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的野生山茶油(史话木子熟了关于野生山茶油的文化故事)
5年的野生山茶油(史话木子熟了关于野生山茶油的文化故事)到了寒露,上山摘木子也只是我其中的一个目的,最重要却也是瞄准了山上的野果好吃,你瞧野生的牛卵坨(学名八月瓜,长的很像男性生殖器)熟了 ,裂开又滑又嫩,香甜可口,野萝卜(一种很想的藤类根生植物,很像是人生)也香了大了挖回家炒个腊肉能吃五碗饭一餐,冇楂也又红又粉了边摘边吃,野柿子红彤彤摘了放在家中石灰里泡几天也是美味了。大人抢摘木子,攀了这个棵树,又爬这棵树,小孩子们在抢着野果子,吃了这个兜了那个,这完全由大自然天生天长赐予的丰收,让每一个人都陶醉满足了。我那时候对木子树有特殊的感情,因为在清明前后,木子树会长出一种果实"茶苞",未成熟时是红色或者是绿色,成熟后会脱一层皮,里面的肉质呈银白色或者白色,根据不同的果实味道各有不同,肉薄的吃起来香,肉厚的吃起来水份很多,而且脆,把这种果实串起来晾在家里一段时间后有点蔫的时候吃起来味道更好。也叫木子苞,山茶苞. 叶子在春季长嫩叶的时候会变异 变厚为茶
《山海经》绪书记载:“员木,南方油食也”。神医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茶油性偏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治肝血亏损,驱虫。益肠胃,明目”又云“茶籽。苦含香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病垢。”。李艺泓文章记载“赣南山村,寒露而摘木子,两个字:好玩”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农民做事和天合作,看得都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就像是八卦,每一个节气的寒热阴晴雷公闪电雨大雨小就像是卦象,指示出一年的气候变化。“寒露到哩,秋风吹来,坎个扁篓,全村上山,山歌唱起,木子收来,多多榨油,哈嘿宝贝,食到明年,用到后年”。寒露的木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山茶油,是最有油的,因为这个节气暑气没了,秋气浓了,露水降了,山中天然生长的木子熟得透而饱满,外壳都是桃子一样红,油光铮亮,所以含的油也多,质量也最好。过了寒露之后木子就要成熟的掉到地上了,摘起来不方便,看也不好看,油量也会被树重新吸一些回去,因此每年到了寒露边,全村全乡的人都会上山摘木子。
我读高中以前,每年到割稻子,摘木子的时候都会有农忙假,一边为得是老师可以回家农忙,另一边则是放孩子们回去帮父母干活。我记得那时候每一次农忙假,老师都会给我们布置一个任务,比如割稻子的农忙假,我们每个小学生放假回来都必须交10斤谷子,而且规定这些谷子必须是田里割完稻子,从落下的零零星星的稻穗里捡的。要是放摘木子的假,那么学校就会规定每个孩子都必须得交5斤木子,这些木子也必须是别人在树上摘过了之后我们捡剩下的。
据说这个传统还是大集体时代留下来的,不管什么渊源,学校这样做的好处很多,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劳动力,还有实践能力,使我们成为孝顺父母热爱劳动的孩子。另一方面我们所上交的谷子、木子也可以用来改善学校老师的生活,有了我们的谷子,老师就可以不用从家里带米来学校了,有了木子就可以不再买油了,可以多买点好菜改善下生活。在那个老师工资低的时代,没有伙食钱的时代,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我们也乐得如此。当然,老师们自己也是农民,家家都要农忙,都要搞生产,不放假稻子没中,谷子没收,木子被人偷了怎么办?他们老婆孩子天天要骂人的。
而我们小孩子每到这个时候是最欢喜的,回家头几天干农活,剩下的时间都是玩。农忙假主要按水稻种和收的时间放。上半年的农忙假,我们不用交谷子,但是会被家里扣得紧紧,一天到晚帮家里干农活,累得个死去活来,“九岁九连欠,十岁会啼天”九岁以下的孩子翻了天掀了地的玩都没人管一下,十岁以上的孩子就会当着半劳动力,被父母压着割鱼草猪草放牛放鹅放鸭子喂猪,挑秧割禾伸禾把打谷子晒谷子翻谷子样样得干。我是从八岁开始干一点活的,只要是暑假负责鱼草和牛,插秧时挑秧,收割时伸禾把,比其他孩子干得少得多,剩下的大多数时间都被我飞天打石,无拘无束的玩掉了,也从来没有读书学习的概念,因此每到老师检查作业我就一身的汗。
到了下半年的农忙假,我们要交谷子或木子了,但实际却舒服的很,因为那时候秋天已经来临,天气舒服的很,山上的各种野果子全熟了,水田里的泥鳅也长肥了,河里的鱼也很好抓,要是稻子收回来了,那些稻草就像是金丝被一样,我们在稻草垛里打滚翻筋斗,拿稻草扎秋千绳,然后绕到学校的房梁下面一荡就能荡一天,玩得连回家吃饭都忘了。
我们还会拿这些稻草当引火,把别人家地里的番薯芋头什么鬼东西能烧能烤了吃的都挖出来,拿上一大把稻草再捡些硬的耐烧的硬柴火,跑到河边或者直接就在田中间给烤了。那会儿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烤出来的那东西就是香就是好吃,吃得嘴里乌漆麻黑都还要吃。至于要交的东西,早被大家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一到快上课的前一天,我们肯定会偷偷的把自己家里的谷子木子给偷出来装进袋子里,第二天早上一早就哧溜一下跑到学校去了。当然放假那几天我们也基本被父母赶上山了,成群结队的,从这棵树到那棵树,从这个山头到那个山头,累的跟猴子一样。
其实摘木子,我是挺喜欢的,因为一到这时间,虽说是各摘各家的,却是全村上山大兵团作战,漫山遍野都是人。人人背着竹篓子或者挂着布袋子、改装过的蛇皮袋,拿着镰刀,一个个上树下树,好不矫健,还有唱山歌的,嫖婆娘的,木子被偷了骂娘的骂别人老婆的,木子产量高高兴的喊“哦嚯诶”的,还有说着各种荤段子黄笑话的,还有隔着山喊话开玩笑的,好不热闹啊。
我那时候对木子树有特殊的感情,因为在清明前后,木子树会长出一种果实"茶苞",未成熟时是红色或者是绿色,成熟后会脱一层皮,里面的肉质呈银白色或者白色,根据不同的果实味道各有不同,肉薄的吃起来香,肉厚的吃起来水份很多,而且脆,把这种果实串起来晾在家里一段时间后有点蔫的时候吃起来味道更好。也叫木子苞,山茶苞. 叶子在春季长嫩叶的时候会变异 变厚为茶耳,也叫“猪耳朵”,木子 耳 凉耳朵.味道和茶苞一样。清明节扫墓时,一路上吃这个能吃个饱,在零食不多的年代这是无上的美味,没有人会忽视和拒绝。
到了寒露,上山摘木子也只是我其中的一个目的,最重要却也是瞄准了山上的野果好吃,你瞧野生的牛卵坨(学名八月瓜,长的很像男性生殖器)熟了 ,裂开又滑又嫩,香甜可口,野萝卜(一种很想的藤类根生植物,很像是人生)也香了大了挖回家炒个腊肉能吃五碗饭一餐,冇楂也又红又粉了边摘边吃,野柿子红彤彤摘了放在家中石灰里泡几天也是美味了。大人抢摘木子,攀了这个棵树,又爬这棵树,小孩子们在抢着野果子,吃了这个兜了那个,这完全由大自然天生天长赐予的丰收,让每一个人都陶醉满足了。
当然摘木子也有风险,一是,被蛇咬,这个季节竹叶青蛇是最喜欢盘在木子树上的,因为浑身都是绿色伪装的特别好,不少人吃过亏,只看到了木子,没看到蛇,等你靠近时,扑上来一口,处理不及时,手指就会没了,村里因此断指的不乏其人。不过好在山里人多少有点经验,赶紧吸出毒血,然后洗净,再找抓蛇的给蛇药(去医院打解毒针的少)。这里还有个有趣的传说,说竹子是竹叶青的祖宗,要是被竹叶青咬了,处理完伤口,最好顺手砍一根小竹子,这样就会断了竹叶青的命,是真是假不知,但世世代代大家都会这样做。
危险二是从木子书上掉下来,野生的木子树都很小,极少有两个碗口粗的,可站在树下是不太好摘的,大家又不愿意用勾镰伤害树枝,怕来年减产,所以只要能爬的都会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这时候都会变成上树的好手。按理来说木子树小会承受不住人的重量,但神奇的是这树却坚韧异常,长得慢必然长得结实紧密,所以坐在一个大人坐在细细的树枝上荡啊荡也很少断。
只有极少数人自己没注意一脚踩空,从树上掉下来,或者攀得太尾,一下子遛下来。运气好的扑腾一下就起身了,运气不好的掉进荆棘丛里,挂的脸烂鼻烂,好半天才能摆脱,要是运气再差点出了很多血,那就赶紧拿刀到木子树的树干上从表面刮下一层灰,敷上去立马止血,而且不会发炎感染,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不知道,但从小到大村民都这样用,也的确是止血的灵丹妙药。上了灰,要不是什么大伤,只要还能动,肯定休息片刻就起身,继续摘,因为上了山可不愿意放过这么好的东西,回家养伤什么的基本不存在,油润饱满的木子才重要。干着干着,又沉浸在摘木子的喜悦里,早把伤痛忘了。
摘完木子,一般都是用蛇皮袋子扎好口,又或者集中到空地,倒进箩筐里,翻山越岭,一担百来斤的往家里挑。回到家中趁着太阳好,赶紧将木子摊开,暴晒,晒到一个个木子自然的从里面爆出来,拿在手上咔咔响,就讲壳和籽挑了去老榨油坊榨。在水车推动的巨大的油槽木金黄色的木子油出来,木壳则和稻草一起变成饼。油是无比金贵的宝贝,木饼也可以用来烧,用来当肥料、杀虫、或者药鱼、药泥鳅黄鳝的环保的药引子。不过,这些已经是快20年前的场景了。现在小孩子都不太山上玩了,一是整天电视手机,二是谁家的孙子都是宝贝疙瘩生怕走远了不安全。好在,大人们上山抢收木子的热情却经久不衰,只要在家的能动的,年年的寒露还必然会上山。
这几年在外面,虽然很多地方都说是有野生山茶油,实际大多都是开了山,引进了新茶籽批量化种植,施了化肥除了杂草种的,三五年有出茶果了,效率很高。但实际上真正纯正的野生木子油却是越来越少,树长慢,产量低,都在杂草荆棘丛或者荒芜的梯田旁,零零散散的冬一棵西一棵,品质当然极好,却是有价无市,东西也越来越金贵了,价格都张到吃不起了,最重要是还没得卖,有时候上农户家求个几斤都是给你面子。“上了十天山,赚了半年油”,木子油贵,摘木子的人多,自家的木子山常常被人偷,于是去别人山上捡。捡个十天半个月,一百二十斤木子不去壳能打四五斤油,摘个四五担甚至几十担木桃打个四五十斤油,家里有点事情既能药用又能食用,存着真是宝贝疙瘩。
木子生长又分大年小年,轮流着来,今年大年长得好,明年小年就收成差,几百年数千年来这个规律从未变过。所以,我家木子大年时能打二三十多斤木子油,遇到小年五六斤就算不错了,平时炒菜根本不舍得用,都留着浸豆腐乳(山茶油豆腐乳是极品,吃了难忘),煲骨头汤。或者家人上火了,口腔溃疡了,生病了,拿一点做药引子,效果奇佳。
当然,这个药用的功能可不是我说的,作为南方最为古老的食用油,早在公元前三世纪的《山海经》绪书就有记载:“员木,南方油食也”。这里所说的“员木”即油茶;《本草纲目》也记载:“茶籽,苦寒香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疾垢……”;《纲目拾遗》的记载则是:“茶油可润肠、清胃、解毒、杀菌……”;《农息居饮食谱》也记载:“茶油可润燥、清热、息风和利头目……”;而《天工开物》的记载则更提到:“茶油可明目亮发、润肺通便、清热化湿、杀虫解毒……油味甚美……”;甚至《农政全书》还说:“茶油可疗痔疮、退湿热……”,所以说,野山茶油是营养价值极高的纯天然绿色食用油,真正的“油中珍品”,“油中良药“”
这里还有个牛逼的传说,相传元末年间,老朱朱元璋被陈友谅军队追杀到江西的一片油茶林,正在油茶林中采摘的老农见此状况急中生智把朱元璋装扮成采摘油茶果的农夫,幸免一劫。老朱深切的称老农为救命“老表”。老表见他遍体是伤。用茶油帮他涂上。不几天他就觉得身上的伤口愈合、红肿渐消,于是他高兴的称此油茶果,是“上天赐给大地的人间奇果”。
后来他在老表家休养一段时间,便秘又有好转,得知这是每天吃茶油的缘故。从此,老朱与茶油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统一天下后,将江西茶油封为“御膳用油”。因明朝皇帝对茶油的喜好和重视。各大神医对茶油进行了深究,前面已经提到了。后来江西各地均把茶油当作上等贡品进献于朝廷,皇帝大悦,并赐封为“御膳奇果汁,益寿茶延年”!足可显示享用茶油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当然,自古以来,木子油在我们这个深处赣南深山里的村子而言,还有个最为宝贵的用途,也是许多老人不愿意卖油的原因,因为木子油给女儿、儿媳妇坐月子是最好的,一是可以炒菜,吃了安神静气,防止熬夜上火;二是炒菜口感好,能让清淡的月子菜变得有独特的味道;三是给刚刚出生的小孩子,每天洗澡滴几滴在洗澡水里,小BB身上会很光滑滋润,不长痱子,不容易感染。我出生之后便是得到了山茶油的长久滋润,每天都在滴了山茶油的水里洗汤(客家人对洗澡依然保留这个古老的称谓),使得后来连青春痘也极少长,皮肤黝黑但非常健康。我女儿出生至今,五年里,木子油抹身子,抹屁屁也从未断过,效果很好。这不,从去年开始,我母亲又在为我们未来可能的二胎囤油了。
谁家有孕妇或者坐月子的,或者小宝宝护肤的也可以学学我们哈,真正的几代人亲身验证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