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刘墉农家院(走进刘墉的庭院深深深几许)

刘墉农家院(走进刘墉的庭院深深深几许)看看吧,这庭院可真不小啊,可以栽花,可以种藤蔓,这还不算,还可以种树,粉花树、梧桐树……更夸张的是此周围还有数丈草坪!图片来自网络今年又多了藤蔓,这两棵年前由学生家里移来的植物,真是各展所长,完全不需施肥,却繁生得令人吃惊。不但爬过了篱墙,扯断了铁丝网,而且将院里的一棵粉花树,也层层罩了起来……还有蔷薇也是极猖狂的,斜斜地探出枝条,总有六七尺长,戴着尖尖的红刺,冷不防的勾人衣裳。门前的两棵梧桐,更该到了早该管教的年岁,垂下的枝桠,挂着梧桐子。常拂人面,而且周围数丈的草坪,完全失去了阳光,任是施肥,也无法长得齐整。

庭院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情结,那曲曲折折,回肠荡气,柳暗花明,竹影扫地的各种景致,总能牵动着人的情愫,久久动容沉浸。

刘墉农家院(走进刘墉的庭院深深深几许)(1)

图片来自网络

刘墉的庭院总是有些乱的,邻居家的杜鹃花都是剪的整整齐齐的,而他家的却东支西岔,开的密密麻麻的。你看他家的

至于仲秋菊花的季节,我的院子就更纷乱了,夹道的雏菊,年年及时而发,加上母亲在春天撒下的百日草,此时也长得瘦瘦高高……

今年又多了藤蔓,这两棵年前由学生家里移来的植物,真是各展所长,完全不需施肥,却繁生得令人吃惊。不但爬过了篱墙,扯断了铁丝网,而且将院里的一棵粉花树,也层层罩了起来……

还有蔷薇也是极猖狂的,斜斜地探出枝条,总有六七尺长,戴着尖尖的红刺,冷不防的勾人衣裳。

门前的两棵梧桐,更该到了早该管教的年岁,垂下的枝桠,挂着梧桐子。常拂人面,而且周围数丈的草坪,完全失去了阳光,任是施肥,也无法长得齐整。

刘墉农家院(走进刘墉的庭院深深深几许)(2)

图片来自网络

看看吧,这庭院可真不小啊,可以栽花,可以种藤蔓,这还不算,还可以种树,粉花树、梧桐树……更夸张的是此周围还有数丈草坪!

刘墉也知道自己可谓占尽资源啊,所以当他看到邻居们修剪植物时,就开始略感惶恐了,觉得自己的庭院立身在邻居们庭院中,简直就是个不修边幅的落拓汉。可他有他的看法啊,我的庭院不修边幅,我有我的想法呀,于是他说:

其实这些也是有意,全为我的个性使然。非仅发型不爱落入形式,院中的花木,也愿其适性。藤本当爬,菊本当蔓,蔷薇本当舒展,梧桐本当飘摆,否则又如何尽得其间风流!

看看,做刘墉家庭院的植物畅快吧,由此可见先生的人生态度是任意旷达的,恬淡舒朗中充满了生活情趣,多有趣的灵魂!

先生是爱欧阳公和李易安的“庭院深深深几许”中那重重叠叠,层层松涛的。一眼望不到底的小径,走着要到了尽头,又豁然开朗起来。先生也爱那种时而绕树而行,时而又附身而走,惬意穿梭林园的意趣。

刘墉农家院(走进刘墉的庭院深深深几许)(3)

图片来自网络

因此,先生的林园更见野逸之趣,维护植物本性生长,反而造出了不可言说的意境。被狂风折断的花枝,就加竹条支撑;长得过快过长的雏菊,为了保持其平衡,花盆的另侧就加石块;草地的边缘都做些防止水土流失的工程。这就是妙处了,既不防碍植物自然发展,其可观赏性又别有一番情趣。所以先生感慨:

机械文明陶冶出的人们,能够知道自然的凌乱,实在正是宇宙的齐整与均衡时,人人育物,而不碍物;人人适已性,而能不碍他人之性,从人定胜天的抱负,增向天人合一的境界时,问题就能解决了!

庭院中又哪能少了鸟呢?先生是有趣的,写作时看见鸟儿在不远的枝头朝他叫,便与鸟儿对唱,还真引来群鸟,在不远处跳跃飞鸣,自己洋洋得意之时,又发现,吸引鸟儿的是他头顶不远处茱荑树梢的果子,哪里又是他的魅力?自己倒成了打扰人进餐的恶客了,只得收拾本子,让出位置了。

刘墉农家院(走进刘墉的庭院深深深几许)(4)

图片来自网络

四季不同的鸟啭虫鸣,在先生的耳朵里都是天籁之音。你看,早春时节,鸟儿在枝头就开始打情骂俏了,先生还担心气候严寒,影响后代呢。听到林子里叽叽喳喳小鸟的叫声,犹如到了医院育婴室,看到群婴乱哭的场景。惹得先生大发仁慈心,总在寒冷的清晨,到车房里找到大袋的鸟食,倒入喂鸟器投食鸟儿。为此,他多次受寒感冒,可他总觉得个和鸟儿的父母比起,还算轻松了了。长此以往,这个“刘氏鸟餐厅”就名声大噪了,顾客就来了:

鸟儿的家庭原来跟人类是差不多的,人们开车带孩子去吃汉堡,鸟父母也是把孩子一起带到我餐厅来。

麻雀夫妇的孩子最多,共5名,整排紧紧的靠着……大鸟并非直接飞到我放的食盒取餐后飞回小鸟身旁,而是衔到谷子后,先飞到别的枝头或地面,将谷子壳嚼碎,再转去喂食。

至于斑鸠,总见不到他们的孩子,想必是夫妻二鸟,自己先到餐厅享用,然后再叫上一包外卖,带给家中的孩子,这种反吐或制造出乳鸽式的喂食法,在许多小鸟身上似乎可以见到……

刘墉农家院(走进刘墉的庭院深深深几许)(5)

图片来自网络

庭院中同样不能少了虫鸣,夏夜总有各种精灵小虫,青蛙在演奏。虫鸣虽然如涌,但并不是噪音,先生总能安然入睡,而且更觉得恬适。他细细琢磨,悟出以下道理:

我渐渐了解,安静并非无声,而是一种专情……我们的世代祖先,绝大部分都与大自然为伍,只有到了近代,才被那许多人为的喧嚣,扰乱了体内的天然律动,要想调整他,最最准确的调音师,就是这些天籁!

到了暮秋的夜晚,听听这些虫儿的叫声,先生就知道当时的气温了,如果天气转凉,高亢的叫声就要转为低沉。如果天气晴暖,交响乐又要开始了。

下雨的夜晚也是如此的,虫声的大小会随雨点的大小起伏,但还是有些虫子特别怕雨,下雨天基本就不叫了。

刘墉农家院(走进刘墉的庭院深深深几许)(6)

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秋的渐深,冬天的到来,虫儿总要走生命的尽头,先生是豁达的,了悟大道宇宙之奥妙,他说:

……虫海也是生生死死,每日在生,每日在死,说不定就是在那夏夜不断的混声大合唱的队伍中,就时时有团员颓兢在行列中萎落,再由那新生的穿戴逝者的衣服,偷偷起来……唱着“逝者逝了,生者生了”!都是宇宙当然的事,岂不值得欣欣歌颂吗?

刘墉农家院(走进刘墉的庭院深深深几许)(7)

图片来自网络

庭院中的风总是适时而来,先生在细细的聆听四季之风的絮语,樱花瓣飘落的声音是春夏之风相交之歌;每一片叶子在枝头红艳,又告别枝头零落是秋风旋律;而冬夜的风,又需要有壮阔的胸怀去聆听,寒冷而野大的朔风,把屋顶的雪卷起,又敲在玻璃上,叮叮当当,煞是壮观。

刘墉农家院(走进刘墉的庭院深深深几许)(8)

图片来自网络

不久后,庭院屋角的天沟中,又传来淙淙潺潺的滴滴声,是冰雪在消融。鸟的叫声频繁了,有的都站在窗台上,先生知道,春天又来了,于是他听到鸟儿问他:

“喂,情人节要到了,刘氏餐厅几时重新开张啊?”

刘墉家的庭院如此朴素天然,鸟语花香、虫声啾啾,在四季中更替。而先生旷达自在,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谁说又不是我们要体会和学习的呢?

关注许你凌云,共读名篇好文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