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发展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
文学发展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研讨会上,来自清华大学的卢晓霞、武汉大学的樊星、复旦大学的郜元宝、中山大学的张均等8位专家学者就各自研究的成果作主题发言,交流经验,分享研究成果。樊星表示,韩少功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他追寻楚文化的奇丽、神秘,以庄禅修身,在此起彼伏的“弘扬”与“批判”中,寻找错综复杂的传统文化之根,韩少功的作品呈现出一言难尽的丰厚底蕴。华中师范大学李遇春认为,韩少功的“寻根文学”创建了“文化—存在”叙事话语形态,既有中国本土文化视野,又有西方现代存在意识。他的作品中真实反映出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青年追求知识与进步的争分夺秒现代性冲动,在不断的艺术变化中塑造着复杂多变的“作者”形象。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民族的文化之根,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发起文学寻根,就是要明白我们从哪里来,还将走向哪里。”论坛组织者、湖南理工学院文学院杨厚均教授说。为了更好地发掘和研究地方特色文化,推动
路漫漫其修远兮,寻根文学再出发
全国学者在湘共研韩少功作品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学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3日讯(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田夏)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一股"文化寻根"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在众多的作品中,韩少功的中篇小说《爸爸爸》被很多人视为"寻根文学"作品的典型代表。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30余年后,韩少功作品研究专家相聚岳阳,试图重新找回文化之根。
今天,由湖南理工学院和汨罗市委市政府主办的“韩少功创作四十年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岳阳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各地的60余名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韩少功文学思想与创作历程,交流韩少功作品的研究成果。
研讨会上,来自清华大学的卢晓霞、武汉大学的樊星、复旦大学的郜元宝、中山大学的张均等8位专家学者就各自研究的成果作主题发言,交流经验,分享研究成果。樊星表示,韩少功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他追寻楚文化的奇丽、神秘,以庄禅修身,在此起彼伏的“弘扬”与“批判”中,寻找错综复杂的传统文化之根,韩少功的作品呈现出一言难尽的丰厚底蕴。华中师范大学李遇春认为,韩少功的“寻根文学”创建了“文化—存在”叙事话语形态,既有中国本土文化视野,又有西方现代存在意识。他的作品中真实反映出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青年追求知识与进步的争分夺秒现代性冲动,在不断的艺术变化中塑造着复杂多变的“作者”形象。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民族的文化之根,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发起文学寻根,就是要明白我们从哪里来,还将走向哪里。”论坛组织者、湖南理工学院文学院杨厚均教授说。为了更好地发掘和研究地方特色文化,推动文学学科发展,湖南理工学院在2017年成立了韩少功研究所,通过对韩少功作品的研究,释放师生对中国文学与社会的思想能量,发现、应对、回答中国以及世界文学的有关话题。近年来,该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扎根于深厚的湖湘文化传统,形成了屈原文学与屈原文化、文艺学学术史、洞庭湖区域文学艺术、湘楚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研究特色。
据悉,“韩少功创作四十年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还邀请了中国作协副主席、山东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黑龙江省作协主席迟子建前往岳阳采风、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