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精髓与技巧(如何才能摆脱书法中的)
书法的精髓与技巧(如何才能摆脱书法中的)大书法家黄庭坚说自己的书法“俗”,是因为师法周越,周越是谁?这是黄庭坚书论中的一小段,说到了书法中的“俗”的问题。关于书法中的“俗”与“雅”,从“技”的方面来讲,是写字时候所用的技法,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等方面,从“道”的方面来讲是一件作品所呈现的气韵、学养与情绪表达!周越书法我们从古人的一段《书论》谈起:
文/彧白 书法网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关于书法中“俗”与“雅”的问题,不太容易说的清楚,要解答这个问题,没有一定的书法专业知识是不大容易说得通的,所以本文较适合有一定书法基础的朋友阅读,下面我就为大家试析之!
我们曾在其他的文章中曾经有过反复论述,写书法跟写字是不一样的,书法有着技术和艺术两个维度,我们能从中领会多少,在于你对书法的的理解程度的高低。
评价一件书法优劣的标准也并不只是好看与不好看。假如某人只看得懂“好看”的、整齐的楷书,而对一些“不好看”行书、草书嗤之以鼻的话,那么这篇文章正好能对此做一个解答。
关于书法中的“俗”与“雅”,从“技”的方面来讲,是写字时候所用的技法,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等方面,从“道”的方面来讲是一件作品所呈现的气韵、学养与情绪表达!
周越书法
我们从古人的一段《书论》谈起:
“予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这是黄庭坚书论中的一小段,说到了书法中的“俗”的问题。
大书法家黄庭坚说自己的书法“俗”,是因为师法周越,周越是谁?
周越是当时北宋书法界大名鼎鼎的人物,在文人书法家中影响力很大,所以举朝上下,从者甚众。
米芾在其自述中说:“余年十岁写碑版,学周越;苏子美札;自作一家。”苏东坡说:“草书非学聊自娱,落笔已唤周越奴。”宋四家其中的三家都学周越,可见这个人的影响力之大。
古人一般多会学习古时的今人,这是因为那是的人们因为印刷技术所限,没有更多的可能性见到一些珍贵碑帖,黄庭坚也是很难得才见到了怀素、张旭的字,至于普通老百姓更是不太可能见到了。对于今人而言,得到一本古帖很容易,能不学今人就别学今人。
黄庭坚《廉颇蔺相如传》
后来黄庭坚怎样摆脱俗气的呢?到了晚年黄庭坚看到了苏舜钦的草书,又看了张旭、怀素、高闲的墨迹之后,才体会到了古人的笔法。
所以说黄庭坚摆脱自身的俗气是因为领悟到了古人笔法。这便是“技”的层面。从草书的方面来讲,近百年来很少能见到草书大家,这是因为没有这种古法,以为草书只是线条的交叠缠绕而已,其实没有深厚的篆隶与楷书功夫,草书的成就也不会有多高。
其实黄庭坚从张旭、怀素的墨迹中看出的古人的笔法就是草书中的“篆籀笔法”,关于篆籀的笔法我们会在今后的专栏中详细讲解。
黄庭坚能看出古法,源于其数十年的书法底蕴,没有这数十年的修为,是根本看不出来的,这就好比一个书法小白去看张旭的字,会认为是“鬼画符”!这其实就是书法的门槛,一步一阶梯,能否登堂入室,看的还是你的修为。
简单举个例子:
江湖书法与怀素书法
我们看这两幅字,左边为我随意在网上搜到一件草书作品,右边为怀素的草书。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起笔,行笔,和收笔。古人形容写草书的起笔应为“惊蛇入草”,我们看怀素的字就是这个特点,起笔藏锋蓄力很足,出锋便如“惊蛇入草”,行笔的节奏很自然,当急则急,当徐则徐,收笔上丝毫不漏痕迹,正如米芾所说的那样:“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我们再看左边这幅字,其实严格来讲并不能称之为“书法”,因为它没有“法”,起笔颓颓,行笔软沓,收笔随意,没有用上一点古法。
这就是技法层面的“雅”与“俗”。字中没有法度,在技巧上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字就会比较“俗”。这里的俗并不是低俗,而指的是通俗,平常。
从“道”的层面讲,书法须当有书卷气,书卷气足格调就“雅”!什么是书法的书卷气呢?
清代的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 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徘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 皆士之弃也。”这里面说的士气就是书卷气。这种书卷气是很难说的清,它就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并无一定之规,而是建立在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等等的的变化之上,这种变化带给人的一种感受!
苏东坡《寒食帖》
我们来看大才子苏东坡的字:
黄庭坚说:“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黄庭坚在这里说的是文章之气,其实指的就是书卷气。苏东坡在其《寒食帖》中所能体现的书卷气就是将自己的情绪变化通过书法当中的一系列的变化呈现出来。
我们看《寒食帖》,方框中框住的字,最初两列情绪抑制,所以字的变化不大,到了后面几列,情绪开始蕴于笔端,字写得开张起来。到了“萧瑟”两个字,墨色开始变重,情绪越发浓烈,到了“春江欲入户”,字越来越大,观者仿佛能感受到春雨铺面的情境。在写到“破灶烧湿苇”的时候,仿佛到达了情绪的高潮,充满悲愤抑郁之气。
通篇有三个线条比较长,最左边的“纸”与中间的“苇”,最右边的“年”构成了一个起伏对比,使整篇作品气息和谐。
董其昌的作品
我们再看董其昌的字,字里行间的“雅”气是很容易感受到的,但很难讲的清楚,因为它是无形的。只有再熟知古人笔法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见识才能体会到个中真味。
书法的书卷气因人而异,因字而异,因为书法本身就不是不可量化的,我们只能从一件特定的作品中去感受。我们常说:入古帖,脱俗气。格调高,有雅气。所以摆脱俗气最好的方法的就是多临古帖,剔除习气,提升自己的学养,沉下心去读书,字中方能有书卷气。启功先生在教人写的时候,第一条就是要求必须通诗词、经史,这就是为了修炼字内功。
书法不但是一门写字的艺术,懂得了一些写字的技法还只是小道,它更多考验的是自内功以及一个人的修养与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