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最新改进型消息(歼10升级面临痛苦抉择)
歼10最新改进型消息(歼10升级面临痛苦抉择)通过成飞公开的资料可以得知,歼-10B/C战斗机在使用了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之后,最大飞行速度下降到1.8马赫,与F-16战斗机相当。此外歼-10B/C还对雷达罩进行了减阻修型处理,内部换装了性能更好的相控阵雷达,并在机首位置增加了一套IRST光电观瞄设备,提高了歼-10的被动探测能力。歼-10B/C的火控系统也进行了升级,支持发射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包括鹰击-83反舰导弹、鹰击-91反辐射导弹、激光制导炸弹。改进型的歼-10战斗机虽然牺牲了速度,但是却拥有了更好的低速机动性能,可以执行空战、侦察、反舰、对地攻击等一系列任务,综合性能成倍提高。此外歼-10C已经开始换装推力更大的涡扇-10发动机,相比原来的AL-31FN发动机(最大推力125千牛),涡扇-10发动机的最大推力达到140千牛,让歼-10C的推重比得以提升,机动性更加强悍。
2004年歼-10A战斗机服役后,在演习中有过多次亮眼表现,一度将苏-27、歼-11A战斗机牢牢压制,然而随着重型战斗机部队逐渐熟悉了歼-10A战斗机的特点,新型的歼-11B战斗机开始参加演习,歼-10A的航电优势荡然无存,推重比、航程、载弹量的劣势愈发凸显出来,重型战斗机的部队开始重新掌握主动。针对歼-10A在演习中表现出来的弱点,成飞专家们开始着手研发歼-10A的改进升级型号。
至于如何升级歼-10战斗机,则成为专家们争论的焦点,有人认为应该学习F-16战斗机的升级模型,保持原有的气动布局不变,通过换装新型航电设备来提升性能,然后装备推力更大的发动机,弥补增加航电设备带来的推重比损失,这样做的优势可以快速完成研发工作,并直接对现有的歼-10A战斗机进行改装。而保守升级方式的缺点是换装航电设备只能提升战斗机的软实力,战斗机的飞行性能很难有明显提升,并且机体重量的增加,会加大歼-10战斗机的翼载荷,影响歼-10的瞬时盘旋性能。
而另一部分专家则倾向于对机体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并换装最新的航电设备,歼-10A原有的可调多波系矩形超音速进气道是改进的重点,这种进气道虽然拥有很不错的超音速进气效率,让歼-10A可以轻松飞到2.2马赫的高速,但是却存在重量大、结构复杂的缺点,而当时的枭龙战斗机已经开始使用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这种进气道使用设计好的鼓包来替代原来的一、二级可调斜板,降低了机体重量并简化了结构,专家们希望改进型的歼-10战斗机也可以使用这种进气道。
不过歼-10使用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也需要付出代价,那就是会影响歼-10的超音速性能,毕竟结构简单的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还无法完全代替可调多波系矩形超音速进气道,两款进气道在超音速进气效率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如何改进歼-10战斗机,是牺牲高速性能、还是保守的对歼-10进行升级?专家们面临痛苦的抉择。不过根据歼-10A在演习中的表现可以得知,2马赫的速度很少被用到,并且歼-10A加速到2马赫以上的极速,会急剧增加燃油的消耗速度,影响歼-10A原本就不十分充裕的滞空时间,而且歼-10A在研发时注定截击性能,对超音速性能有较高要求,如今歼-11B战斗机开始服役,空军对歼-10战斗机的截击性能要求并不高,更希望歼-10成为F-16那样的“多面手”,于是改进型的歼-10B/C战斗机,使用了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
通过成飞公开的资料可以得知,歼-10B/C战斗机在使用了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之后,最大飞行速度下降到1.8马赫,与F-16战斗机相当。此外歼-10B/C还对雷达罩进行了减阻修型处理,内部换装了性能更好的相控阵雷达,并在机首位置增加了一套IRST光电观瞄设备,提高了歼-10的被动探测能力。歼-10B/C的火控系统也进行了升级,支持发射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包括鹰击-83反舰导弹、鹰击-91反辐射导弹、激光制导炸弹。
改进型的歼-10战斗机虽然牺牲了速度,但是却拥有了更好的低速机动性能,可以执行空战、侦察、反舰、对地攻击等一系列任务,综合性能成倍提高。此外歼-10C已经开始换装推力更大的涡扇-10发动机,相比原来的AL-31FN发动机(最大推力125千牛),涡扇-10发动机的最大推力达到140千牛,让歼-10C的推重比得以提升,机动性更加强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