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忆往昔(清明时节忆往昔)
清明时节忆往昔(清明时节忆往昔)扫墓主要做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我们老家那里,一般会在清明节前去给去世的亲人们扫墓。清明是一个感怀先人,追思过去的重要节气。记忆中的清明,一是扫墓,二是春游。一、关于扫墓。
文字:老海边的萌大叔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大家好!我是老海边的萌大叔,一个出生在黄海边农村的70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每天和你一起分享我的那些故事。
春风拂面,鸟鸣翠柳,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
清明是一个感怀先人,追思过去的重要节气。
记忆中的清明,一是扫墓,二是春游。
一、关于扫墓。
我们老家那里,一般会在清明节前去给去世的亲人们扫墓。
扫墓主要做两件非常重要的事。
一是给逝去的亲人们推土圆坟。
经历过一个年头的风吹雨打,圆形的坟墓会塌下来不少,有的也会长满野草。家里有后人的(主要是男丁),一般会在清明前,用架子车推土,或者用拖拉机拉土,送到祖宗坟头,把坟墓重新堆砌一下,让坟墓看起来和一座新坟一样。
其实,我了解,这个和给老人修缮房屋是一个道理,都是希望先人们能在另外一个世界,可以过得更安心吧。
二是烧纸钱祭奠先人。
老家的风俗,清明和冬至是祭奠先人的最重要的两个节气。
对逝去的亲人来说,清明算是一年的开端,冬至算是一年的接近结束。一前一后,清明送钱,好过一年;冬至送钱,安心过年。
作为孩子,清明的时候,参与的主要活动,也就是上坟给祖宗们烧纸送钱了。
记忆里,从记事的时候起,每个清明节,一般会跟着父亲,去给去世的爷爷奶奶和各个一律称呼老太太的先辈们烧纸。
当然,去上坟烧纸之前,还要用木头刻制的、阳刻着过去的那种铜钱样子的模具,在烧纸上敲打出铜板的样式,算作纸钱了。
这个模具,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就一直用到了现在呢。
到了坟地,因为去世的老祖们比较多,坟头也比较多,烧纸时,忙中出乱,有时偶尔还会放错了坟头,大人们发现后,就会赶紧调整过来,追着说一句,这是谁家谁家老祖的钱,别人不能拿的。
去世的老祖们,在地下是否能真能拿到我们给的钱,就无从得知了,但在我们心里,就是认真地给了钱的。
这两件事情做完了,有时家里也会来外地到家乡扫墓的本家,那时大人们会安排一起吃顿饭,聊一聊一年的情况,也是难得的聚会了。
上学后,有时学校还会安排到烈士陵园去扫墓。但我们那里距离最近的烈士陵园——抗日山,还有很远的距离,所以我的印象里,没有去烈士陵园扫过墓。
直到后来上了大学,才第一次去了徐州淮海战役烈士陵园扫墓,算是把儿时的遗憾补上了。
二、春游
说完了扫墓,再说说春游吧。
近几年,清明才成了国家法定节假日,目的也是很好地传承历史传统,让大家不忘初心吧。
但在我们上学时,学校是不放假的。
所以那个时候的所谓清明春游,也是赶上了礼拜天,才能专门跑出去转转。
偶尔放学早,我们也会约着同学一起出去瞎转转。
那时我们那里,清明节的风俗是在清明节那一天,家家在大门两旁插上松树枝和杨柳枝。
所以,因为我们老家松树比较少,我们一般在清明节那天,跑到园艺场,爬到松树上,去折一些松枝回家。因为柳树到处都有,不用刻意找的。
记忆中的场景是,一群背着书包的孩子,在暖暖的春风里,奔奔跳跳地,人人拿着好多的松树枝和杨柳枝,有说有笑地跑回家,认认真真地插在堂屋门和大门的两边。
因为有了这些绿色的妆点,原本破旧的大门,仿佛一下子就有了春天的气息,也开始焕发生机了呢。
后来想一想,那时有这样的风俗,也许是某个先人无意为之,大家觉得挺好的,慢慢都学着做,也就逐渐传承下来了吧。
就好像,现在过年前,我们那里的农村,家家都要买上一根很高的绿竹,然后绑上些红花、红布啥的,放在院子里,随风招摇,唤作摇钱树呢。也许绿色本身就代表着希望吧。
一晃多少年过去了,清明祭奠先人的事情,感觉大家越发重视起来了。
因为国家给了假期,好多在城里混得不错的人,到了清明前后,一般都会回乡扫墓呢。
但是那个在大门上插松枝、杨柳的风俗感觉慢慢消失了。
也许是大家都太忙了,没有时间去做这些事情了。
孩子们估计大都也沉迷在电子产品里,不会再有我们过去的孩子们的那种野趣和兴趣了吧。
而这,也是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