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洪精神的资料(抗洪素材抗洪英雄)
关于抗洪精神的资料(抗洪素材抗洪英雄)今年6月,孙金龙因训练受伤左肩植入一枚钢钉,出院仅5天,连队便接到抗洪救灾任务。他没有片刻犹豫,当即请战:“和连队一起上抗洪一线!”在江西九江的一处防洪堤坝上,一位胳膊上绑着绷带的军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被称为“钢钉连长”的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装步二连连长孙金龙。正当官兵们护送最后两名群众时,突然发生决口,水势暴涨,冒小驰瞬间被洪水卷走,官兵们立刻跳入水中展开救援。经过20分钟左右的救援,冒小驰被救出,但陷入昏迷。经过现场紧急抢救后,冒小驰立即被送至地方医院治疗,经诊断为急性肺水肿、肾损伤,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受灾群众已全部安全撤离。接到抗洪抢险命令时,冒小驰主动请战,写下请战书。此次堤坝决口时,他与27名党员突击队员在洪水中铸成一道人墙,用生命呵护人民群众的安全。他不仅是他父母的骄傲,更是国家的骄傲!02 抗洪堤坝上的“钢钉连长”
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01 “抗洪勇士”冒小驰
7月23日上午,一段“如皋籍抗洪战士冒小驰被洪水卷走”的短视频刷爆网络,令无数人为之揪心。事情发生在22日8时15分左右,
安徽合肥市庐江县同大镇石大圩连河段堤防出现险情,坝下联合村仍有群众未撤离,第72集团军某旅28名党员骨干立即组成突击队,用绳子拉着组成人墙帮群众撤离。冒小驰主动报名参加,站在尚且安全的水流中组成人墙。
正当官兵们护送最后两名群众时,突然发生决口,水势暴涨,冒小驰瞬间被洪水卷走,官兵们立刻跳入水中展开救援。经过20分钟左右的救援,冒小驰被救出,但陷入昏迷。经过现场紧急抢救后,冒小驰立即被送至地方医院治疗,经诊断为急性肺水肿、肾损伤,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受灾群众已全部安全撤离。
接到抗洪抢险命令时,冒小驰主动请战,写下请战书。此次堤坝决口时,他与27名党员突击队员在洪水中铸成一道人墙,用生命呵护人民群众的安全。他不仅是他父母的骄傲,更是国家的骄傲!
02 抗洪堤坝上的“钢钉连长”
在江西九江的一处防洪堤坝上,一位胳膊上绑着绷带的军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被称为“钢钉连长”的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装步二连连长孙金龙。
今年6月,孙金龙因训练受伤左肩植入一枚钢钉,出院仅5天,连队便接到抗洪救灾任务。他没有片刻犹豫,当即请战:“和连队一起上抗洪一线!”
“要与洪水抢速度。”堤坝上,孙金龙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他忘记了伤痛,左手打着绷带,就用右手指挥;左肩没法用力,就右肩扛沙袋,伤口疼得实在扛不住,就偷偷含上一粒止疼片。
任务区转移后,孙金龙所在单位承担了长10余公里的巡堤任务,6个点位串成一线,有风险的渗水点多达54个。原本是各个点位之间交替巡堤,但孙金龙坚持每个点位都检查一遍,一个来回就是一天。“巡堤不是简单的走一圈,只有有经验的人才能看得出风险。”孙金龙说。
03 10名山西老兵自驾赴江西抗洪
从发出倡议到集结出发,这支志愿抗洪队只用了4个小时。在原鹏帅的带领下,这支10人小分队自驾20小时,行程1352公里,从山西赶到江西鄱阳县,配合武警江西总队机动支队,在抗洪一线奋战十日,晒脱皮、磨破手也不下堤坝。
“作为退伍军人,洪水就是命令,若有战,召必回。”曾在武警北京总队某部服役的原鹏帅说,看到灾情就想上前,已是本能反应。
传承奋斗精神
三代人,拼了
在抗洪救灾前线,有这样的特殊的防汛“家族”,他们一代接一代守护着家园。
“90后”消防员余雷欢援鄱抗洪第二天,九江老家的爸爸和爷爷,也上了抗洪前线。父亲余能云,是抗洪一线的70后志愿者;爷爷余细苟,是家乡汛情重灾区的50后巡坝员。余雷欢说:“一想到祖孙三人都在做同一件有意义的事,就特别有自豪感。”
武汉22岁的小伙周家河,主动报名参加防汛突击队。他的爷爷周松林在1954年长江全流域洪水时,是抢险队员兼潜水队员;他的爸爸周红胜在1998年“保卫大武汉”中排涝自救,抗洪战汛。周家河握住“接力棒”站上武金堤,“守住长江大堤,就是守住我们的家园。”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江洲镇是一个长江江心岛。江洲在家常住人口仅有7000余人,且多为留守老人和妇女,实际全部可用劳动力不足1000人。防汛人手严重短缺,人员调配十分紧张。江洲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呼吁,江洲在外的18至60周岁之间的父老乡亲们迅速回赴江洲共抗洪魔。“家书”发出去后,外地的江洲儿郎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返回家乡,抗洪抢险保卫家园。截止12日晚,已有三千多位在外务工的江洲人赶回家乡。
他们是千千万万“家庭动员、抗击汛情”的缩影,在这个夏天汇聚成最让人心安的力量。传承奋斗家风,守护美丽家园。
军民鱼水情
在抗洪救灾过程中,人民子弟兵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感动了许多人。
人民子弟兵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7月11日,鄱阳湖沿线集结了数千兵力参与到抗洪救灾中。其中艰辛和危险不言而喻。战士们防汛救灾工作紧张进行,百姓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为当天天气炎热村民给抗洪战士送西瓜,但被官兵们谢绝。急得一位村民喊道:“这不是一针一线,这是西瓜!”一句简单的话语,却是款款深情,血浓于水的军民鱼水情。
来自解放军第72集团军某旅。他们已经在枞阳抗洪超过半个月。经过这些天的努力,枞阳的汛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在,他们又要奔赴巢湖站的合肥庐江县继续抗洪。许多群众闻讯赶来,冒着大雨追着驶出的运兵车,递上自家的莲蓬、葡萄、熟鸡蛋等食物,感谢和送别抗洪战士。
驻守在江西九江市柴桑区港口街镇的抗洪战士,奋战十余天后结束抗洪。为了不给村民们添麻烦,战士们故意跟大家说次日早上7点离开,但他们凌晨就悄悄出发了。当地村民准备打腰鼓欢送,结果最终没赶上送行。腰鼓队的曹大妈哭红了眼,“没能送行真的很遗憾,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那么小的孩子很辛苦的,他们真的很棒!”刚到当地时,政府和村民询问他们“还需要什么东西”,得到的回答总是“不需要,我们自己带着,不麻烦大家了。”
人与自然
01 洪水
洪水是河流、海洋、湖泊等水体上涨超过一定水位,威胁有关地区的安全,甚至造成灾害的水流。又称大水。洪水一词,在中国出自先秦《尚书·尧典》。从那时起,四千多年中有过很多次水灾记载,欧洲最早的洪水记载也远在公元前1450年。在西亚的底格里斯—有伐啦滴河以及非洲的尼罗河关于洪水的记载,则可追溯到公元前40世纪。
02 洪水暴发的原因
洪水是暴雨、急剧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或者水位迅猛上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灾害。从客观上说,洪水频发有其不可抗拒的原因,可以说是“天命”难违。但是,万古奔腾的长江为什么仅仅在这20世纪短短的100年,清澈的江水就一去不复返?为什么百年一遇的洪水变成了几年一灾?十年一患?
和有关历史资料对比,洪水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与人口增长趋势相当一致。不得不承认,我国迅猛的人口增长,扩大耕地,围湖造田,乱砍滥伐等人为破坏不断地改变着地表状态,改变了汇流条件,加剧了洪灾程度。
降水丰亏由天,调水理水由人。在降水多的年份,洪水是否造成灾害,以及洪水灾害的大小,又离不开人为因素。长期以来的森林破坏是其重要原因。
03 敬畏自然
在任何强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个体的力量都是渺小的。正因如此,我们才在内心中存有对自然的敬畏。在个体力量渺小的同时,我们人类群体的力量,又是伟大的。正是这种群体的伟力,使人类能够在历经无数自然灾害的同时,发展出今日高度的文明。但是,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绝不等同于能够战胜自然。自然,从来就不是用来战胜的。我们依赖于它,我们接受它的哺育,也要无畏地迎接它的给予的挑战,同时还要反思,这些“天灾”之中,是否也有人祸的诱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