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怎么看江苏人(为什么江苏人基本认不到老乡)
浙江人怎么看江苏人(为什么江苏人基本认不到老乡)即使是记住了江苏13市的名字,同一个城市也有着进一步的分区。而对于不能熟记江苏地理的湖北孝感人民来说,想要分辨江苏医疗队,也是无从下手。从启动省内的一级预警时,各个市区单独拉响警报;到出发前往对口支援城市孝感时,出现许多以市、县为单位的医疗团队。“散装江苏”的称号,逐渐从小部分人的自黑,变成了登上热搜的地域梗。
一切还要从去年的大年三十说起,电影《囧妈》因宣布在网络免费首播,被院线联合抵制。
而在江浙沪电影人的联名抵制书中,唯独江苏省是以市为单位签名抗议。
就这样,在进入20年代的第一个新年,伴随着辞旧迎新的鞭炮声,江苏省打响了它“散装大省”的名号。
而在后来的防疫过程中,江苏省各个市县“单打独斗”的作风也一点没变。
从启动省内的一级预警时,各个市区单独拉响警报;
到出发前往对口支援城市孝感时,出现许多以市、县为单位的医疗团队。
“散装江苏”的称号,逐渐从小部分人的自黑,变成了登上热搜的地域梗。
而对于不能熟记江苏地理的湖北孝感人民来说,想要分辨江苏医疗队,也是无从下手。
即使是记住了江苏13市的名字,同一个城市也有着进一步的分区。
比如说,隶属于苏州市的昆山,就绝不会说自己是“苏州昆山”。
来自青伊湖镇的蔷薇村,也不可能在条幅上打上自己所属的区县。
而只有依靠江苏本地市民的指点,你才能拨云见雾,分清个大概。
“江苏开头的,一定是南京”
除了独自带上了“江苏省”头衔的南京市,在一系列的“散装江苏”梗中,各个地级市往往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一些“散装梗”写手,甚至根据各个城市的航运情况,做到了因地制宜。
江苏省的“散装”传统,一直可以追溯到秦朝末年。
到了如今,各个市以及区县之间,也依旧保持着经久不衰的“独立”作风。
因此在“散装省”的语境中:
江苏省,全称“江宁苏州社会主义共和市联盟”,简称苏联。是一个由96个区县,或815个乡镇组成的”联邦制“家庭。
“江苏联邦”地图
而在江苏省的“内斗大戏”中,首当其冲的就是12市,对省会城市南京的“联合排挤”。
南京市因为地处江苏西南角,靠近安徽,和其他江苏大城市联系相对不紧密,所以被赠与了“徽京”的美称。
这个梗的普及程度之深远,甚至给一些外乡人的常识造成了永久性的错乱。
并且借由评论区的解答,他可能永远也无法抹去这一伤痕。
当然,南京永远也不可能被开除“苏联”籍贯,毕竟“卖掉南京”是能让苏南、苏北“放下恩怨”的唯一话题。
苏南、苏北自古就各成一派,互相敌视。苏南嘲笑苏北经济差、脾气差;苏北觉得苏南心眼多、不靠谱。
“互不通婚”不只是老一辈的陈规旧俗,更是年轻人难以挣脱的婚姻枷锁。
甚至高铁站点的分布,都不支持这种跨越南北的爱情——从苏南到苏北,必须绕路到安徽境内。
而地图上赫然形成的C字型,让人怀疑南北之间隔着一堵柏林墙。
从苏北到苏南的高铁路线简图
但就算是排除了南京和苏北之争,同属苏南的“苏锡常”也常常看不上彼此。
江苏的这种“散装感”永远能无限的向下延伸,即使是同属一个市,不同的县乡也能争锋相对。
而之所以会形成“散装省”的局面,除了江苏历史上多变的区域划分,更多的还是因为相对均衡的经济水平。
在江苏,不仅13个地级市都进入了全国“百强市”,许多县、村的经济实力放眼全国,也是凤毛麟角。
但是江苏的经济水平强,并不代表医疗水平也强,省内最好的医院在全国也只排21名,何况还要面对返工潮后省内巨大的人流涌入。
而江苏省对口援助的城市孝感,却是全国第二大疫区。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
但是从市到区、甚至是一些医疗资源匮乏的乡镇,都有江苏医疗团队义无反顾的掏空自己、奔向孝感。
此时,津津有味的品鉴着各种“散装江苏”梗的人们,不只是为了图一乐,心里更是装着对江苏人的敬佩和心疼。
面对这样的江苏,孝感官博甚至学起了贯口,以适应江苏的内斗习惯。
然而就在本文截稿前!事情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有媒体发布了官方版本的“外省支援湖北对口支援表”,其中江苏省对口支援城市为黄石,而非之前流传的孝感。
对于这一安排,人们猜测或许是因为黄石的疫情较轻,更适合交给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江苏省支援。
消息一出,就有江苏人在评论区感叹,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不过很快他就被戳穿了。
毕竟,哪个真正的江苏人会自称“我们江苏人”呢?
推文摘自@B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