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雕塑手绘(鼓浪屿插画师为白海豚制作卡通形象)
海豚雕塑手绘(鼓浪屿插画师为白海豚制作卡通形象)“大家对白海豚都很好奇,但是科普文章读起来又太闷了。” 从事插画工作的郑慧娴和另外3名小伙伴一起,决心为白海豚设计科普插画。他们一边埋头搜索相关资料、向专家学者请教,一边将严肃沉闷的文字知识转化成生动的科普插画。复杂的海洋知识,化作一个个卡通形象,将中华白海豚的习性、分布范围等知识点简单明了地呈现给读者。近期,这组科普插画将用来给小朋友作科普互动,还有可能在船舶、码头上作为宣传材料使用。“来厦门,如果只看到蔚蓝的大海,却不认识这些碧波中的精灵,就太可惜了。”郑慧娴说。(记者 刘少敏)
来源:台海网
郑慧娴和她的作品。(受访者 供图)
台海网3月12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咬着奶嘴的铅灰色白海豚,戴着春游帽的灰白海豚,打着领结的成年白海豚……中华白海豚成长期各阶段外形、色泽的演变,郑慧娴用一张长图插画就搞定了,其中点睛之笔当属“隐藏款”粉色白海豚——用年轻人熟悉的盲盒词汇,生动诠释了粉色白海豚是“脸红”导致的短暂现象。
郑慧娴1986年出生于鼓浪屿,她说自己从小就听着白海豚陪伴渔民出海归航的故事长大,见到它们便觉得有好运气,后来到轮渡工作更是可以“近水楼台先看豚”。
“大家对白海豚都很好奇,但是科普文章读起来又太闷了。” 从事插画工作的郑慧娴和另外3名小伙伴一起,决心为白海豚设计科普插画。他们一边埋头搜索相关资料、向专家学者请教,一边将严肃沉闷的文字知识转化成生动的科普插画。复杂的海洋知识,化作一个个卡通形象,将中华白海豚的习性、分布范围等知识点简单明了地呈现给读者。
近期,这组科普插画将用来给小朋友作科普互动,还有可能在船舶、码头上作为宣传材料使用。“来厦门,如果只看到蔚蓝的大海,却不认识这些碧波中的精灵,就太可惜了。”郑慧娴说。
(记者 刘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