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申奥成功20周年(北京申奥成功20周年)
北京申奥成功20周年(北京申奥成功20周年)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通过“名古屋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国家体委的意见送到邓小平的办公桌上。“邓小平在文件上用红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圈”,魏纪中说,“这个圈圈重于泰山,令中国体育界欢欣鼓舞啊!这个圈圈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后来处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指明了方向”。这是一个发问,也是一个信号,显然超出了大家的预想,在场的人都没有立即应答。1990年北京成功举办亚运会1979年初,国家体委调整了争取在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地位的策略,提出台湾可以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性体育组织,以与此相适应的名称保留在国际体育组织里。那时候,一些人对此持有不同看法。
光明日报莫斯科2001年7月13日电 亿万中国人瞩目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瞩目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投票现场。北京时间22点12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在场的中国人立时沸腾了。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
北京申奥成功,最早明确提出要申办奥运会的领导人是邓小平,申奥成功后那响彻云霄的欢呼声告慰着小平的英灵:这一刻,您当年未了的心愿实现了!
最早明确提出要申办奥运会的领导人是邓小平1990年7月3日,距北京亚运会开幕还有两个多月,邓小平来到亚运村。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视察这里的建设。86岁高龄的邓小平站在体育场的高架桥上,兴致勃勃地环视眼前宏伟的建筑群,他满意地看着,不经意间问伍绍祖和张百发:“你们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件事呢?建设了这样的体育设施,如果不办奥运会,就等于浪费了一半。”
这是一个发问,也是一个信号,显然超出了大家的预想,在场的人都没有立即应答。
1990年北京成功举办亚运会
邓小平画了一个大大的圈 令体育界欢欣鼓舞1979年初,国家体委调整了争取在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地位的策略,提出台湾可以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性体育组织,以与此相适应的名称保留在国际体育组织里。那时候,一些人对此持有不同看法。
国家体委的意见送到邓小平的办公桌上。“邓小平在文件上用红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圈”,魏纪中说,“这个圈圈重于泰山,令中国体育界欢欣鼓舞啊!这个圈圈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后来处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指明了方向”。
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通过“名古屋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终归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基拉宁主席(左)同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秘书长宋中(右)握手祝贺
得到第一枚奥运金牌 “小平同志非常兴奋”1984年10月,萨马兰奇应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5周年庆祝活动。“在天安门城楼上,邓小平对我说,中国能参与奥运会、世界锦标赛这样的世界性体育大赛,大大提升了中国人的尊严”,在萨马兰奇的记忆中,那一天邓小平非常高兴。
的确,亿万中国人那时都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那一年8月,首次全面登上奥运舞台的中国代表团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一鸣惊人,夺得了15枚金牌。张宝忠清晰地记得,邓小平十分关注中国选手在奥运会上的表现,但凡有比赛转播,他场场不落,“兴之所至还会给体操和跳水选手打打分数”。张宝忠说,从电视中看到萨马兰奇将洛杉矶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挂到许海峰胸前,“小平同志非常兴奋”。
奥运首金得主许海峰
首次申奥失利 小平说:“最要紧的是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1993年9月的一天,正在读书的邓小平问起“申办奥运会哪天有结果”,得知还要两个星期。23日,在蒙特卡洛大会上,北京以43︰45两票之差负于悉尼,首次申奥未能成功。第二天早上,邓小平从电视上了解到投票结果。他说:“北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不能说不遗憾,但是增强了自信心和凝聚力。5个国家申办,只能有一个国家当选,落选也不是失败。参与是最重要的。第一次申办就得了43票,宣传了我们国家,已经值得自豪了。”
北京首次申奥失利
10月1日,邓小平对刚刚从蒙特卡洛回国的伍绍祖说:“申办不成,没有关系,总结经验。什么许诺都靠不住,不要轻易相信许诺,拿到东西才算数,没有拿到的就不要信。这个道理管好多年。”
此后的一天,申奥代表团成员之一的张百发陪同邓小平浏览北京市容。“在车上,我简要汇报了申办情况。小平同志的几句话让我深受感动,也非常振奋。他说,‘不成功是预料之中的事,最要紧的是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把自己强大起来’。这说明他对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有非常准确的判断。他说先要办好自己的事情,更表现出面对任何困难都不会怨天尤人、低头屈服,而是自强不息、努力奋斗。”
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我们国家富裕起来了,北京办奥运欣逢盛世。据一些老体育工作者回忆,北京举办亚运会期间,他十分关心这一盛会,一顶印有中国国旗和奥运五环标志的帽子,他戴了很久很久。
如今申奥成功,小平的心愿实现了。
群众走上街头欢庆北京申奥成功
申奥历史1990年,中国首次提出申办奥运会。
1991年12月4日,中国在洛桑向国际奥委会正式递交了承办2000年奥运会申请书。
1993年9月23日,摩纳哥蒙特卡洛,北京以2票之差落败于澳大利亚的悉尼,北京与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擦肩而过。申奥口号为"开放的中国盼奥运"。
1998年,北京提出申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2000年6月19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在洛桑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申请报告。
2000年8月28日19时39分,中国北京成为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候选城市之一。一同进入候选城市的还有: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日本大阪、法国巴黎、加拿大多伦多。
2000年9月8日,由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秘书长王伟带队的奥申委考察团先遣团一行10人,从北京出发,前往悉尼,借悉尼奥运会这个大舞台宣传奥运口号"新北京、新奥运"。
2000年9月9日,国家主席江泽民致信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完全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2000年9月9日,北京奥申委收到国际奥委会总干事卡拉德的文传通知: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上报的带有英文候选城市字样和国际奥委会五环标志的会徽已经获得国际奥委会批准。
2001年2月19日—2月24日,由荷兰人海因-维尔布鲁根和瑞士人吉尔贝-费利领衔的国际奥委会评估团17名成员对北京申奥工作进行考察。评估团评价,北京申办奥运会得到了中国政府和北京市民强有力的支持。
2001年7月13日晚22:08,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
时隔14年后,2015年7月31日晚17:58,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吉隆坡宣布:北京携手张家口成为2022年冬奥会主办城市。
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奥标志和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