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石壁葛藤凹张氏宗祠(福建宁化双石童氏宗祠喜见木刻活字印刷家谱)
宁化石壁葛藤凹张氏宗祠(福建宁化双石童氏宗祠喜见木刻活字印刷家谱)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历经了千年的风雨洗礼,先是初唐时期的雕版印刷,再到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人根据毕昇的经验,又造出了木活字、金属活字、胶印、彩印,但这些都是在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电脑照排盛行的今天,古老文明的活字印刷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在族谱印刷中依然少不了它。
为编《世族春秋》,去年5月,首先是福建画报社老曲发现曹坊乡双石村几位长者正在童氏祠堂修葺族谱,随后笔者陪同作家萧春雷赶到童氏宗祠,,74岁的童兴球介绍说,童氏第8次修谱是宣统三年(1912年),到如今已经100年左右没修谱了,这次是第9次修谱。而后他又把我们带到家中,取出珍藏的身穿朝服祖先画像让我们分享。不过,两幅古老画像被全面粘上了透明胶。
2009年9月间为了制作《客家故里》画册,笔者又与刘强来到双石童氏。祠堂内,不见了修葺老者,取而代之的是两位活字印刷族谱的年轻人,约莫30来岁,家住宁化城关。负责印刷的姓邱,是祖传帮人印刷家谱的,另一位负责捡字排版的姓巫,他们热情地向我们作了木刻活字印刷的介绍。活字印刷现在多数用于编印姓氏宗族族谱,印制族谱的基本工艺流程,一般要经过拣字排版、试印、校对、印刷、叠纸、切边、装线、贴面等几道工序才算完成。
祠堂大厅排满了好几方桌的木刻宋体字模,这些字模,每字一模,经墨汁的浸泡,色如炭黑,足有3万多字。印刷桌上面摆放着一碗上好的‘一得阁’墨汁、刷子和木尺等工具以及产自治平的优质玉扣宣纸。一个个早已排好版的字盘,上面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一个个字模,邱师傅搬来一盘好版的字盘搁在桌上,用特制的刷子蘸了又蘸,将墨汁刷在其中的一个字盘上,再找来一张玉扣宣纸小心翼翼地放在上面,又用一把软刷在上面来回打磨,随后将宣纸从字盘上轻轻揭下,一个印着“童氏家谱”吊线图的印刷品便展现在我们眼前,十分清晰明朗。
出现在宁化双石童氏宗祠的木刻活字印刷,完整地再现了中国古代活字印刷的传统工艺,它有着极高的历史人文价值,也展示了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真可谓“毕升再世”。不过,遗憾的是未能目睹九修《童氏族谱》隆重而热烈的发谱仪式。2010年正月陪同《大迁徙》摄制组再次前往双石童氏宗祠,只见祠堂内外满是大红喜庆楹联,人去祠空,经打探村民方知童氏新谱已于去年底发谱完毕。令我们倍感欣慰的是,这种原汁原味的木刻活字印刷还能被如旧保存,且传承者为‘而立’之人,但愿这种非物资文化遗产能不断地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