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五大名校全名叫什么(西安五大名校天使还是魔鬼)
西安五大名校全名叫什么(西安五大名校天使还是魔鬼)按理,分校越开越多,说明教学资源越铺越开,能一定程度缓解“上学难”的问题。然而,事实似乎正好相反。“因为这种扩张并非资源扩盘,总量并没有多少变化,七个苹果还是七个苹果。它是一种资源分配的虹吸,现在七个苹果有五个给五大名校了,只有两个给了其余学校。换句话说,公办教育大幅萎缩。这种情况的后果是,上学难问题,从学校少变成了学费贵。不仅没有解决问题,甚至有点变本加厉的情况。”老贾(化名,一位已退的,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官员)说。目前,高新旗下有:高新一中初中部、高新一中逸翠园学校、高新唐南中学;陕师大旗下有:陕师大附中初中分校、锦园奥园、奥园校区,还有长安县万科城正在建设的分校;铁一中旗下有:铁一中初中分校、滨河校区,还有即将建设的湖滨小区;西工大旗下有:西工大附中分校、西工大启迪中学;西安交大旗下有:交大附中分校、浐灞欧亚中学、航天学校。想要做成一件事,一腔热血可凭,但起到实际作用的,是人、钱、机
今天是2017年9月2日,星期六,农历七月十二,阴转小雨,19~25℃,空气质量78,良。
▼▼▼
今儿个,在开篇前,想先和诸位看官讲个故事,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一个情节。
刚刚掌权的康熙遭遇察哈尔王谋反,对方兵强马壮,库丰财实。康熙则要兵无兵,要钱没钱。他启用汉臣周培公来训练孝庄太后募集的三千家奴。周培公深知康熙的家底,没有足够的钱财悬赏去激励家奴奋勇杀敌。他便在练兵时出了“铁十条”,但唯独没有将“不可抢掠察哈尔王的钱财”这一条列进去,反而极力说明察哈尔王富可敌国。康熙慨叹,“这就是将我要解决的问题,转给了察哈尔王。士兵们必会竭尽全力去打胜仗,以瓜分他的财富。这将是一支铁军。”果然,这三千家奴被钱财利益激发出“狼性”,势如破竹平了察哈尔。
想要做成一件事,一腔热血可凭,但起到实际作用的,是人、钱、机制这三个关键因素。在一个特定时期,三者如何组合,如何博弈,又如何借力,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与魄力,目光与责任。而说到西安教育,就更不外如是了。教育管理者、公共资源、机制与“五大名校”这几个元素之间的排列组合,拼成一幅现状图。尤是“五大名校”——作为西安“看得见摸不着”的优质资源,如何合理撬动它们,考量着西安的智商情商,资源整合能力与系统性思维。
五大名校,有多牛?
所谓的“五大名校”,自然指的是近几年在西安甚嚣尘上的西工大附中、高新一中、铁一中、交大附中和师大附中。就像本事决定脾气,五大名校的教学成绩也决定了自己在西安教育界的吸附力。而一些企业也正是看中了五校的品牌“IP”,不断开展合作办学,人、财、物雄厚的五校之扩张速度,被坊间戏言:可与肯德基、麦当劳比开店速度。
目前,高新旗下有:高新一中初中部、高新一中逸翠园学校、高新唐南中学;陕师大旗下有:陕师大附中初中分校、锦园奥园、奥园校区,还有长安县万科城正在建设的分校;铁一中旗下有:铁一中初中分校、滨河校区,还有即将建设的湖滨小区;西工大旗下有:西工大附中分校、西工大启迪中学;西安交大旗下有:交大附中分校、浐灞欧亚中学、航天学校。
按理,分校越开越多,说明教学资源越铺越开,能一定程度缓解“上学难”的问题。然而,事实似乎正好相反。“因为这种扩张并非资源扩盘,总量并没有多少变化,七个苹果还是七个苹果。它是一种资源分配的虹吸,现在七个苹果有五个给五大名校了,只有两个给了其余学校。换句话说,公办教育大幅萎缩。这种情况的后果是,上学难问题,从学校少变成了学费贵。不仅没有解决问题,甚至有点变本加厉的情况。”老贾(化名,一位已退的,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官员)说。
“虹吸”效应一旦形成,就像已经打开的“阿拉丁神灯”。优秀的师资、生源产生了五大名校牛气哄哄的教学成绩。(参见表一):
▼西安“五大名校”2017年清华北大录取人数
而与之相对的,便是也有点牛气哄哄的“学费”。(参见表二):
▼西安“五大名校”2017年学费情况
作为人均收入并不靠前的西安,普通家庭面对这样的学费,还是多少有点压力的。(参见表三)
▼西安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但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只要为孩子好,甘愿做一切事情。家住翠华路的杨女士,女儿去年刚上了陕师大附中的某一分校,她说,“按照学区,我孩子应该上育才中学,九年义务教育,我不用花钱。但那学校不敢上,优秀的老师没有,而且老师没有高薪也就不负责任。能拿孩子的前途开玩笑吗?我宁愿花8000元去上民办的名校。”
杨女士还透露,邻居家小孩也上了师大附中,但由于小升初考试成绩稍差,最后找人托关系交了17万进去了。
一方面是家长的“削尖脑袋”,另一方面却是西安有关部门的“礼让三分”。“一是市教育局管不了五大名校的人、财、物,人家要么是副部级或正厅级管的学校,要么是财大气粗的所谓企业办学,更有自主权。二是若管严了,清北名校在西安招收的名额流到别的地市,影响政绩怎么给市上和家长交待!三是你这边要管,有上边高层和主管机关说情怎么办,人家也有有关系的孩子需要在五大名校上学。”调查西安教育乱象多年的资深媒体人老刘分析。
占领人、钱、权高地的五大名校“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种牛气的品牌,也就产生了牛气的“附加产业链”,比如专门做“把你娃送进五大名校”之生意的中介机构。一位朋友曾在里面工作,她透露说,“常见的有两种门道:一是,挂着五大名校牌子的奥数班或其他补习班,都有本校老师的身影。比如西工大附中有个挂名的补习班,就直接给家长说明,不上这个补习班,就没有进校的名额。于是家长们为上补习班都要挤破头;二是,把差了几分的娃介绍进去。有行情,陕师大附中的价格是15~17万元不等。然后中间人、接头人抽成。”
这种有价又有市,有钱又有权的牛气,怪不得有朋友开玩笑说,家里人给她介绍了西工大的老师作恋爱对象,母亲极力劝说,“赶紧嫁了吧,以后娃上学省十几万。”由此看来,并非笑谈。
五校何以称霸江湖?
不是我太强,而是你太弱。用这句话来形容五大名校和西安其余学校目前的教育格局并不为过。
五校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有两个关键因素,生源和师资。五校的办学性质主体上都属于民办,在招生、学费收缴、收入分配、教师招聘、用人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曾经就有坊友给208坊私信:五大名校的生源放到任何一个学校都会考到全省第一,把一个300分的考生教育到考500分,与把一个本来就能考500分的学生教育到考520分相比,哪个更吃力?
另一方面,就是师资招聘。这是五校天生的制度优势——自主权,它们可以把公办学校优秀的教师挖到自己学校来,给他们高薪和合理的激励机制,并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由工资构成,就可窥一二。(参见图一、图二)
▼在西安一些公办中学,有編制的老师每月收入四五千元。大部分的教学工作由代课老师完成,代课老师还得做班主任,收入二千元左右
▼看准网上,五校之一的高新一中教师工资
不仅工资悬殊,五校还有优秀的生源来等老师们塑造。这种优秀老师、优秀学生之间有一种很好的促进循环,就更加增强了五校的磁场。
而公办学校老师的身份是俗称的“公家人”,即使学校关门倒闭,他们的收入和前途都不会受多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积极性可想而知。“要娃都不管娃,一天放羊。娃的成绩跟老师也没有多大关系,你说我放心吗?”家长周女士说。
而作为某公办院校(因被采访人要求,不透漏单位)的李老师面对这样的指责也是满肚子委屈,“教坏教好,都是没钱。也没有多少绩效。生源也不是很好,工作干着也没有多少归属感。”
民办院校在体制上的优势,公办学校永远也无法做到,只能眼睁睁看着和它们的差距越来越大。
“有人说,五大名校提高了西安的整体教学质量,但这句话应该一分为二去看。以前是把资源撒开到一个盘子,现在是集中火力。看起来,五校的清华北大录取人数可观,其实是拿着整体的公共资源去打一个点,只是一种排列组合上的变换。
好 比6=1 1 1 1 1 1
变成了6=5 0.2 0.2 0.2 0.2 0.2。
你能说,等号右面的最大数值从1变成5,是极大提高么?当然,这些年教育肯定是向前走了一步的,但绝对要看到这种排列组合的‘水分’。要实事求是,敢于正视问题才能走得更快。也许我的例子不恰当,但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老贾说。
这种“教育鸿沟”,从表面上看,表现在公办与民办院校上。但其实更深层的表现是:贫富家庭的孩子间的悬殊。其一,公办好学校少,民办学校贵。有人戏称,“能上五校的,要么孩子自己特别优秀,要么家里特别有钱。”其二,上西安某些学校,收费一看关系、二看分数。关系不“铁”,有钱也没用。学生之间的“攀比”,也因此日益严重。
“和我娃一起的丫头,两人学习成绩差不多。但人家家里有钱,最后上铁一中了,我娃只能上本学区的不太好的公办。现在学得东西都参差不齐,真担心高考,还能跟人家比不?”家长老吴忧虑又惋惜地说。
“人家各方面吸纳后,就厉害得不得了,就像卖一个知名的必需的生活用品,你不得不买,拿这赚钱呢!”家长杨女士向208坊转达周围人对五校的看法。
民办教育作为一种补充,它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各行各业也确实都要有自己的品牌,包括教育行业。但如果把集众多“公共资源”打造的“品牌”,当成一种赚钱的“商品”甚至是“产业”,那恐怕并非是“公办民助”或“民办公助”的初衷,而是“以公谋私”。
平衡?钱是硬道理!
不管是“民办公助”,还是“公办民助”,这种“公私合力”本来是为了融合政府财政、公共资源与民间资本之间的优势,以便更好解决“上学难”的问题。但如果在这其中,管理不善,导致教育更加失衡,责任该谁来担?
“我一直认为核心不在于是不是名校的问题,而在于当了名校之后如何治校、如何发展,如何让更多学生能相对公平地分享到你的教育资源和成果。”前教委官员许建国说。
也曾有媒体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一个地区的民办教育所占的比重过大的话,说明了政府责任的缺失,政府把本该由自己承担的责任转嫁到老百姓身上。”
不少专家认为,目前应该有两大举措来破解问题:
其一:厘清公办民办。现在五校公办民办不分,两种性质有两种管理方式,这种混乱导致五校在某些收费问题上“长袖善舞”,“魔鬼与天使的面孔”自由切换。
其二:做大做强普通公办院校。普通中学要在目前的中学教育中占得一席之地,只有合并一条路,通过整合资源,提升整体教学素质,才不至于在不断扩张的名校面前越来越弱。
但归根结底,政府要面对的问题是“钱”和“地”。五大名校之所以牛气哄哄,就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俗话说,“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ibi”(你能你上,不能就没话语权)。对于五校,有关部门总是显得有点“怯懦”。可以对比看下近几年西安对于教育投入情况。(参见表四)
▼西安市教育局公布的教育投入情况
根据2002年版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居住区人口为30000-50000人的规模,必须设中学,且有服务半径的要求:不超过1000米。这就要求,教育的投入一定要充足。依目前的情况来看,至少2016年0.29%的投入,尤其是优质公办教育的投入,是不足的。那么,空缺的资金,谁来出?民间资本的介入,似乎可缓“燃眉之急”。但某些民办院校,显然又把这个资金“锅”甩给了百姓。
不仅如此,曾有位政府官员无意间说起西安的教育用地问题,“土地比较紧张,批给谁,就很关键。给开发商?给公办教育?谁产生GDP?寸土寸金啊!”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承办学校,看似是最合理的方式,至少算作“有价利用”。但开发商当然会将教育用地再度炒作,以教育为标签,出售“学区房”这款产品,教育变成赤裸裸的“商品”。这种模式为人“诟病”已久,目前,北京已明确要求,所有中小学不允许与房地产商合作办学,意在厘清商业化的房地产与公益化教育事业之间的关系。但西安似乎还未见动静。
相比较之下,南京就做得更“有担当”些了。(参见表五)
▼南京五大名牌中学承办的27所分校 数据来源:媒体公开报道
南京的五大名校,其中有大学的附属中学,有老牌市属名校,也有传统意义的区办学校,涵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5所名校承办了27所学校,而其中仅有6所是民办。再看看办学主体就会发现,市、区政府和教育局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西安与之相比,差距太大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南京的GDP根据2016年的计算,是西安的1.67倍,俗话“钱多好办事”。但毕竟再穷不能“穷”教育,尤其是公办教育。日本明治维新初期,国民经济落后,但明治天皇对于公共教育的投入却“毫不吝啬”。正是源于对教育的重视,日本才能迅速崛起。教育强,则国强。这已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有论调一直提出,要遏制五大名校的扩张速度。208坊认为,这只是治标。根本还在于人、钱、机制的问题。比如师资。现状是公办优秀教师流入五大名校,师资还是在一个盘流动,不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还从“不足”变成“失衡”;又比如钱。既然用公共资源吸附了民间资本,为何不能合理使用?钱主导人,还是人来使用钱;再比如机制,又或者说管理。其实不仅在于西安,老陕的思维就是中规中矩,没有上面的政策,就不能擅自做什么主张,也没有拿出应有的担当和魄力来管理五大名校。
当然,我们要看到,今时今日,西安正在快速填补各方面的“历史欠账”,包括教育。随着招商引资的扩大、优化,相信“有钱”的西安,会在下一步加大对公办教育的投入。并且随着“西引力”的增大,人才涌入,师资力量将可能不再是一个盘子流动,而是外地优秀教师的填补。更重要的是,正在机制上“破茧”的西安,也正在转换着自己做事的系统性思维,强化着对资源的整体运用能力,干部“铁军”也更加有魄力和担当,教育机制问题大概很快就能“大破大立”,对于五大名校所拥有的雄厚资源,从而可以更有效、合理地重新整合、利用。
之前,为了发展教育,对于五大名校,西安放钱、放人、也放权了,但如果此时再不“放招”,让家长们“放心”,那就是“放任”了。
来源: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208坊
新闻茶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10月1日起施行,侮辱国歌或被追究刑责。《人民日报》( 2017年09月02日 06 版)
2.陕西省与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建立友好省州关系。
3.陕西省检察院依法决定对赵红专立案侦查。
4.陕西省物价局进一步完善居民生活用电价格政策,居民可自愿选用峰谷分时电价。
5.中小学保险费、教辅费不许强制收,发现违规收费拨打12358 。
6.安康发暴雨蓝色预警,紫阳等5县区谨防地质灾害。
史上今日
在59年前的今天,1958年9月2日(农历七月十九),中央电视台正式开播。
晨读日签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胡瑗
本期主稿| 无双公子 编辑| 刘亚兰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