、土战争中曾有8个连的俄军使用加特林机枪,每连50挺。1879年的祖鲁战争,英国军队借助加特林机枪,

一说到加特林机枪大家并不陌生 在大家看影视剧时可以经常看到它的身影 而在游戏中 加特林几乎成了每个射击游戏中的标准配置 当我们看到主角挥动沉重的加特林 从发烫的枪管中喷发出的火舌收割着战场上一撮又一撮的杂兵 心中总会有些爽快。而今天 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真正的加特林。

加特林机枪输出(战场中的生命收割者)(1)

加特林CS/LM12

加特林机枪是由美国人理查德·乔登·加特林创作(Richard Jordan Gatling,一译格林,故此枪也被译作格林机枪或译盖特机枪/机炮) 在1860年设计的手动型多管机关枪,是第一支实用化的机枪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前后,加特林机枪输入中国,当时称其为"格林炮"或"格林快炮"。1963年经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改良后每分钟可发射6000发子弹(M134型速射机枪)。 它的尾部封闭并装有撞击火帽。射手通过摇动曲柄带动沿圆周均匀排列的枪管。其特点为射速快,威力大,并且可以在一分钟内打出上千发子弹。

加特林机枪输出(战场中的生命收割者)(2)

加特林自动原理,即左轮枪式转膛发射原理,它利用一套传动机构使数支枪管绕一个公共轴转动,从而完成连续射击。加特林机枪是机械式的,最初枪管转动需要由人力转动摇把,后来改进为由电动机来完成。其优点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枪管可加速冷却,主要缺点是体积、质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机枪主要是用于航空,因为战机飞行速度快,每次射击的时间通常不到1秒钟,为了有效的命中并摧毁目标,就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最大可能的发射足够数量弹药,用速度来弥补精度。

加特林机枪输出(战场中的生命收割者)(3)

反过来,装备给步兵就非常不合适。首先,步兵极其有限的运载能力,会把加特林机枪笨重的缺点进一步放大;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谁会排着队等你把1000多发子弹打完?),射速高并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径只有7.62mm,对付像悍马一类的目标都比较吃力,如果换成12.7mm的 M2HB勃朗宁,一个连射基本就残了。 而对付单兵目标,精准急促的点射更为有效;最后,加特林惊人的弹药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优点在这里反而成为缺点。

加特林机枪输出(战场中的生命收割者)(4)

史料称,俄、土战争中曾有8个连的俄军使用加特林机枪,每连50挺。1879年的祖鲁战争,英国军队借助加特林机枪,主宰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另一支英国海军部队开始在其船只上安装加特林机枪。直到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马克沁机枪的问世,加特林机枪才被挤出战争的历史舞台。

新型激光“加特林机枪”是德国的新发明 在备受争议的伦敦国防与安全博览会上,德国的国防承包商莱茵金属公司(Rheinmetall Defense Electronics)揭开了这一新型海上作战系统的神秘面纱。该公司表示,它可以作为新型海上反无人机激光系统的一部分,装载在船上进行作战。

加特林机枪输出(战场中的生命收割者)(5)

四台功率各为20千瓦的激光发射机同时开火,利用一种名叫“叠加”的技术,组合得到一束功率为80千瓦的强大光束。据说,加特林激光枪可以在500米之外击中无人机。激光还可以引爆炸药和炮弹,使其它船只上的传感器失灵,甚至能在较小的船只上烧出洞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