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农村创业需要注意哪些(家门口的34)
回农村创业需要注意哪些(家门口的34)去年,韩本林又流转了20多亩土地,继续投资了30多万元,修建二期钢架大棚10个,并向有关部门申请建造70立方的蓄水池两个,目前已经接近完工。基地的发展越来越好。作为返乡创业的典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栏目组来到韩本林的基地对他的创业之路进行了采访,2018年推出的系列报道《走,回家创业》中5月13日的报道《为创业者插上腾飞的翅膀》中就记录了韩本林返乡创业的历程。2017年12月,韩本林创建的"和平食用菌基地"被清镇市残联授予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荣誉。清镇市残联奖励了他5000元,希望他再接再厉,向地级、省级示范点努力。现在,韩本林成了载江村的财神爷,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通过开发"残疾人扶贫基地",以基地带动和辐射残疾人就业,逐步实现了残疾人扶贫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使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于是,
初见韩本林,就能强烈的感觉到他的眼神透露着一股精光,那是一种生意人的精明,也散发着一种从内而外的自信。
52岁的他,是一名肢体残疾人,7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右下肢肌肉萎缩残疾,20多年打工路上的艰辛与无奈让他尝透了酸甜苦辣,同时也练就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每次回家看望父母的时候,看到父老乡亲的生活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干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低收入传统农业,心中总是十分沉重。随着国家对农村的发展给予大量倾斜性的政策、以及各级对残疾人创业扶持的特惠政策。在外闯荡多年的他,敏锐的嗅到了农业产业发展、残疾人自主创业的好势头,看到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大趋势,也想到了自己村里的贫困老百姓,希望自己发展起来带动自己的家乡的百姓一起脱贫致富,争创残疾人自强自立模范。
2017年6月,韩本林带着两名食用菌技师,回到自己的家乡卫城镇载江村,准备开展食用菌种植创业。他先流转20多亩土地,投入约80万元,先修建简易活动房、蓄水池、电力设施、消毒的锅炉、冷库等设施和3000多平方米的钢架结构"平菇"种植大棚。
但由于到基地的路况差,自身资金出现缺口,对残疾人创业政策还不太了解,于是来到清镇市残联寻求帮助,在韩本林认真仔细的陈述了自己的创业规划后,大家感觉到他是一个思路清晰,有目标有计划的人,他希望自己创业成功后带领家乡贫困老百姓脱贫致富。
于是,我详细的给他介绍了我市特有的诚信贷款及残疾人创业的各项政策,并和他一起到基地实地查看,在现场,大家感受到想让山区的绿色产品走向城镇餐桌,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物流交通。于是,市残联积极协调卫城镇党委政府及交通、财政等相关部门,修建了组组通等基础设施项目,为产品的销售运输提供了保障。
作为农村三变改革的践行者,在基地取得实效后,抱着造福家乡贫困残疾人的初衷,韩本林采取了"自主创业 入股分红"模式,首批吸纳了10名贫困残疾人入股参加生产劳动和分红。每户残疾人家庭持有股份五千元,采取分红和按劳取酬并举,积极帮助他们走向脱贫致富之道。
罗科军和他的妻子就是首批入股的贫困残疾人家庭户,罗科军是载江村的残疾人专职委员,右下肢高位残疾,要靠双拐才能勉强行走,作为村残专员每年能拿到1200元的工作补贴,其他重活几乎做不了,靠妻子干点农活贴补家用,家庭生活十分困难,自从入股到食用菌基地后,两夫妻除了能拿到分红,还能每隔两三天在基地包菌包,每个月分红加生产劳动能收入3000多元,夫妻俩逢人就说,"老韩就是我们的活菩萨呀。"其他的还有部分没出门打工的健全人和残疾人也在基地打打零工,工资都是日结,在自家门口就有活干,就能赚家用,每个人心里都乐开了花。
现在,韩本林成了载江村的财神爷,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通过开发"残疾人扶贫基地",以基地带动和辐射残疾人就业,逐步实现了残疾人扶贫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使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去年,韩本林又流转了20多亩土地,继续投资了30多万元,修建二期钢架大棚10个,并向有关部门申请建造70立方的蓄水池两个,目前已经接近完工。基地的发展越来越好。作为返乡创业的典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栏目组来到韩本林的基地对他的创业之路进行了采访,2018年推出的系列报道《走,回家创业》中5月13日的报道《为创业者插上腾飞的翅膀》中就记录了韩本林返乡创业的历程。2017年12月,韩本林创建的"和平食用菌基地"被清镇市残联授予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荣誉。清镇市残联奖励了他5000元,希望他再接再厉,向地级、省级示范点努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6月,在清镇市残联的指导下,韩本林申报了贵阳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并获评,根据《贵阳市残疾人创业就业补助办法》有关规定,他共计获得了扶持资金105000元,过年前几天拿到扶持资金的他,第一件事就是马上买米买油去慰问在他基地工作的残疾人朋友们,并及时的给大家购买了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让大家暖洋洋的过了年。
现在,投资上百万、成千上万个花盆儿大小的平菇菌包、30多个大棚组建成的食用菌基地,是韩本林的创业成果。现在基地年产菌包40到50万袋,年产值约100万元,计划带动该村20个以上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及健全人就业,每年估算能给村民带来30到40万的就业收入。他还有一个梦想,就是拥有自己的食品加工厂,做成自己风味平菇品牌,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文/肖维)
#爱上多彩贵州##脱贫攻坚看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