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为什么打黄维(周希汉骄傲回忆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为什么打黄维(周希汉骄傲回忆淮海战役)但周希汉借口送客,脚底下抹油,跑去参加了黄麻起义,第二年参加了红军。周希汉的"傲"是骨子里天生的。1913年8月,周希汉出生于湖北麻城。佃农周祁耀40岁才续香火,三代单传,自然呵护备至,勒紧裤腰带送他读了3年私塾。周希汉13岁那年,家里为他定了一门亲事,选择一个良辰吉日给他们成婚。"傲将"周希汉没有能力就没有个性,可是以"傲"闻名全军的并不多见。韩先楚被誉为"战将",抗日、解放、三八线无一败绩;曾思玉被称为"福将",大小几百战生死50多次却没有受过一次伤。恃才傲物的名将不在少数,可是被称为"傲将"的,唯有周希汉。
百年百将105:周希汉作者:相忘于江湖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谁是我军最能打的将领?
大将徐海东被称为"徐老虎",彭绍辉、贺炳炎是著名的"独臂上将"。战无不胜的东野三纵韩先楚人称"旋风司令",刘震的二纵在东北歼敌数量第一。崛起于大小杨湖的"疯子"王近山,被誉为二野"朱可夫",三野张仁初也有一个外号"张疯子"。
有一位开国中将,名气不那么响亮,但在抗日战争立了大功,又在解放战争击毙和俘虏9位中将、55位少将,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记录,他就是称为"傲将"的13军军长周希汉。
"傲将"周希汉
一、徐帅眼里的"瘦子"周希汉没有能力就没有个性,可是以"傲"闻名全军的并不多见。
韩先楚被誉为"战将",抗日、解放、三八线无一败绩;曾思玉被称为"福将",大小几百战生死50多次却没有受过一次伤。恃才傲物的名将不在少数,可是被称为"傲将"的,唯有周希汉。
周希汉的"傲"是骨子里天生的。1913年8月,周希汉出生于湖北麻城。佃农周祁耀40岁才续香火,三代单传,自然呵护备至,勒紧裤腰带送他读了3年私塾。周希汉13岁那年,家里为他定了一门亲事,选择一个良辰吉日给他们成婚。
但周希汉借口送客,脚底下抹油,跑去参加了黄麻起义,第二年参加了红军。
1930年,麻城独立团并入红13师38团,周希汉任青年团团委书记。报到当天,周希汉见到了总指挥徐向前,徐总指挥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字"瘦":身材太单薄了。
可是,当时17岁的周希汉却以为"将在谋而不在勇",诸葛亮、庞士元弱不禁风,可是却比关羽、张飞更能打胜仗。徐向前听完这一番话,对这个瘦小子刮目相看。
1931年5月的一天,周希汉给告知,有人揭发他是富农,保卫局给了他一张路条,告知可以返乡生产,沿途放行。周希汉哪咽得下这口气?跑了好几个月,到底从麻城苏维埃开出了贫农证明,满怀希望回到到部队,暂时到伙房帮厨。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又是徐向前得知缘由后,把他留在机关里当书记员。红军时期,周希汉任红9军、红31军作战科科长、教导营营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徐向前
二、刘伯承眼里的"常山赵子龙"全面抗战时期,在刘伯承、徐向前麾下,周希汉崭露头角。
担任129师386旅参谋长之后,周希汉迎来了第一个巅峰。386旅战斗力就不用说了,日军坦克上写着"专打386旅",美军顾问卡尔逊说"386旅是中国最好的旅"。
参谋长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活儿,仗打得不好有很大责任,仗打好了是主官的光荣。作为藏在陈赓影子里的周希汉,不光是一个参谋长,很多时候甚至代替陈赓指挥部队。
在太岳,周希汉率领16团屡次奇袭日军,给日伪心里埋下阴影,所以这首唱给日本人听的歌谣就在太岳山区流传开来:你听清,太岳山上有陈赓;你别捣蛋,让你碰上周希汉!
1940年9月底,百团大战第一阶段,周希汉奉命奔赴前指驻地石拐镇。
周希汉和陈赓在榆社城上
半路上接到情报:两路日军正在直扑羊儿岭。周希汉敏锐地察觉到,八路军前指彭、左,北方局机关,以及129师刘邓,很可能就在羊儿岭附近。紧接着情报又来了:榆次的日军也向羊儿岭而去。周希汉的冷汗都出来了,马上命令转道羊儿岭!
几位团干部再三提醒,陈赓的死命令是石拐镇、违者枪毙。但是周希汉不为所动,严令部队急奔羊儿岭。果然,半路上遇到129师警卫营求援的通讯员。此时,刘伯承只有一个警卫营。
刚刚拿下主阵地的日军正要向山下攻击,背后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刘伯承看到远处一哨人马飘然而至,这才舒了口气,对政委和彭总说:"这下好了,我们的常山赵子龙到了。"
1940年8月20日,周希汉在山西寿阳羊头崖红洼村作战前动员
三、陈赓麾下的旅长,干掉蒋军中将旅长到了解放战争,周希汉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10旅旅长。
周希汉以一旅之力大发神威,活捉敌中将7名击毙2名,此外还毙俘敌少将55名。这9名倒霉的敌军中将还真的没有无名鼠辈,可都是小有名气,他们都是谁呢?
周希汉的第一个手下败将,是中将旅长黄正诚。
1946年9月,解放战争开打3个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在陈赓指挥下将敌27旅和167旅包围在浮山一带,同时布置队伍打援。陈赓的老同学、黄埔一期的胡宗南也非常配合,急令第1军第1旅前往救援,这支部队也被称为"天下第一旅"。
之所以敢叫"天下第一旅",还是因为敌军讲究"论资排辈",等级森严。
首先人多,黄正诚整1旅有1万多人,兵力是1个师的规模。其次历史渊源很深,可以追溯到北伐时的第1军警卫团,是嫡系中的嫡系、王牌中的王牌。第三武器装备优良,都是七年以上老兵。
正因为如此,这个"天下第一旅"的旅长都是中将,团长都是清一色的少将,比普通部队高两级。加上黄正诚先后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德国陆军炮兵学校,被誉为"百战百胜"。
遇到陈赓和周希汉,"天下第一旅"歇菜了。这个中将旅长当了俘虏还不服气,对周希汉和陈赓说:"如果按照操典摆开阵势,你哪是对手?"呆板如此,想不败都难。
抗战时期的陈赓、周希汉
四、生擒"小蒋校长"1947年9月,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陈谢大军挺近伏牛山。
挺进豫西,10旅旅长周希汉随29团偷渡黄河,命29团团长吴效闵石头山。吴效闵端起冲锋枪头第一个冲锋,旅长周希汉也拿起冲锋枪跟在后面。不到3小时攻克石头山。
这年冬天,周希汉带领10旅单独攻打郏县,1个旅干翻敌军2个师,俘虏敌15师中将师长武庭麟、整3师中将师长李铁军,此战精彩至极,被誉为机动歼敌的典型范例。
1948年3月,陈赓和周希汉卷土重来,二打洛阳。
陈赓和周希汉等战将
洛阳警备司令邱行湘毕业于黄埔五期,由于平时喜欢刻意模仿蒋校长,被送外号"小蒋校长"。此君在四平战役中大显身手,被他心目中的偶像蒋校长称赞"邱老虎"。
可是这次遇到"大师兄"陈赓和"傲将"周希汉,注定了阶下囚的下场。
邱行湘上任洛阳之前正在操办婚事,结果41岁还没成家也没"成仁"却成了俘虏。在电视剧《特赦1959》里,他又和"大师兄"陈赓在功德林见了面,彼时陈赓已是开国大将。
1959年,由于改造中表现突出,52岁的邱行湘第一批被特赦,回到老家江苏当了文史专员,两年后,54岁的邱行湘与30岁的女子结婚,也算善终。
邱行湘
五、打垮黄维,击毙熊绶春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了,中野4纵参与围歼黄维。
中野7个纵队和几个独立旅一共不到15万人,大多数纵队只有1.3万人,多的也不过2.5万人。但是因为陈赓4纵没有挺近大别山,实力还在有3.1万多人,是中野独一份的实力派。
黄维在双堆集最后一个据点就是杨围子,由敌熊绶春的14军军部和10师、85师残部。第14军也是嫡系部队,装备好战斗力强。但是在中野的逐渐推进下,最后也只剩下几个村子,看到遍地的死牲口、饥饿的士兵,熊绶春拒不投降。周希汉把壕沟从东、北、西三面,挖到杨围子跟前。
1948年12月11日,交通沟网终于把熊绶春14军围在了中间。
下午4时最后的进攻开始了,不过十几分钟杨围子就被解放军占领。
周希汉
周希汉和10旅先是西攻砀山、东斩津浦,阻敌滞敌,连克李围子、沈庄、杨围子,达到这个份上居然还留了一手:豫西10旅留守处和教导队3000生力军,在12月13日进攻黄维兵团最后一个据点杨文学庄时,发挥了奇兵作用,黄维兵团全部被歼。
虽然没有能够活捉黄维,可是周希汉击毙了敌14军军长熊绶春。晚年提到淮海战役,周希汉不无骄傲地和人炫耀:"虽然黄维这老小子不是我们旅捉的,但也是被老子打垮的。"
周希汉如此"骄傲",后来也是名声大噪,一次陪总理接见外宾,总理如此介绍:这是海军参谋长、海军专家周希汉。"希汉"的意思,就是"少有的英雄豪杰"。
1988年11月7日,75岁的周希汉与世长辞,但留下"猛虎"13军。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