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蟑螂对自己的孩子有感情吗(当孩子害怕蟑螂时)

蟑螂对自己的孩子有感情吗(当孩子害怕蟑螂时)我:哦!那你是雕像吗?可可:如果是不会动的雕像它们就敢。我:哦!蟑螂小朋友好像也不会咬人,你为什么怕蟑螂呢?可可:我怕它们爬到我身上。我:可是我好像没有看到过蟑螂爬到人身上呢。人这么大,蟑螂那么小(边用夸张手势比划大小的动作),如果蟑螂过来,我们可以拿起鞋子就拍死它呢(边说边拿起拖鞋做拍死蟑螂的动作)。所以你说蟑螂小朋友敢爬到人的身上吗?

1、当孩子说“怕蟑螂”时,高情商妈妈的应对方式

晚上洗完澡,六岁女儿可可说:妈妈我想下去客厅(我们是复式房子,房间在楼上,客厅在楼下)看会电视。我说可以。可可说:但我不敢自己下去,妈妈你陪我去可以吗?

我:可以。

到了客厅,我闲聊一般问可可:你为什么不敢自己在客厅看电视呀?

可可:我怕有蟑螂。

我:哦!蟑螂小朋友好像也不会咬人,你为什么怕蟑螂呢?

可可:我怕它们爬到我身上。

我:可是我好像没有看到过蟑螂爬到人身上呢。人这么大,蟑螂那么小(边用夸张手势比划大小的动作),如果蟑螂过来,我们可以拿起鞋子就拍死它呢(边说边拿起拖鞋做拍死蟑螂的动作)。所以你说蟑螂小朋友敢爬到人的身上吗?

可可:如果是不会动的雕像它们就敢。

我:哦!那你是雕像吗?

可可:我假装下是个雕像哈~(说玩边一动不动地装成个雕像)

我:那我假装是蟑螂小朋友,我爬到你身上了哦~~

可可忍住笑,跟我玩我是蟑螂往身为雕像的她身上爬。

过了一会忍不住了,就哈哈大笑起来。

我:所以你说蟑螂小朋友敢往我们身上爬吗,如果我们不是雕像的话?

可可:不敢。

我:那你是雕像吗?

可可:不是。

我:那你还怕蟑螂吗?

可可:不怕啦,哈哈!

蟑螂对自己的孩子有感情吗(当孩子害怕蟑螂时)(1)

2、对比传统的错误处理方式

小孩:妈妈我不敢自己下去看电视

妈妈:有什么不敢的?真没用!自己去!

小孩:妈妈我怕蟑螂

妈妈:蟑螂有什么好怕的?胆子这么小,长大后能干什么?!

这个传统处理方式,错误在于:一是在孩子恐惧时没有给予心理支持和共情;二是不能引导孩子分析、解决问题,只会给予打击。

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会让孩子真的变坚强,只会让孩子继续保留内心对蟑螂的恐惧,而且还感受不到父母给到自己的支持,从而失去安全感;并且因为父母的打击而感觉自卑。

蟑螂对自己的孩子有感情吗(当孩子害怕蟑螂时)(2)

3、高情商教育孩子的方式要点

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用高情商的方式,以此为例,首先是要给到孩子心理支持,然后共情,最后是带着孩子去分析问题以及进行对恐惧对象的“脱敏”。

1)当孩子说害怕,需要父母陪伴时,父母尽量给予陪伴——即使父母觉得没有必要。因为孩子的世界跟成人不一样、而又特别需要成人的心理支持。幼年时因为父母陪伴和支持而建立起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会陪伴孩子的一生,成为孩子长大后在外冲锋陷阵的心理盔甲

2)无论孩子表达什么情绪,都要给予共情。情绪没有对错,即使是愤怒、害怕、悲伤等任何负面情绪。首先父母要接纳,然后带着孩子去感受这种情绪。最后再找合适的时机,去引导孩子分析这种情绪产生的缘由,并让孩子自己发现说,这种情绪是可以控制的。

也就是说,情绪只能“疏导”,不能强行否定和压制——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过于专断的父母,养出的孩子会更加叛逆的原因。

3)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引导孩子对恐惧物“脱敏”

“脱敏”是一种心理疗法,意为通过一系列不同强度的行为刺激让治疗对象逐渐消除对某物体或场景的恐惧、害怕心理。

例如本案例中,可可说害怕蟑螂爬到自己身上。那我就就通过扮演蟑螂往扮演雕像的她身上爬的方式,让她感受低强度的(即想象出来的)被“蟑螂爬”的“恐惧刺激”,过程中再加上引导她自己分析蟑螂敢不敢往人身上爬、以及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表演场景,给“蟑螂小朋友”赋予生动的拟人形象,让可可消除固有印象中对蟑螂的恐惧。

蟑螂对自己的孩子有感情吗(当孩子害怕蟑螂时)(3)

小结: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疗愈童年。

以上就是关于当孩子跟父母说ta害怕某物时,父母比较正确的应对方式。有句话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疗愈童年”。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那为什么有的孩子,即使父母双全、也一直陪在身边,但童年仍然不幸福?主要原因就在于父母日常跟孩子的相处和沟通并没有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采取正确的沟通及教养方式。

而好的教养方式,都是会关注到孩子的感受,也就是“高情商”的。而简单粗暴的传统教育方式,则不但不能解决孩子真正的问题,还可能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不被父母理解和重视,甚至还会造成更进一步的伤害——例如父母会因为孩子表达恐惧而指责孩子“胆小、没用”等。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爸妈们为了孩子付出再多也在所不惜。但是,父母们仍然要学习更科学的亲子沟通方法,让自己对孩子的辛勤养育能够得到好的效果,更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对待,成长为健康快乐的人。

与家长们共勉。

— END —

作者简介:可可小妈,心理学硕士,教育行业资深从业者。专注于儿童情商提升的研究和实践。

更多情商相关文章,点击以下链接 ↓

父母尊重孩子的感受,就是在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北京名校女硕士4天被骗75万: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您还不信吗?

“鸡娃妈妈”:比起激励孩子努力学习,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情商提升

看孩子打预防针时的反应,判断孩子是否具备情商

从小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高情商的孩子人生会更顺利

做智慧妈妈,把孩子受到的言语伤害,转化成宝贵的“情商课”

孩子无理取闹,正是提升孩子情商和增进亲子关系的最好时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