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最佩服的四个人(冯梦龙颠覆您的认知)
张飞最佩服的四个人(冯梦龙颠覆您的认知)《智囊》上智部收录的是什么冯梦龙博学多才,涉猎广泛,除了其诗集未得传世之外,流传下来有三十部著作。其中他编撰的《智囊》也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笔记类的图书,收录了先秦以来1200多则智谋故事,并且还有冯梦龙精彩的点评,如同智慧锦囊一般。冯梦龙这位明末清初的大家,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同一时代,本来有可能引领中国式文艺复兴。可惜战乱后闭关锁国,一批如冯梦龙一样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文艺弄潮儿,又在战乱中死去,不然那个时代的文艺将更加璀璨。冯梦龙村冯梦龙塑像
一提到张飞,大家都会想到《三国演义》,勇猛无比、嗜酒如命、粗鲁莽撞、豪义冲天,确实人物形象太深入人心。
说起冯梦龙,都知道“三言二拍”,这也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张飞像
冯梦龙与《智囊》
冯梦龙这位明末清初的大家,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同一时代,本来有可能引领中国式文艺复兴。
可惜战乱后闭关锁国,一批如冯梦龙一样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文艺弄潮儿,又在战乱中死去,不然那个时代的文艺将更加璀璨。
冯梦龙村冯梦龙塑像
冯梦龙博学多才,涉猎广泛,除了其诗集未得传世之外,流传下来有三十部著作。其中他编撰的《智囊》也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笔记类的图书,收录了先秦以来1200多则智谋故事,并且还有冯梦龙精彩的点评,如同智慧锦囊一般。
《智囊》上智部收录的是什么
冯梦龙《智囊》精心将古代智谋分为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共十部二十八卷。上智部收录是政治家高瞻远瞩、治国平天下的智慧故事,卷一为见大,同卷收录了有孔子、诸葛亮、汉光武帝、唐高祖等,武将智慧收录的有张飞、狄青、卫青等。
成都武侯祠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人们心中的粗人莽人张飞张翼德,竟然位列冯梦龙《智囊》上智部见大卷一处,与足智多谋的诸葛孔明并列。
《智囊》收录张飞智慧原文
冯梦龙《智囊》上智部•张飞原文:先主一见马超,以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超见先主待之厚也,阔略无上下礼,与先主言,常呼字,关羽怒,请杀之,先主不从,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明日大会诸将,羽、飞并挟刃立直,超入,顾坐席,不见羽、飞座,见其直也,乃大惊。自后乃尊事先主。【冯述评】释严顔,诲马超,都是细心作用,后世目飞为粗人,大枉。
刘备塑像
面对马超的失礼,刘备束手无策,关羽也只会喊打喊杀,粗人张飞却略施小计,教诲了过分的马超。冯梦龙也认为,把张飞看作粗人莽人,是太曲解,大错特错。
《三国志》、《三国演义》如何描写张飞用计
《三国志》记载,及於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刘备听报,追兵马上就到,自己顾不上妻子儿子赶紧先跑,让张飞带二十几个骑兵断后。没想到张飞据水断桥,大喝一声,无敌敢上前,不单刘备得以逃脱,张飞也丝毫无损,全身而退。
英雄大喝,吓破敌胆。
其实追兵先至,必定是轻装骑兵,有一个人在小河对岸大叫。管你什么张翼德还是李元霸,射程之内必定来个骑射,不射你万箭穿心,也肯定射个马蜂窝。肯定是轻骑兵突然发现了什么,按训练大纲要求和下意识的后撤了。
因此《三国演义》里演义了张飞用计,命二十骑拖着树枝来回跑,造成其身后烟尘滚滚之状。
骑兵冲锋
张飞身经百战,他必知轻骑兵先至,就二十余骑,硬挡肯定不行,并且骑兵对骑兵,对方斗志更甚。骑兵最怕前有障碍,速度优势无法发挥。并有箭阵埋伏,射人先射马,失去了马,他们可干不过盾牌长戈的步兵。
张飞吃透了敌军追兵孤军冒进的心理,训练有素的、保持着追击队形的骑兵,路遇前进队形阻碍,前又疑恐有埋伏,立即会后撤出一箭之地,换成进攻队形。张飞精确地把握了当时环境的诸多要素,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如同空城计一般,因此成功用计,这也为刘备及张飞等二十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骑兵
张飞“智勇义”皆全
《三国志》还记载张飞义释严顔,勇破张郃。《三国演义》也多次详细描写张飞用计,计擒刘岱,智取瓦口隘,还着墨于结义时散尽家财、慧荐庞统、战吕布、斗马超等等,充分展现张飞识大体,明大义,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大家只记得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连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也津津乐道。而张飞因酒施计,因酒误事,因酒丧身,所以还是落得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逃不出粗人莽人。
英雄豪杰
其实真是大谬矣,正如冯梦龙所言,张飞粗中有细,大事不糊涂,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用计,并注意细微处,因此用计才能让人信以为真,无法识破。
大智若愚,上智无形,张飞是忠义、智慧、勇猛集于一身的人,世间难得的将才。
您改变了心中张飞的形象了吗?
#国学##我要上头条##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