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上兴白露山景区(江南霞起建标台岳南门)

上兴白露山景区(江南霞起建标台岳南门)靠近山脚的一层,俗称下岩。昙猷在紫云洞创建的中岩寺就位于此。紫云洞高10米,宽30米。洞口额题“赤城霞”三字,乃明万历年间遗墨。他在赤城山建造了中岩寺,《嘉定赤城志》记载:“崇善寺,在县北五里赤城山下。晋太元元年(376)建。先是,兴宁(363—365)中,昙猷依岩造寺,号中岩,后以多赤蚁徙平地。”山之麓有岩极深广,晋义熙初僧昙猷造寺,号中岩。齐僧慧明复就塑一佛,故又名卧佛。上又有岩二曰“结集”,曰“释笺”,盖灌顶、湛然遗迹也。西有玉京洞,北有金钱池,绝顶有浮屠七级,梁岳阳王妃所建。下有洗肠井,大抵皆峭壁不可登。上有仙人井,飞流喷沫,冬夏不竭。这段话把三教同处赤城山,叙述得很明白。东晋敦煌僧昙猷最早来天台山结茅修炼。昙猷,又名法猷、白道猷,敦煌(今属甘肃)人。少年时就修头陀苦行,学习禅定。后游江东,曾在剡县憩息。他和昙兰先后于兴宁、太元间,移居天台赤城山。

上兴白露山景区(江南霞起建标台岳南门)(1)

远远望去,连绵蜿蜒的群山前,一座塔状的小山突兀而起,山巅上的宝塔尤其耀眼,这就是天台山的南门——赤城山。走近山前看它,只见赭红色的山岩,层层叠叠,如同寨墙,整座山就是一座城堡,恍惚远古之人用这红色的沙土层层垒筑而成。山巅的宝塔,在阳光映照下更显得雄姿焕发。

赤城山,海拔339米,距天台县北六里,一名烧山,又名消山,石皆霞色,望之如雉堞,因以为名。支遁《天台山铭序》云:“往天台山当由赤城为道。”而神邕《山图》亦以此山为台山南门。宋洪适《赤城山》“此是南门入山路,山只乞我一番晴”诗句,标注着《天台山图》曰“赤城山天台之南门”。

孙绰赋有“赤城霞起而建标”之句,即赤城山乃天台之地标。每当晨曦初露,满山霞光笼罩,成“赤城栖霞”之美景。“赤城栖霞”,被元天台人曹文晦拟作天台十景之一,并赋诗“赤城霞起建高标,万丈红光映碧寥”以颂之。

如果说天台山是儒、道、释三教和合共生地,那么赤城山便是天台和合第一山。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云:

山之麓有岩极深广,晋义熙初僧昙猷造寺,号中岩。齐僧慧明复就塑一佛,故又名卧佛。上又有岩二曰“结集”,曰“释笺”,盖灌顶、湛然遗迹也。西有玉京洞,北有金钱池,绝顶有浮屠七级,梁岳阳王妃所建。下有洗肠井,大抵皆峭壁不可登。上有仙人井,飞流喷沫,冬夏不竭。

这段话把三教同处赤城山,叙述得很明白。

东晋敦煌僧昙猷最早来天台山结茅修炼。昙猷,又名法猷、白道猷,敦煌(今属甘肃)人。少年时就修头陀苦行,学习禅定。后游江东,曾在剡县憩息。他和昙兰先后于兴宁、太元间,移居天台赤城山。

他在赤城山建造了中岩寺,《嘉定赤城志》记载:“崇善寺,在县北五里赤城山下。晋太元元年(376)建。先是,兴宁(363—365)中,昙猷依岩造寺,号中岩,后以多赤蚁徙平地。”

靠近山脚的一层,俗称下岩。昙猷在紫云洞创建的中岩寺就位于此。紫云洞高10米,宽30米。洞口额题“赤城霞”三字,乃明万历年间遗墨。

唐人周朴《题赤城中岩寺》有“浮世师休话,晋时灯照岩。禽飞穿静户,藤结入高杉”颂之。

昙猷在天台山的灵异事迹颇多,留下了洗肠井、晒肠岩的地名,见证了昙猷虔诚向佛的故事。晋高僧竺昙猷隐居天台赤城山时,王羲之曾去看望他。

昙猷曾经坐禅的地方,齐僧慧明塑了一尊卧佛,故又名卧佛岩。上面又有岩曰“结集”,曰“释笺”,是唐代天台宗高僧灌顶、湛然的遗迹。

赤城山中层的瑞霞洞,又称济公古洞,是活佛济公少年时读书的地方,又是南宋高道陆玄机建造济公庙的遗址。现已建成济公院东院。

靠近山顶的一层,是道教第六洞天玉京洞所在,是道家描绘的人间仙境。

玉京洞,乃一天然洞穴,洞深10米,宽7米。洞内随岩构造三开间楼房,周围植有松柏,凿有古井,岩上刻有“玉京”二字。相传这里是元始天尊玄都说法之地,道家称汉茅盈、晋魏夫人、许迈均修道于此。

玉京洞是道教十大洞天的第六洞天,名为太上玉清天,又名玉真清平天,亦称上清玉平天,是茅司命的治所。茅司命,即茅盈。

茅盈 (前145-?)道教茅山派创始人。西汉咸阳(今属陕西)人,字叔申,创立道教茅山派。修炼服气、辟谷术,以医术救人。茅盈与其弟茅固、茅衷往返于天台、江苏茅山之间,后世称茅氏三兄弟为“三茅真君”。天台还留有“三茅溪”“三茅科”等地名,以及他们的传说故事。

道士许迈亦在此写信给王羲之,称天台山到临海之间,有金台石室,仙人芝草。

徐灵府在《小录》中说,赤城山下有洞台,方圆二百里,魏夫人所治。中有日月三辰,瑶花芝草。

清代知府张联元说,赤城山,是茅司命治所,是道教第六洞天。……岩上小洞口刻有“玉京”二字,颜色淡黄,层落不减。

上兴白露山景区(江南霞起建标台岳南门)(2)

宋余爽《玉京洞》诗三首之二曰:

半山松柏散天声,

芝盖当年憩赤城。

我是上皇云阁吏,

玉京应有旧题名。

宋政和八年(1118),在玉京洞之右,赐额建玉京观。唐宋以降,历代帝王常常派遣使者至玉京洞投金龙玉简,藉地行礼。并赐予沉香、斗真、钟磬和御书玉京观及拱辰殿匾额。

赤城山巅之塔,名梁妃塔,又名赤城塔,矩方七层,高二十丈,梁岳阳王妃建,原来建有三座,与国清寺隋塔遥遥相对。此塔建于梁大同四年(538),乃岳阳王萧詧为其王妃所建。唐会昌五年(845)被废,咸通(860-847)中由僧宗丘募捐重修了其中一座。五代周显德七年(960)僧德韶又重建,重建时获得舍利49颗,迎舍利回到紫凝山,后应僧俗劝说安放28颗舍利在塔内,留下21颗舍利,散安东都府内,并应天寺、国清寺、护国寺等处。

梁妃塔是赤城山的标志,是天台山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萧詧,为何要在赤城山建造梁妃塔?是有原因的。梁宣帝萧詧(519―562),一作萧察,字理孙,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萧詧初封曲江县公,中大通三年(531)封岳阳王,曾任东扬州刺史。后建立西梁,年号大定。萧詧去世,谥号宣皇帝,庙号中宗。

从历史沿革看,台州很长历史时期属东扬州管辖,而萧詧曾任东扬州刺史,换言之,天台乃萧詧管属地。选择管属地为其王妃建塔,亦在情理之中。此其一。选址赤城山顶建塔,因赤城山乃天台山南门,在天台山南门标志性的赤城山顶建塔,足见深受其父《文选·游天台山赋》影响。此其二。其三,其父萧统曾在天台平桥开岩隐居编《文选》,赤城山与其父隐居地开岩相望,也是对其父隐居天台山的一个纪念,亦表钟情天台山。更主要的是岳阳王母曾居住赤城山之飞霞寺,“(赤城山)半山有飞霞寺,即是梁岳王母为居此寺也,今则废矣”。

赤城山,也是许多唐人行吟踏歌之所,如唐许浑《早发中岩寺别契直上人》《早发天台中岩寺度关岭次天姥岑》、周朴《题赤城中岩寺》等。

宋释蕴常《游天台赤城山》诗曰:

拄藜扶我过桥东,

便觉晴岚翠扫空。

紫府百年藏玉简,

丹崖千丈挹仙风。

“释签”书到新罗国,

卧佛岩连旧梵宫。

稽首导师悲愿在,

我宁辛苦守诗穷。

释蕴常,字不轻。居丹徒嘉山,与苏庠相倡酬,后苏庠弟祖可为僧,遂与之偕往庐山,曾在天台山驻足礼佛。此诗写出了赤城山道释圆融相处的意蕴。

站在赤城山巅极目四望,几十里方圆风光尽收眼底,始丰溪自西往东似一条玉带。天台县城就在赤城山脚下,国清寺近在眼前,桐柏仙山云雾缭绕。有趣的是魏夫人、许迈、昙猷、支昙兰都是晋代人,魏夫人略早于昙猷,他们先后都在赤城山隐居修炼,不能不说是一种巧合,或者说是晋代时,天台山尤其出名。

从茅盈、魏夫人炼丹,昙猷造寺,王羲之来访,到萧詧建塔,三教同处共荣——赤城山不愧为天台和合第一山。

作者:徐永恩

主图摄影:卢岳鹏

编辑:邵大卫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