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归根结底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的认识归根结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归根结底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的认识归根结底是从哪里来的呢)本文摘自《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韩庆祥著案例一:西红柿曾是可怕的“狼桃”。酸甜可口的西红柿,人们大概都喜欢吃吧。然而您可曾知道,人类发现它好吃,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呢!西红柿的故乡在南美洲的深山密林里。它那圆圆的个儿,青里透红的色泽,着实让人喜欢。但是,由于传说它有剧毒,食后必死无疑,所以当地人既不敢碰它,更不敢吃它,还给它取了一个十分可怕的名字——“狼桃”。16世纪,英国人俄罗达拉里公爵在旅行期间发现这种果实艳丽的植物,就带了几株回英国种在皇家花园,但只是供皇室贵族观赏。直到18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抱着献身精神决心要对它尝试一下。据记载,在吃“狼桃”之前,他写好遗嘱,穿好了入殓的衣服,吃完以后就躺在床上等着上帝的“召见”。结果,时间过了许久,这位画家不但没有死去,也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反而有利于身体健康。于是,“狼桃”可食而且鲜美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争相品尝它的美味。后来,科学家发

人的认识归根结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哲学有不同的回答。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主观唯心主义认为,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认为,人的认识归根结底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实践出真知。

我们要知道水的温度,就要用温度计测量一下;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和性质,就要进行试验,去变革原子;要知道人体的构造,就要进行人体解剖;要知道养育孩子的“痛”与“快”,就要亲自去生育、养育孩子,只有亲自生育、养育孩子的女人才能真正领略其母亲的不易。俗话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吃一堑,长一智”,等等,说的正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实际上,我们现在所吃的东西,有很多都是最初有人冒险实验尝试之后才知道原来它们是可以吃的;而那些不能吃的东西,也是早有人尝试之后才知道它们是不能吃的。鲁迅先生曾经赞扬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说他是让人佩服的勇士,因为螃蟹的样子颇叫人不舒服,没有点勇气是不敢去吃的。他还断定一定有人吃过蜘蛛,要不怎么知道它不好吃呢?这是很有道理的。

以下两个案例就说明了一个重要的认识论原理:实践是认识的真正基础。

案例一:西红柿曾是可怕的“狼桃”。酸甜可口的西红柿,人们大概都喜欢吃吧。然而您可曾知道,人类发现它好吃,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呢!西红柿的故乡在南美洲的深山密林里。它那圆圆的个儿,青里透红的色泽,着实让人喜欢。但是,由于传说它有剧毒,食后必死无疑,所以当地人既不敢碰它,更不敢吃它,还给它取了一个十分可怕的名字——“狼桃”。16世纪,英国人俄罗达拉里公爵在旅行期间发现这种果实艳丽的植物,就带了几株回英国种在皇家花园,但只是供皇室贵族观赏。直到18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抱着献身精神决心要对它尝试一下。据记载,在吃“狼桃”之前,他写好遗嘱,穿好了入殓的衣服,吃完以后就躺在床上等着上帝的“召见”。结果,时间过了许久,这位画家不但没有死去,也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反而有利于身体健康。于是,“狼桃”可食而且鲜美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争相品尝它的美味。后来,科学家发现它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极其丰富。今天,“狼桃”早已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人们重新给它起了个美妙动听的名字——“西红柿”。这就是“实践出真知”!

案例二:马铃薯曾是无人敢碰的“鬼苹果”。高产抗病的马铃薯原产于美洲,其命运同“狼桃”差不多。当时,人们认为它对人的健康有害,会耗尽土壤肥力,甚至还给它起了一个相当可怕的名字——“鬼苹果”。当时,法国有个叫安瑞•帕尔曼的农业专家,在战争中成了德国的俘虏,所以经常有机会吃到这种“鬼苹果”。他以专业眼光认定,推广马铃薯具有极大的意义。但是,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安瑞•帕尔曼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也未能取得明显成效。于是,聪明的他便用了一个办法:在一块贫瘠不堪的低产田里种上高产抗病的马铃薯,然后请求法国当局派一支全副武装的卫队保卫。当然,只是在白天看守,到了晚上,卫兵便撤了回去。越是神秘的东西,人们越想得到。几乎每天晚上都有人来“偷”马铃薯。不仅如此,他们还认真栽培、精心侍候,望眼欲穿地盼望马铃薯丰收。由于“偷”种者甚多,马铃薯的诸多优点很快被千家万户所认识。这也是“实践出真知”!

可怕的“狼桃”变为西红柿,无人敢碰的“鬼苹果”变为马铃薯,这个过程生动地说明了实践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实践,西红柿就不可能取代“狼桃”,马铃薯也就不可能取代“鬼苹果”。本来,可以食用是西红柿和马铃薯的一种客观属性,但是由于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没有去做“实践性体验”,结果人们都误以为它们有毒,对人身体健康有害,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不一致。后来,经过勇士们的亲自品尝、亲身实践,人们对它们才算有了一个正确认识:西红柿无毒,西红柿好吃;马铃薯无害,马铃薯营养丰富,从而使主观符合了客观。

本文摘自《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韩庆祥著

归根结底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的认识归根结底是从哪里来的呢)(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