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佛语(五台山穿越千年的梵音)
五台山佛语(五台山穿越千年的梵音)佛教音乐,在当今文艺大发展的今天,群众已经相对比较熟悉。从空灵的西藏风情里,从张继刚创作的大型舞蹈《千手观音》里,从歌星李娜皈依佛门的神秘故事里,我们都可以找到它的元素。史料记载,中国的佛教音乐分南北两派,南方佛乐以委婉、清秀为特点,江南韵味十足;北方佛乐则深受古印度音乐的影响,呈一种古朴、典雅、庄重和肃穆的特点。作为北方佛乐的代表,五台山佛乐与五台山佛教同生共荣。“ 箫笛箜篌,琵琶筝瑟,吹螺振鼓,百戏喧闻,舞袖云飞,歌梁尘起,随时供养…… ”这一描述北魏北齐时五台山佛乐盛况的短诗已佐证了佛乐在当时的重要和流行。五台山佛乐源于印度佛教音乐,到了唐代,由于佛教仪式的日益集体化、规范化,其佛乐达到繁盛,形成独唱、齐唱、轮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元代、明代之交,乐器被引入五台山佛教,使五台山佛教仪式的艺术性大大提升。对于师父的教授,汇光法师非常重视。他说,如果没有师父的传授,徒弟仅有乐谱也唱不出曲调
这是一位身材中等、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一袭僧衣,满面慈祥,一双有神的眼睛不经意地烁动着,举手抬足之间,满是饱受佛陀思想熏陶的味道。如果穿上平常人的衣服,走在街头,混在人群中,我们很难第一眼发现他。更不会将他与具有空灵绝响之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台山佛乐传承人联系起来。
不太健谈的他,一旦谈论起佛法、修行,尤其是佛乐的时候,思想的闸门便瞬间打开。与他的交流之中,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佛陀的虔诚,尤其是对佛门传统艺术的执着。日前,笔者有幸拜访了山西五台县政协委员、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佛教音乐(青庙)传承人、南山寺住持汇光法师。
1966 年正月,五台山五顶之一的西台山麓繁峙县岩头乡桦桥村的王家生下一位男孩,取名王还晟,也就是后来的汇光法师。当时,由于距离佛教圣地五台山仅有百里之遥,远近村民大多笃信佛法,而王家世代行善积德,虔诚敬佛,每辈均有出家之人。父母亲心地善良,是虔诚的佛教徒,使得他从小受到了熏陶。
长大后,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他外出打工,成了轩岗煤矿一位出色的煤炭工人。在面对矿井的塌方事故,接连不断的矿友被埋进黑幽幽的那个世界的时候,他在多次的救援当中,对人的生死已经有了另一种认识。为此,他毅然辞职,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来到五台山,走上了求佛之路。
对于师父的教授,汇光法师非常重视。他说,如果没有师父的传授,徒弟仅有乐谱也唱不出曲调。这种教授方式,因师父地域、口音的不同,逐步形成了曲调相同唱法却不同的现象,使乐曲显得非常丰富。
“ 过去,五台山每个寺院都有佛乐队,学习佛乐也是每一个出家人的必修课。而且会在每年农历六月法会期间举行比赛,推选第二年的会首。能当上会首,那是庙里最大的荣耀!”汇光说。清代,乾隆皇帝崇信佛法,曾六临五台山,大兴土木,修建寺庙,并规定举行一年一度的六月法会,历时一月,称为奉旨道场。“ 现在,仅仅有菩萨顶、南山寺和殊像寺等少数寺庙保留着这一传统。”从他的言谈中不难看出遗憾之意。
整理曲目培养乐僧
五台山佛乐源于印度佛教音乐,到了唐代,由于佛教仪式的日益集体化、规范化,其佛乐达到繁盛,形成独唱、齐唱、轮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元代、明代之交,乐器被引入五台山佛教,使五台山佛教仪式的艺术性大大提升。
佛教音乐,在当今文艺大发展的今天,群众已经相对比较熟悉。从空灵的西藏风情里,从张继刚创作的大型舞蹈《千手观音》里,从歌星李娜皈依佛门的神秘故事里,我们都可以找到它的元素。史料记载,中国的佛教音乐分南北两派,南方佛乐以委婉、清秀为特点,江南韵味十足;北方佛乐则深受古印度音乐的影响,呈一种古朴、典雅、庄重和肃穆的特点。作为北方佛乐的代表,五台山佛乐与五台山佛教同生共荣。“ 箫笛箜篌,琵琶筝瑟,吹螺振鼓,百戏喧闻,舞袖云飞,歌梁尘起,随时供养…… ”这一描述北魏北齐时五台山佛乐盛况的短诗已佐证了佛乐在当时的重要和流行。
演奏佛乐,不单单是一个乐僧能做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佛乐演奏时,最少要由8 至12 名僧人组队,众僧手持木鱼、引磬、钟、鼓、笙、管等十余种法器和乐器,同声共吟。
佛乐演奏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多。据统计,青庙音乐留传下来的共有47 首,由瑜珈焰口、禅门口诵、佛事散曲、三昼夜本等部分组成。但是,一些传统曲目已经在渐渐消失。“ 十几年前,我曾见过一本手抄的佛乐工尺谱,里边至少记录了上百首曲目。但后来听说已经丢失了,至今再没有面世!”汇光说,“ 现在有些寺院演奏的曲子已经过修改,成了现代的版本,一些专家听了感到不伦不类,失去了五台山佛乐的原味。”
因此,保存好传统的曲目意义非同寻常。2003 年11 月20 日,中国佛乐道乐精粹展演在京演出,五台山佛乐团与北京佛乐团、江苏姑苏仙乐团、北京白云观道乐团、青海拉卜楞寺佛乐团、台湾佛光山梵呗赞颂团6 个佛、道教乐团相聚中山音乐厅。古老神秘的五台山佛乐走出庙宇,登上音乐的殿堂,令观众耳目一新。令人称奇的是,青海拉卜楞寺佛乐团演奏的曲目是300 多年前从五台山传过去的,而在五台山的乐谱中已经没有了。这一点,拉卜楞寺已故的著名藏戏作家朗仓·开智格来合嘉错活佛(1890 - 1989)也曾经说过:“ 拉卜楞寺乐队创建于第四世嘉木样时期,乐曲来源于五台山。”
“ 铁打的寺院,流水的僧。”由于佛门弟子大多一生四海为家,云游不定,其主要的任务还是诵经修行,所以好的乐僧也明显存在流动性强的现象,这也是五台山佛乐传承的一大难题。为了抢救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南山寺在1986 年就挂牌成立了禅门佛事音乐培训班。作为五台山青庙音乐的唯一传承人,汇光法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收集整理遗存下来的曲目,并主抓佛乐培训班乐僧的训练。目前,南山寺内,灵、慈、悲、万、汇、伽六和(辈分,即六世)共住同修,最老的乐僧已88岁高龄,最年轻的二十四五岁,50 余名僧人中能演奏的在20 人左右。 “ 我们每年都举办一次水陆大法会,也经常受邀赴海内外做各种佛事活动和佛乐表演,省市县有大型活动的时候,政府和有关部门也积极推荐我们参加,给我们佛乐团创造了极好的展示机会。”汇光说。2011 年3 月19 日,上海大剧院内人头攒动,梵音飘扬,由汇光法师带领的南山寺、殊像寺乐僧组成的佛乐团演奏的《吉祥佛韵》,成为“ 魅力三晋—— 山西文化艺术精品展演月”上最大的亮点,赢得满堂喝彩。佛教音乐特有的清新典雅、超凡脱俗、音韵幽远深长,使现场观众意念净化、身心合一。据研究五台山多年的山西省社科院崔正森教授介绍,从1989 年3 月首次赴香港演出后20 多年来,五台山佛乐团多次到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每次都引起极大的轰动。
国家为了保护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5 月20 日,五台山佛乐被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目前五台山保留庙堂音乐品种最全、演奏最广泛的寺庙之一,2009 年6 月11 日,汇光法师作为五台山佛教汉传(青庙)音乐的唯一代表,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人。从此,这位憨厚的佛门弟子肩上又多了一副重担。3 年多来,汇光和尚同他的同修们克服困难,在佛教音乐这一艺术奇葩传承的路上,步子越走越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