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内驱力(要么来自外驱力)
如何提升内驱力(要么来自外驱力)一是我自己阅读古典文学特别是《红楼梦》次数较多,总觉得弱不禁风才有美感,这是思想上的偏差。我后来也反思过原因。因为高中时800米老是不达标,补考都不行,只好去报了越野跑,因为只要跑完,哪怕是最后一名,也等同于达标。我如愿跑了最后一名,如愿达标。回想起来,也是很痛苦的回忆。
1
我上学的时候,除了严重偏文科,还特别讨厌体育课。
学生时代从来不是活力十足的人,偏忧郁,不爱动,上体育课如同刑罚,在家里也不怎么喜欢运动,也就是打打羽毛球,技术一般。有一阵倒是对溜冰有点兴趣,向往那种飞翔般的感觉,练了一阵,最开始不熟练,穿着冰鞋总是摔倒,我自己倒是不怕摔,在家门口胡同里练习的时候,我妈出来对我说,求求我别练了,她在里面听着我不断摔倒的声音,实在忍受不了。
怕她担心,而且又有摔断锁骨的前科,就放弃了。
因为高中时800米老是不达标,补考都不行,只好去报了越野跑,因为只要跑完,哪怕是最后一名,也等同于达标。
我如愿跑了最后一名,如愿达标。
回想起来,也是很痛苦的回忆。
我后来也反思过原因。
一是我自己阅读古典文学特别是《红楼梦》次数较多,总觉得弱不禁风才有美感,这是思想上的偏差。
二要归罪于高中早恋,当时的男友和我妈一样,天天怕我出事故,特别是体育课,因为有次从双杠上不小心摔下来过,所以总是盯着我,很多时候只要回头一望,就看到一双担心的眼睛,烦,就尽量不动了。
我现在是个体育模范生。
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用体脂称量体重,那个数据,可以说是定下一天自律的基调:如果比前一天轻点,表明成绩可嘉,继续保持;如果比前一天重点,表明要控制饮食,多运动。
然后开始运动:
几个伸展动作用来热身。
几个固定的瑜珈动作。
仰卧起坐20个。
弹力带原地跑0.5公里或1公里,看当天心情以及体重数据。
跳绳100下。
TRX深蹲20个。
再加其他。
每天早晨运动时间至少在20到30分钟。
然后喝一杯蛋白粉。
吃早饭。
开始一天的事务,中间也会碎片化运动。
现在较少外出,所以都是在家里运动。
效果比较明显,精力充沛,感冒比之前少,睡眠也有改善。
对比以前对体育运动的厌恶,完全想不到今天会变成这样。
但是,变化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真正喜欢上运动、习惯运动,是从进入IT行业开始的。
因为明白了运动的好处,不只是对精力、体态,还有对大脑。
喜欢运动过后那种痛快的感觉,仿佛眼睛能看到大脑里多巴胺像密集的泡泡一样产生。
IT行业是高强度的工作模式,每天要处理大量的信息,也经常要出差,每天要消耗大量体力脑力,如果运动跟不上,很容易在那种强度下败下阵来,或者是进入亚健康状态。
而且,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是可以延缓的,运动会起到很大作用。
有些人认为,只要每天多做家务,也算运动。
这个认知是错误的,就像以前参加旅行活动时,有些旅行大V认为自己每天要走很多路,所以运动量够了一样。
做家务、走路,其实都只是活动了身体的某部分,而且力度不见得合乎标准,所以并不能替代运动。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多点时间做作业,也会减少孩子的运动时间,但他们却不明白,运动会有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让孩子思维更加活跃,理解力增强,从而提升学习成绩。“德、智、体”全面发展,其实并不是一个无理的要求,有其科学基础。
和过去相比,我是一个完成了巨大改变的人,用“进化”来形容都不为过。
我过去做的非常不好的,比如数、理、化、体育、家务,现在都做得相当好,至少不会给我的工作、学习、生活造成阻碍,恰恰相反,掌握这些必要的知识技能,让我如虎添翼。
我过去做的非常好的,比如阅读、写作、绘画,都在不断加深。
性格方面,也从偏感性转为偏理性,同时又不失感性。内向转为外向,同时不会聒噪。
很多时候,我是在认识到一件事情很重要以后,才有了动力去改变。比如数学思维的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
而有些时候,我并不知道是否有意义,但是接下了事情,先好好去做,慢慢地,发掘出了伟大的意义,比如知识管理于我。
2
我喜欢分析他人,更喜欢分析自己。
因为对他人的了解程度,远不如自己。
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过去如何,现在如何,希望未来如何,一幅幅清晰的画面,在眼前展开。这是直接体验。
看别人的故事,分析剧情、预测发展,是间接体验。
二者结合起来,是我每天都在做的脑力锻炼。
是的,我不仅锻炼体力,也锻炼脑力。
我希望自己是全面发展的优等生。
很多人都想改变,却未必如预想般发生。
原因很简单。
要么是外部压力不够,要么是内驱力不足。
而引发改变的,要么从认知开始,要么从行动开始。
我也有很大的压力,比如疫情,难道我一个人生活好了就可以?外面的世界呢?不可能不接触。
本来,我今年要组织的旅行很多,尼泊尔禅修、伊朗和土耳其、菲律宾薄荷岛潜水、邮轮上的学习、小岛上的精力管理,但现在,这些全都要搁浅,包括我本人,也以封闭为主。
怎么办?
改变。
变外部活动为内部活动,在家里心游万仞。集中时间大量阅读、看电影看剧、练习摄影。
而努力地做这些,也并不是完全基于压力,是发自内心地喜欢,是哪怕牺牲一些创收时间也要沉潜其中、但愿脱胎换骨的渴望。
为什么还要脱胎换骨?
是的,因为现在还不够好,还想要继续进化。每天自省,知道自己的短板,想要弥补。感觉自己对生命的体验不够深刻,所以要用很多的故事来补充自己的经历。
累到精疲力尽,然而喜悦。
生命只有一次,我想淋漓尽致。
这是我近些年来,最为重要的认知。
很多人仍然在浑浑噩噩地活着,仿佛没有灵魂。
他们也并不想要灵魂,因为拥有灵魂的过程,非常痛苦,要和外界撕扯,要和至亲的人争夺——假如他们不支持自己,而在这个新思想不断涌现,新旧观念强烈交锋的时代,这种血淋淋的战争,每天都在发生。
我曾经匍匐于泥泞之中,想要放弃,因为选择和自立都太难。
但最终还是活成了斗士。
3
生命与生活的交缠,我过往就明白,也曾经将二者 分开,但现在,浑然一体,就好像工作与生活无所谓平衡,因为二者为一。
一,是融溶,是不区分,是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是人剑合一,对自我的接纳,对世界的敞开。
有时候,从梦中醒来,我仍然会觉得恍惚,我是谁,身在何地,生命如此神奇,我将来总要归去,所有的人都要归去,然而今天,人与人相会、每个人都是那样复杂的系统、世界也是复杂的系统,再加上时间维、空间维,眼睛若能望穿,其实,也就明白,何者可舍,何者可留。
很多事,如果明白了,就再也回不去,也不想回去。
就像穿越了黑暗的洞穴,到达了光之所在,就再也无法忍耐那种蒙昧无知的状态。
我看到很多人都在说想要改变,却既不清楚自己要的到底是改进还是坠落,也不明白从何处按下改变的按纽。
疫情,是个灾难,但同时也是契机,有人昏天暗地度过,有人思考人生锻炼技能。
它,会不会成为改变的按纽呢?
无论在何种时候,知识都是进化的阶梯。
在还拥有充沛精力、大好时光的此刻,通过学习、成长,让生命绽开如千瓣莲花,在花瓣的最中央,是至真至纯的莲心,它不是一个结果,它是一个不断探寻的过程,传说中它在彼岸,然而必须经过各种试炼,才会懂得,其实,它盛开在开始的地方。
我将越走越远,向更遥远的四方,同时也越走越近,向我当初出发的原点,但我不是回到原点,而是到达原点的上方。
在这条长路上,有幸遇见你们,与你们同行,感受着一路上点点滴滴的欢笑、鼓励、支持,想对你们衷心说声: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