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古来春在哪里(看了玉楼春才知道)
金陵古来春在哪里(看了玉楼春才知道)百子衣你是否有那么些眼熟?逛了那么多次南京博物院,也许你见过它。百子衣的制作工艺,纷繁复杂,绣得小娃娃活灵活现,儿童的嬉戏方式和神情各有不同,《玉楼春》还是很经得起细看的。《玉楼春》里林少春、许凤翘、吴月红在第一集祝寿时穿的红色吉福,叫做百子衣。百子衣属于一种吉服,是节日、婚礼、寿诞、筳宴等各种吉庆场合的服饰。百子衣在古时是真实存在的,定陵就曾出土了四件百子衣,是明代孝靖皇后王氏的陪葬品,图案栩栩如生、极其精美。
最近,《玉楼春》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该剧用轻松诙谐的方式讲述了林少春与孙玉楼的爱情故事及孙家的家族起落,也让观众得以一窥大家族的生活。
《玉楼春》开播后,都说服装、化妆、道具非常精美,剧中的服饰皆由匠人纯手工制成,一针一线皆饱含匠心,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和艺术审美的魅力。
细细一看,南南在里面竟然找到了不少跟南京相关的元素。
百子衣
《玉楼春》里林少春、许凤翘、吴月红在第一集祝寿时穿的红色吉福,叫做百子衣。
百子衣属于一种吉服,是节日、婚礼、寿诞、筳宴等各种吉庆场合的服饰。
百子衣在古时是真实存在的,定陵就曾出土了四件百子衣,是明代孝靖皇后王氏的陪葬品,图案栩栩如生、极其精美。
百子衣的制作工艺,纷繁复杂,绣得小娃娃活灵活现,儿童的嬉戏方式和神情各有不同,《玉楼春》还是很经得起细看的。
百子衣你是否有那么些眼熟?逛了那么多次南京博物院,也许你见过它。
清大红贡缎绣“百子图”壁挂,曾是光绪帝大婚时御用之物。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内。
▲清大红贡缎绣 " 百子图 " 壁挂。
通过平针、平金、网绣等多种针法将300 多个形态不一的孩童绣在3米多高、2米多宽的正红色喜帐上。
据南京博物院有关专家介绍,百子的典故最早出于《诗经》 是歌颂周文王子孙众多的。
百子图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多孙,子孙昌盛,万代延续。喜帐绣上百子图,皇家也爱这份吉祥。
百子图的纹样传承了几百年,依然以灵动的魅力吸引着人们。
云锦省级非遗传承人杨玉柱,也用云锦技艺复制百子图织金妆花缎。收藏于南京云锦博物馆内。
▲杨玉柱复制的百子图。
《玉楼春》的剧情并不对应某个特定朝代,但故事参考的时代背景是明朝。剧中孙家是皇亲国戚,用到云锦服饰也不稀奇。
南京云锦是我国悠久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以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闻名海内外,明清更是南京云锦的巅峰时期。
该剧最大的看点莫过于其将影视文化与非遗深度融合,传统文化焕新出彩。
绒花
《玉楼春》里出现了大量绒花饰品,随着剧集的展开,我们也看见了不同的绒花作品。
《玉楼春》剧组和时尚杂志时尚芭莎协作,女主头顶插着粉红色绒花,柔美又不乏复古时尚。
▲粉色绒花。
琵琶高手虞娘子头上的暗红色绒花头饰就走传统路线,寓意富贵荣华。
▲暗红色绒花。
绒花也是南京具有代表性的、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
跟随南京绒花非遗传承人赵树宪学习绒花制作的90后女生李璐参与制作了这批头饰。
绒花始于唐朝,以蚕丝为原材料,既可用作佩饰,也可用于装饰。从寓意上来讲,绒花与“荣华”谐音,具有吉祥祝福之意。
▲精致的绒花工艺特别适合作为配饰。
到了明末清初,绒花从“帝王将相家”落入“寻常巷陌处”,除了受到皇室的青睐,老百姓们也开始佩戴起绒花来。
▲可与真花相媲美,却又永不凋零、永不枯萎。
“南京绒花”的制作以家庭作坊为主,制作绒花的工业主要分布于城南门东、门西地区,以马巷铜作坊、上浮桥等地段为多,一般都是“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三山街至长乐路一带,就曾是热闹非凡的“花市大街”。
此外,缠花、洒线绣、绒线绣、顾绣、花丝工艺等非遗工艺,均在剧中的服装、饰物中有所体现。大家在观剧的同时可以通过服饰细节,感受非遗之美。
寸锦寸金的云锦汉服,精巧别致的手工绒花……这些隐藏在地方文化中的历史传承和技艺,随着本土设计的崛起而正在不断焕新,也推动着传统文化的发展。
然而,最吸引南南的除了剧中清冷格调且富有高级感的服饰,还有才情横溢的孙府八美。
八美
烹茶、焚香、红妆、秋千、插花、抚琴、煮酒、弈局,八位剧中角色也完美演绎了各自独特风韵。
▲孙府八美,才华横溢。
《玉楼春》有孙府八美,金陵城亦有秦淮八艳。
▲秦淮八艳,气节不俗。
风骨嶒峻柳如是、动人不过董小宛、刚烈不过李香君、侠骨芳心顾横波、长斋绣佛卞玉京、灵秀多才马湘兰、风流女侠寇白门、倾国名姬陈圆圆。
秦淮八艳不仅个个相貌身材一流,而且诗词歌舞样样精通,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们关心天下大事,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当真巾帼不让须眉。
大宅院
《玉楼春》大部分剧情都在孙府进行,主场景孙府足够精致典雅,正厅富有传统仪式感,古画一样讲究的摄影构图也呈现了匠心独运的新中式美学。
女主林少春初入孙府,说道:“他家这么大,我该去哪儿找他呀?”这句话可见孙家规模之大。
后边的花厅作为女眷长期休闲之处,细节精致,充满艺术感且散发着浓浓的古典韵味。
孙府花园多以石为主,追求古画风风格,透露着一种优雅的美感。这些,都是《玉楼春》值得在追剧过程中值得留意的地方。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自东吴定都建业,再到东晋衣冠南渡,南京自古就不缺精致的园林。
宏伟壮观的明清建筑群,典雅精致的景观布局,亭台楼阁,奇峰叠嶂,“金陵第一园”瞻园更有大户人家的气派。
▲传闻瞻园因欧阳修的诗句“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得名。
你能想象到的古时南方深宅大院的景致,几乎都能在瞻园找到,这里也是极佳的取景地。
瞻园见证金陵六百年风云变幻,记录了王朝兴盛之时的辉煌荣耀,也承载了政权衰败之际的落寞无奈,瞻园命运多舛,几度兴废,但却在岁月的风刀霜剑中幸存了下来。
此时,瞻园正被秋天所浸染,静待游人观赏。
谈到南京的名门望族甘氏一族一定榜上有名,其祖先最早可追溯到战国的秦丞相甘茂,其后甘罗、甘宁、甘卓等都是著名人物。
在南京,甘熙故居是被大家熟知的,其规模也让人赞叹不已。
甘熙故居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有“九十九间半”房间。
“嵌玉镶金上石头,
金陵王气着民楼。
谁家九十九间半,
直把秦淮烟雨收?”
一首诗吟尽甘家大院的烟雨风华,而一座大院串起一座城的传奇风云。
▲“大隐隐于市”,历史韵味十足的建筑群与闹市中现代建筑交相辉映。
整个宅第规模庞大,重庭叠院,曲折回廊,既沿袭了秦淮民居“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风格,也突出了内部结构的多重组合与文化装饰的精巧特色。
▲如此优雅的挑檐和各种精美的建筑细节,在甘熙故居里随处可见。
这处宅子最初是甘熙的父亲开始修建的,甘熙在这里度过了漫长的时光。
▲一面白墙将甘家大院与外面的市井烟火隔绝开来。
历史上,也有很多世家大族定居于南京。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也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有一些家族,在精英成员的带领下,声望卓著,地位斐然,对社会影响深远。
中华传统文化真的是一座宝藏,随便用两招在影视剧里,立刻就感受到了质感。
时光扭转、余温长存,名门望族留下的物质、精神财富值得后人永远品味、学习。
撰稿 ‖ 梅梅子
部分素材图源 ‖ 现代快报、南京文旅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今日话题互动
你对明朝和南京有关的文化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