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唐朝七律压卷之作(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唐朝七律压卷之作(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按说刘长卿是盛唐的诗人,不过他的诗闻名于上元、宝应年后,因此文学史上把他作为中唐诗人。 据《新唐书·秦系传》记载权德舆说“(刘)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可见刘禹锡对于自己的五言诗非常自负。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他进士及第的时间有几种说法:开元21年(公元733年)、开元23年的进士、天宝8年前后 。李商隐有律体绝句《寄蜀客》:君到临邛问酒垆,近来还有长卿无?金徽却是无情物,不许文君忆故夫。近来还有长卿无,句式是:中平中仄仄平平,可知长是仄。

前言

很多朋友欣赏今人的五七律时,都喜欢指点中间二联的对仗,往往会有”不工“的意见。其实工与不工,在不同的诗人眼里标准是不一样的。大家仔细看一看古人的作品,会发现很多经典律诗的对仗并不甚”工“。

前几天参加了一个评比对联的活动,我发现自己评出的1、2等奖和其他评委没有一个一样的。少数服从多数,我评1等奖最后出现在3等奖,最后定下的1、2等奖都不是我的选择。

今天说到刘长卿,顺便说说诗中对仗的问题。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一直认为,可以入诗的对联才算得上好对联,所以别人追求的”工整对联“,在我眼里并不一定是好的对联。

一、刘长卿应该念作刘zhǎng qīng

按照习惯,还是先了解一下刘长卿这个人。刘长卿(约726 - 约786) 字文房,刘长卿 《酬包谏议佶见寄之作》诗中有句:高文不可和,空愧学相如。 相如指的是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刘长卿的名字应该因司马相如而来。

李商隐有律体绝句《寄蜀客》:

君到临邛问酒垆,近来还有长卿无?金徽却是无情物,不许文君忆故夫。

近来还有长卿无,句式是:中平中仄仄平平,可知长是仄。

二、自负的刘长卿

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他进士及第的时间有几种说法:开元21年(公元733年)、开元23年的进士、天宝8年前后 。

按说刘长卿是盛唐的诗人,不过他的诗闻名于上元、宝应年后,因此文学史上把他作为中唐诗人。 据《新唐书·秦系传》记载权德舆说“(刘)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可见刘禹锡对于自己的五言诗非常自负。

唐代范摅《云溪友议》中记录了他的自负:

劉長卿郎中,皆謂前有沈、宋、王、杜,後有錢、郎、劉、李。劉君曰:「李嘉祐、郎士元,焉得與予齊稱也!」每題詩,不言其姓,但「長卿」而已,以海内合知之乎?士林或之譏也。

这段话很像初唐四杰的杨炯,杨炯曾经耿耿于怀四杰的排名,说“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刘长卿则说,李嘉祐、郎士元算哪根葱?怎么能和我相提并论呢?刘长卿每次题诗,不写他的姓,指写“长卿”两个字,自以为无人不知。因此也受到一些人的讥讽。

宋徽宗时翰林学士叫王安中 ,偶然见到一个亭子上有题诗,落款写道”安中“二字,没有写姓氏。别人说这是河朔人何安中的字。王安中担心别人搞混了,还特意写了一首戏作《同名诗》题在后面:

蜀客更名缘好尚,汉臣书姓为同官。孟公自合名惊座,子夏尤宜便小冠。益号文章缘两李,翊书制诰有诸韩。二玄各自分南北,付与时人子细看。

汉代名臣杜钦与茂杜邺都字子夏;汉朝陈遵字孟公,有人与陈尊同姓同字,陈尊每次光临之处,满座惊动,被人称”陈惊坐“。唐朝有两个李益、两个韩翃。这些人分辨起来都有点麻烦,可是刘长卿不在乎,题诗就写“长卿”二字。

元朝的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也记录了此事:

长卿,字文房,河间人。.....至德中,历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岳鄂转运留后。观察使吴仲孺诬奏,非罪系姑苏狱,久之,贬潘州南巴尉。会有为辩之者,量移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

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诗调雅畅,甚能炼饰。其自赋,伤而不怨,足以发挥风雅。

权德舆称为"五言长城"。长卿尝谓:"今人称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李嘉祐、郎士元何得与余并驱"。

每题诗不言姓,但书"长卿",以天下无不知其名者云。

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记录了皇甫湜时代对于刘长卿的钦佩:

刘长卿,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皇甫湜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矣;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其名重如此。

唐朝七律压卷之作(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1)

三、刘长卿格律诗中的对仗

1、《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唐代宗大历13年(778年),诗人遭诬陷,贬官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马。有一天好友皇甫曾来“碧涧别墅”看望刘长卿。诗人写下了这首诗,《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中间二联的对仗有明显区别,颈联更为工整: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但颔联不算特别工整:古路--无--行客,212结构;寒山--独见--君,221结构。其中古路vs寒山、客vs君相对很工整,但是“无--行客vs独见--君”明显不太工整。而且,行客是偏正名词词组,见君是动宾结构。

不过仔细看一下古人五律或者七律的对仗,这种不是特别工整的“宽对”应用得非常多。我们再看看五言长城刘长卿的其他作品。

2、《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穆陵关在今湖北麻城,渔阳在今天津市蓟县。这首诗大约写于唐代宗大历五、六年间(770-771),刘长卿在湖南、湖北为官,遇到了一个北上去渔阳的朋友。当时安史之乱平定不久,渔阳作为安禄山的老巢一带, 满目疮痍,一片凋敝 。刘长卿诗中隐含着满腹的忧虑,告诫这位归乡之客。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也是一副工整的对联,楚地山色苍苍,而幽州(渔阳一带)连太阳透着一股寒气。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前四个字也算工整,战和家都可以作动词也都可以作名词,这里作名词相对。但是,后对残就不是太工整,也算宽对了。

后,表示时间,在这里是副词。残, 在这里是形容词,在古诗中常常和动词、形容词相对,例如:

雨中【寒】树愁鸱立,江上【残】阳瘦马嘶。 《寄题从兄坤载村居》唐·李咸用

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咏廿四气诗 立冬十月节》(唐·元稹)

古诗中“后”的这种宽对使用很常见,例如辛弃疾有五律:不见--三公--后,空长--七尺--强。后对强。

唐朝七律压卷之作(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2)

​3、《别严士元》

刘长卿曾经说过 “李嘉祐、郎士元何得与余并驱"。不过,偏偏有人认为可能是是李嘉祐的作品,至于作者到底是谁我们不去考虑,只看看这里的对仗: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这首诗中最负盛名的警句也是宽对: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其中”不见vs无声“明显是”半对“,见是动词,声是名词。 不见是偏正动词,无声是动宾结构。

工整的”不见“对仗如:餐霞人不见 ,采药客犹逢;西陵树不见,漳浦草空生。

工整的“无声”对仗如:薜萝枯有影,嵓壑冻无声;有泪皆成血,无声不断肠。

另外: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孤帆对万里,帆对里,也是一种宽对。

万里,对仗偏正名词也很常见:

悲生万里外,恨起【一杯】中;【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万里见秋色,【两河】伤远情。

唐朝七律压卷之作(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3)

结束语

工整与否,并不是格律诗中对仗的唯一标准,甚至不太工整的对仗要好于工整的对仗。同样,评价两副对联的质量高低,如果难以取舍,可以想象成律诗的中间一联,就能够感觉到一幅对联的好与不好。

前几天的那副上联是,秋红入画,还付乡书凭雁足。在众多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下联是: 流水知音,欲倾心曲绕琴台 。

武汉的黄鹤楼旁有知音文化公园,据说是俞伯牙与钟子期相遇的地方。我曾经几次登过黄鹤楼,俯首即可看到伯牙抚琴之处。上联“还付乡书凭雁足”接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之意,下联“欲倾心曲绕琴台”取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

不过,每个人的喜好、阅历、情感都是不同的,我喜欢的,未必大家喜欢。赋诗一首:

黄鹤楼高眼界开,龟蛇空锁大江来。烟波浩浩羁游路,芳草萋萋崔李才。

还付乡书凭雁足,欲倾心曲绕琴台。知音已去朱弦绝,鸥鸟机心早不猜。

@老街味道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陈子昂这首千古名篇是“抄自古人”吗?

您能把徐志摩《再别康桥》改成诗词吗?学会这几点其实也不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