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艺术探索书(人们越是受到规则束缚)
跨文化艺术探索书(人们越是受到规则束缚)1971年,他远赴日本,采访三岛的遗孀瑶子、三岛的父母以及他周边的人,而过程中也遇到了文化隔阂的问题,幸运的是他在三岛遗孀的帮助下获得了采访的名单,也在保守甚至有些排外的环境中得到了可靠的推荐,但即便如此,瑶子也对自己和三岛的生活只字不提,当他提示可以分享一些她与丈夫的故事时,她只是公事公办地笑道,“瑶子没有故事。”约翰·内森,美国人、日本研究学者、著名日本文学翻译家和评论家、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东亚语言与文化研究系教授。除了三岛由纪夫他还翻译了夏目漱石和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三岛由纪夫是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日本作家之一,然而约翰·内森的三岛由纪夫传记还是第一次引进中国。内森的《三岛由纪夫传》出版于1974年,是西方最早的三岛传记之一,也是一直以来研究三岛的重要参考文献。1964年,24岁的东京大学文学院学生内森有幸结识了三岛由纪夫,当时他正开始翻译三岛的一部题为《午后曳航》的小说。之后
记者 | 董子琪
编辑 | 林子人
《南货店》
《南货店》是张忌的最新长篇,小说讲述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宁波某乡镇南货店的兴衰起伏,由此展开经营南货店的人物命运图景。南货店这个标题本身就透露出浓郁的江南气息,南货店自然是由南货作为主角的,店中不仅有山味海货还有饼干和酒,店铺外还有做油豆腐和豆浆比邻,这也被评论家称为注重“写物”传统的体现。
比起人物故事,小说更引人注目的是南方风物描写,小说中的写人也是围绕写物展开的,比如写南货店的齐师傅是通过写他对于水产的在行展开的。由于祖上做水产生意的缘故,齐师傅有挑鱼的本事,拿回来的鱼干就是最上乘的,他对吃也特别讲究,像是什么季节吃蛏子,什么季节吃黄鱼,什么季节吃螃蟹,都分得清清楚楚;此外,吃法也要点明:黄鱼季吃咸齑黄鱼,带鱼季吃萝卜丝烧带鱼,还要搭配着特别的小菜,“每次都点一份糖霜花生米,再点一份五香干丝,这是过酒的,天热时烧过酒,天冷时过黄酒,黄酒里面要加一个鸡蛋,切姜丝,温热,酒一口,菜一口,有滋有味。”张忌认为写饮食并不是为了记录美味,而是为了呈现吃食者的艰难处境中的生活意趣,食物短缺时代的人也有食物短缺时的吃法和活法。
张忌,1979年生,宁波宁海人,我们曾推荐过张忌的长篇小说《出家》以及短篇小说集《搭子》,前者讲述将寺庙“出家”当做职业的故事,后者集结了包括打麻将和经营包子铺的各种营生,可以与这本《南货店》对读。
《怪诞故事集》
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摘得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她的最新作品《怪诞故事集》由围绕“怪诞”主题的十个故事组成。书名的Bizarne来源于法语的bizarre,意为“奇妙的、多变的、可笑的和超乎寻常的”。故事错落于各个时空中,从现代的瑞士,到三百多年前的波兰;从中国的寺庙,到想象中的未来;情节更是千奇百怪:《心脏》讲述波兰人在中国接受了心脏移植术之后,思考方式有了很大变化,这让他怀疑自己是不是被移入了前主人的精神,也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程。《变形中心》是一则当代的“变形记”,女主角的姐姐把自己变成了一头狼。在译者看来,这也体现出了作者的自然观,将动物和自然的本质的思考放置于超越现实生活的科幻世界之中。
在题为《温柔的讲述者》的诺奖演讲中,托卡尔丘克再次强调了“故事”的意义,她将重点放在揭示讲故事本身意味着什么:“故事永远在意义周围游荡。即使它并不直接地将道理表达出来,甚至有时它形成,故意拒绝追求意义而专注于形式或实验来寻求新的表达方式。故事是一种在时间中编织起无限量信息,打开它们向过去、现在、未来的道路……”在她之前的作品《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以及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游荡在意义周围的故事”,这本短篇小说集也是如此。
《三岛由纪夫传》
三岛由纪夫是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日本作家之一,然而约翰·内森的三岛由纪夫传记还是第一次引进中国。内森的《三岛由纪夫传》出版于1974年,是西方最早的三岛传记之一,也是一直以来研究三岛的重要参考文献。1964年,24岁的东京大学文学院学生内森有幸结识了三岛由纪夫,当时他正开始翻译三岛的一部题为《午后曳航》的小说。之后的两年间两人经常见面,他在三岛的书房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听他谈日本古典作品,或奥斯卡·王尔德,或中国色谱对红色的12种细微分别,直到深夜三岛开始写作。内森常常是三岛聚会的客人中唯一的外国人,这也让内森颇为得意,然而事实证明他与三岛并非真的交上了朋友,两人也经历过“绝交”时期,直至三岛去世时他决定为三岛写一部传记。
1971年,他远赴日本,采访三岛的遗孀瑶子、三岛的父母以及他周边的人,而过程中也遇到了文化隔阂的问题,幸运的是他在三岛遗孀的帮助下获得了采访的名单,也在保守甚至有些排外的环境中得到了可靠的推荐,但即便如此,瑶子也对自己和三岛的生活只字不提,当他提示可以分享一些她与丈夫的故事时,她只是公事公办地笑道,“瑶子没有故事。”约翰·内森,美国人、日本研究学者、著名日本文学翻译家和评论家、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东亚语言与文化研究系教授。除了三岛由纪夫他还翻译了夏目漱石和大江健三郎的作品。
《亨利八世与都铎王朝》
1485年,伯爵亨利·都铎夺取王位,建立了都铎王朝。 都铎王朝统治了英格兰王国118年之久,共经历了五代君主,是英国君主专制史上的黄金时期。作为都铎王朝的第二任君主,亨利八世本人和这个王朝一样充满传奇色彩。他的个性、信念、充满矛盾的行为,乃至他的六段婚姻,无不与都铎王朝的未来走向息息相关。关于亨利八士的通俗性研究很多,在《亨利八世与都铎王朝》中,作者挑战了旧有假设,对亨利八世和他统治时期的都铎王朝进行了另辟蹊径的研究,让读者看到“暴君”是如何养成的。 约翰·马图夏克,英国都铎王朝历史学家,著有《亨利五世》和《沃尔西》等书。
《残酷剧场:艺术、电影与战争阴影》
这本书是伊恩·布鲁玛多年来在《纽约书评》发表的艺文评论和历史散文选集。作者认为,艺术可以转化我们对权力、残酷、死亡的恐惧和着迷,这本书的书名也正是此意,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所有伟大的艺术都是负面的主题,只是说作者对于艺术和戏剧揭露的文明行为之下的其他动机更有兴趣。布鲁玛出生于荷兰,那时二战已经结束五年,二战期间荷兰长期被纳粹德国占领。布鲁玛的父亲被迫在德国工厂工作,母亲则是犹太人,作为成长于战争阴影下的一代人,他常会思索在极端压力下究竟会做出什么事:我有那个胆子冒生命危险加入反抗军吗?受到严刑拷打时,我可以守住秘密吗?以及在某些情境下,我会不会做出同样的暴行?
对暴力和残酷的关注延伸至作者对艺术的关注。1970年代作者在日本待了六年,对日本艺术发生了兴趣,只是他最为关注的并不是一般外国人会关心的武术或禅宗,而是日本现代及传统的电影、戏剧和文学都流露着德国魏玛时期的风格。他发现,日本人似乎对用艺术来揭露文明行为背后的黑暗动机有特殊偏好,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严格的礼教守则,而人们愈是受这样的规则束缚,就越倾向用艺术来转化束缚感,正因为如此,日本艺术家、作家和戏剧家对性和死亡的探索才是最前卫的。
《性的尊重》
这本书写于100年前,是一部经典的性科普书。作者玛丽·斯托普斯生于1880年,1902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获植物学和地质学双学位。1904年,她在获得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她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女性权益活动家。在书中她发现,婚姻中的男女在性方面的困惑往往是由于性知识的缺乏导致的,因此她不仅普及了基本的性和性生活知识还鼓励女性勇于达到性愉悦——而这种愉悦通常需要和对方沟通顺畅才能达成。
这部作品最早于1924年以《结婚的爱》之名引入中国,周作人也曾为此书作序,称这部书是以女子本位地讨论两性生活,而女子本位探讨欲望是重要的:因为女子从前被看作是没有性欲的,后来又被看作与男子欲望是相同的,这可能是婚姻与性爱中不幸的根源,“有些人知道两性要求的差异,以为不能两全,治好牺牲了一方面, ‘而为社会计,还不如把女子牺牲了 ’大多数的男子大约赞成这话,但若如此,这绝不是爱了。”周作人认为在两性之爱中,女性为本位对男子或许是种束缚,但绝非牺牲,而是爱的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直至1957年避孕品牌杜蕾斯才在英国开始销售第一批装有润滑剂的保险套;1960年,西尔制药公司获美国食物及药品监督管理局准许,首度贩卖避孕药丸,开启了妇女避孕新篇章。
《失败者》
2008年10月,邱志杰开着他的路虎卫士从北京到广州,去参加广州三年展“向后殖民说再见”,沿路用刻了字的轮胎在道路上印下“如何成为‘失败者’”——那是一条2米宽、2000多公里长的版画长卷。这也与这本《失败者》有关,《失败者》包括2003-2016年他在中国美院所做的剧场脚本,以及参观考察韩国、印度与中国台湾、西藏、曲阳等地的艺术笔记。
《失败者》之外,同样值得推荐的还有《无知者》和《实验主义者》,前者为邱志杰2003-2015年在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任教期间的系列教学札记,后者为他关于实验艺术与实验艺术教育的思考汇总。邱志杰讲述自己回到美院教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找一个退休的地方或是谋一个饭碗,而是把学院当做改造世界的实验室,“讲台是用来发出呐喊,呼唤同志,是用来与那些包围着我们的毁灭性的力量争夺青年。”
回顾在中国美院任教时期,邱志杰认为自己做了三件事,其一为社会调查和文化研究方法的实验。他刚到国美,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学生们利用暑假调查各自家乡的中山公园,这个工作后来发展成2012年上海双年展的特别项目“中山公园计划”;其二为实验剧场,回国美教书之前,他在北京和朋友发展出了一种游移在实验剧场、媒体表演和事件艺术边缘的所谓“现场艺术”;其三为是带策展学生。
《我们在四维空间可以做什么》
不少人会对数学产生阴影,但这本书的作者试图改变这个状况。本书的作者认为,数学的非凡之处在于,通过数学逻辑推理工具,我们能够处理超过大脑认知能力的事物,掌握越来越多的抽象概念。在本书中,作者以学校教授的数学基础(数字、几何)为起点,逐章介绍二维图形、三维图形,最后构建四维图形,带领读者理解四维空间中的图形和数学理论。此外,本书还介绍了素数的奥秘、纽结论、图论、优化算法、条形码和苹果手机屏幕背后涉及的数学原理以及大小不同的无穷,这些理论最终又与四维空间联系到一起。
本书试图向人们证明数学是有趣的,通过各种数字游戏、谜题、魔术和图形操作,介绍其中的数学原理,更重要的是,向人们证明数学不只是算术而已——专业的数学家会在高维空间中寻找新的图形,寻找新的数的类别,或在无穷之外探索新世界。作者马特·帕克,曾是澳大利亚的一名数学老师,现居英国。他既是一名脱口秀演员,又是一名数学传播者,他通过书籍、视频、电台节目、电视节目和现场喜剧来传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