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济南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老济南那些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们)

济南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老济南那些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们)还有电影院门前卖瓜子的、卖红心脆萝卜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小贩们将萝卜劈成条状,红心绿皮,像盛开的花,煞是好看。年轻的恋人,嚼着脆萝卜、嗑着瓜子看电影,也很浪漫。夜晚,街上传来“茶鸡子儿——热鸡子儿”的叫卖声,给那些睡觉晚的“夜猫子”送来夜宵。路灯下,还有飘着热气和香气的,卖馄饨和卖烫豆腐小摊儿。小孩子嘴馋耳朵尖,有卖好吃的准能听得见。听到喊“糖包——素包”,就缠着大人给买一只“糖三角”。听到喊“喝蜜儿的——柿子”,就跑到街口去看,卖柿子的小贩担着黄橙橙的、熟透的柿子,让贪吃的孩子们垂涎欲滴。小贩就说“快回家给大人要钱来买呀,喝蜜儿的,稀甜!”那时,干小买卖也讲诚信,不会短斤少两,以次充好,更不会卖假货。孩子买东西,需要找零钱时,都是交代的一清二楚,真的是童叟无欺,买卖双方,彼此信任。小商贩们很熟悉人们的需求。傍黑天,下班回家的人一进胡同口,卖酱油螺蛳的就吆喝上了“酱油唻——螺蛳”,许多人就

文/ 春江月明

说起咱老济南,就会记起那些肩挑车载,走街串巷的小商贩,耳边似乎听到熟悉的叫卖声。小商贩们所做的营生,从日常吃喝到针头线脑,从修修补补到理发刮脸,全是老百姓生活所需。这些人招揽生意,有的是靠嘴吆喝,有的是用某种工具,发出特殊的声响。坐在家中,留心一听,想买的东西、想办的事儿,就会送上门来,出门打个招呼,一切OK,得来全不费功夫。小商贩给咱老百姓的生活,送来很多方便,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走街串巷的身影,成为老济南市井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令我至今难忘。

济南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老济南那些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们)(1)

小时候,家里吃的青菜,都是在家门口买。每天早上,卖菜的小贩,挑着柳条筐,里面是摘得干干净净,摆的整整齐齐,水水灵灵的各种青菜。撂下挑子,一只手捂住耳朵,扯开嗓子,高声吆喝:“茄子黄瓜辣椒芫荽——黄芽白菜”。那边,卖豆腐的也挑着担子来了,小贩手拿一个长方中空的木头梆子,用木棍一敲,发出有节奏的、“梆——梆梆”的响声。家庭主妇们听见,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计,纷纷出门买菜。

最令我高兴的,是听见卖八宝粥的老人敲起的“当当”的小锣声。那老人身着白衣黑裤,收拾的干净利落,挑着两只高高的、包裹着白色棉套的木桶,盖得严严实实。掀开盖子,里面是热腾腾、香喷喷的八宝粥。只需花上三分钱,就能喝上一小碗。老人在粥中加了红糖,甜甜糯糯的,还有红枣、花生仁、瓜子仁、莲子、葡萄干,好喝极了!

小孩子嘴馋耳朵尖,有卖好吃的准能听得见。听到喊“糖包——素包”,就缠着大人给买一只“糖三角”。听到喊“喝蜜儿的——柿子”,就跑到街口去看,卖柿子的小贩担着黄橙橙的、熟透的柿子,让贪吃的孩子们垂涎欲滴。小贩就说“快回家给大人要钱来买呀,喝蜜儿的,稀甜!”

那时,干小买卖也讲诚信,不会短斤少两,以次充好,更不会卖假货。孩子买东西,需要找零钱时,都是交代的一清二楚,真的是童叟无欺,买卖双方,彼此信任。

济南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老济南那些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们)(2)

小商贩们很熟悉人们的需求。傍黑天,下班回家的人一进胡同口,卖酱油螺蛳的就吆喝上了“酱油唻——螺蛳”,许多人就会买来下酒。油油亮亮的螺蛳,装在用报纸糊成的三角形袋子里,还有几片用马口铁剪成的小铁片,用来抠螺蛳肉。

夜晚,街上传来“茶鸡子儿——热鸡子儿”的叫卖声,给那些睡觉晚的“夜猫子”送来夜宵。路灯下,还有飘着热气和香气的,卖馄饨和卖烫豆腐小摊儿。

还有电影院门前卖瓜子的、卖红心脆萝卜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小贩们将萝卜劈成条状,红心绿皮,像盛开的花,煞是好看。年轻的恋人,嚼着脆萝卜、嗑着瓜子看电影,也很浪漫。

除了五花八门的卖吃食的商贩外,还有推着货郎车,摇货郎鼓的货郎,车上挂着花花绿绿的绣花线,玻璃盒子里有各种纽扣,缝衣针和顶针儿,都是家庭主妇所爱,孩子们并不喜欢。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吹糖人捏面人的。一团糖稀在手里揉一揉,一吹就成了一只小老鼠和一只大大的油葫芦。老鼠的长尾巴搭在油葫芦上,是老鼠偷油的故事。各种颜色的面泥经手艺人搓来搓去,再用一只小签子给面人镶嵌上眼睛嘴巴,会变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特别是孙悟空和猪八戒,最受孩子们欢迎,赶紧跑回家找牙膏皮,来换面人。

济南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老济南那些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们)(3)

从事生活服务的小贩,比如磨剪子磨菜刀的,扛着条长凳,上面绑着块磨刀石,边走边喊“磨剪子来——戗菜刀”。还有“锔破”的,挑着担子,上面吊着个摆锤,来回摆动,敲出“叮当、叮当”的响声。各家将打碎的茶壶、饭碗拿来,锔破人用人工钻沿破损处钻眼儿,钉上扒锔子,再抹上腻子,又能使用数年。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就是说的这个行当。

动静最大的是修洋铁壶的,一边敲打着挂在担子前面的破壶,一边吆喝“焊——锡壶”,说是焊锡壶,漏碗、漏盆,只要是能锡焊的都修。还有修伞的,吆喝“修理雨伞旱伞 ——修补破伞”,当时用的都是纸伞和油布伞,伞面刷上一层桐油。需要修的伞,大都是撕破了,修伞师傅先粘上伞纸,然后刷上桐油。有的伞,年岁久了,桐油脱落,重新刷一遍桐油,修旧如新。

那时很多人家烧“大锅底”,做饭蒸馒头都得拉风箱,风箱里面靠鸡毛密封,把空气抽进来、送出去。鸡毛磨掉了,风箱就拉不出风了。这时候,就盼着听到“修理——风箱”的吆喝声了。修风箱师傅给密封板扎上鸡毛,风箱又来劲儿了,轻轻一拉,火苗就旺旺的,做饭不用愁了。

济南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老济南那些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们)(4)

那时各家都用煤粉掺上黄土打成煤饼烧,于是就有人从城墙根挖来黄土,拉车沿街叫卖。这些卖土人常常是些家境贫困的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几个人约合到一起,去挖土卖钱,或贴补家用,或赚一点儿零花钱。

给人印象较深的是收破烂的,挑着长把的柳条筐,吆喝“破铺衬烂套子、碎銅破铁、琉璃瓶子、牙膏皮子卖钱——换洋火”。小时候,不明白为什么把收破烂的叫“换洋火”的,后来才弄明白,换洋火就是换火柴,是一种以物易物的交易。解放前,老百姓生活贫穷,家里有点儿零星的破烂,也舍不得扔,就在家门口换几盒火柴。解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不舍得丢的,成了需要处理的废品。另外,火柴越来越便宜,也就没人用废品换火柴了。但是,收废品的人仍然沿用着旧时的吆喝,一喊“换洋火”,就知道收废品的来了。

还有许多市井叫卖声,也是咱老济南人所熟悉的:

“卖冰糕,香蕉牛奶新冰糕——”

“卖莲蓬,一毛(角)两个”

“卖小金鱼儿了嗨——”

“地瓜——热的” ……

如今生活在现代化城市的济南人,在大商场、大超市享受着购物的愉悦。足不出户,在“京东”“淘宝”“拼多多”下单,快递员很快就把东西送到家了。除了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的经营者,基本见不到走街串巷的叫卖人了。可是,老济南那些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们,带给老城的烟火气,却令人难忘。他们的辛勤劳动,除了谋生之外,也为咱济南人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为民生做出过贡献,我们不该忘记他们。

(插图绘画 王曙光)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