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街道网格化社会治理(街区红色网格治理)

街道网格化社会治理(街区红色网格治理)高效推进,破解社区难题症结街区指导员联户走访据了解,今年3月份以来,黎光社区依托“红色网格”分片包干机制,共走访群众1200余人,联户跟踪263户,收到意见建议108条,征集民微实事62个,立项21个。与此同时,社区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共建共治,真正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为民服务零距离 社区治理有成效。实事求是,解决群众所忧所盼黎光社区在街区治理中,强责任、重服务、求实效,以“为民转、解民忧”的工作理念,组织红色网格员、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入党积极分子、义工等多方力量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针对城中村晾晒难、照明难、停车难等问题,街区理事会成员通过调查走访、收集议题、召开理事会商议解决方法。在城中村内安装了30个晾衣杆,便于居民晾晒衣服。安装20盏照明路灯,保障居民夜间出行安全。规划小区停车位、安装防撞柱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吴素红 通讯员 李刚 周雅纯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观澜街道黎光社区坚持“实用、好用、管用”的基层治理创新理念,依托“街区 红色网格”的工作机制,结合辖区实际,不断探索基层善治、共治、精治的治理良方。在基层治理工作中,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出发点,从心、从实、从快着手,破解基层治理难题,重塑社区基层服务新气象。

贴合民意,发动群众共建共治

自试点“街区 红色网格”治理模式以来,黎光社区党委不断转变思维定式,增强角色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建立贴合实际、服务民情的基层治理机制。该社区采取“线上 线下”两手抓的形式,收集民意,掌握民情。通过实地走访、联户跟踪、项目征集、政务征询等方式,征集民生需求和建议,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同时,积极联动各方力量,满足居民微心愿,用情用心让社区更有温度,提升居民的参与感和幸福感。

据了解,今年3月份以来,黎光社区依托“红色网格”分片包干机制,共走访群众1200余人,联户跟踪263户,收到意见建议108条,征集民微实事62个,立项21个。与此同时,社区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共建共治,真正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为民服务零距离 社区治理有成效。

街道网格化社会治理(街区红色网格治理)(1)

街道网格化社会治理(街区红色网格治理)(2)

实事求是,解决群众所忧所盼

黎光社区在街区治理中,强责任、重服务、求实效,以“为民转、解民忧”的工作理念,组织红色网格员、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入党积极分子、义工等多方力量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针对城中村晾晒难、照明难、停车难等问题,街区理事会成员通过调查走访、收集议题、召开理事会商议解决方法。在城中村内安装了30个晾衣杆,便于居民晾晒衣服。安装20盏照明路灯,保障居民夜间出行安全。规划小区停车位、安装防撞柱,解决居民停车难的问题。同时通过一系列民生微实事项目的落地,改善辖区环境,便利居民生活。

街道网格化社会治理(街区红色网格治理)(3)

街区指导员联户走访

高效推进,破解社区难题症结

黎光社区依托党建网格化,充分吸纳机关党员下沉,帮扶社区基层治理工作,借助街道各部门力量,形成合力,推动基层治理难题的高效解决。在社区设置总街长、副总街长,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并将红色网格、基础管理网格、城市管理网格等工作力量纳入街区网格中,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建立“全覆盖、精细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过去,黎光新围村巷道一直存在积水内涝的问题,街区理事会成立后,在街区指导员的沟通协调下,各功能小组迅速开展工作,由街道水务部门对接龙华区排水公司,对该区域的8个内涝点进行全面清淤和疏通,截至目前,8个积水内涝点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此外,在新的基层治理模式下,该社区充分发挥街长的主导作用,指导员的协调作用,先后高效、快速地解决了中南港街区花池年久失修、垃圾堆积无人管理、新围街区宅基地长期空置、杂草丛生等问题。

街道网格化社会治理(街区红色网格治理)(4)

街区理事会

行动引领,提升创文工作水平

创文攻坚行动以来,黎光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采取“区党代表 街区指导员 街区红色网格员 群众”的党群联动模式,以街区为单元,推动创文行动网格化全覆盖,完善落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区党代表、街区指导员、红色网格党员响应区委“党徽耀龙华,创文当先锋”倡议,深入街区和网格,身体力行地参与创文行动。街区红色网格员身着红马夹,走街串巷,进村入户,宣传创文工作、清扫垃圾烟头、清理市容乱象。行动以来,共宣传劝导不文明行为5800余人次,清扫卫生死角260处,清理乱张贴6000余张,为社区营造了浓厚的党群联动创文氛围。

审读:谭录岗 蒋祝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