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 为什么叫唐公(天将授国唐公必取)
李渊 为什么叫唐公(天将授国唐公必取)关注罗愁免,愁免给你讲更多历史上今日的故事。自此,李渊率领着他的军队横扫天下豪杰,建立起偌大一个唐!#今日秋分#在行动前,李渊杀掉了两个皇帝派来监视他的眼线,击退了当时为祸一时的突厥人,后又对突厥人许以重利,换得大后方的稳定。晋阳起义中,刘文静、裴寂多次建议李渊建立官僚机构都被李渊拒绝。而且李渊坚持将起义军叫为义军,军士间以义士相称。这让起义军军士一直相信自己是为国家而战,不是为他李渊而战。大军已起,李渊大势已成,下一步便是南下伐杨广!用杨广表弟的头颅和热血浇灌他李渊的无上宝座。当时李渊的前路上还有辽山县和西河郡两个绊脚石,李渊说:“辽山守株,未足为患。西河绕山之路当吾行道不得留之”,并派出李建成和李世民攻打西河郡。两人也不负众望,拔下西河郡的同时,也逐步在军民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更重要的是,李渊通过战争磨砺了自己的儿子,更构建起来能打仗的班底,为盛世大唐砌好了第一块砖。
617年9月23日,李渊拔掉杨广插在自己的眼线,高举义旗,带着人马加入浩浩荡荡的伐暴大军。哪怕那个暴君是他的表兄。贞观之时,李世民声名鼎盛,远盖他父兄,他常常自我标榜说:“朕年十八便举兵,年二十四而定天下,年二十九升为天子,此则武胜于古也”。当时的大臣和后来的史官揣摩圣意,在编著史书时就多宣扬太宗(李世民)的功劳,而掩饰高祖(李渊)和息王(李建成)的光芒。这种扭曲失真的历史并没有在后续的传播中纠正,甚至于越来越偏离真相。到了后晋,被修撰的《旧唐书》里的李渊就变成了一个沉湎于酒色,被臣下反复劝说才无奈说出:“我儿诚有此计(反隋),既已定矣,可从之”的“废人”。
但是如果他是这样的人,他又怎么会在做了太原留守之后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
李渊这个人,如果放在现代,那么就是妥妥的官三代和富三代。他是李虎的孙子。李虎官拜西魏柱国大将军,得封唐国公。虎父无犬子,李虎的儿子李昞也做到了柱国大将军。到了李渊这一代,经过两代人的耕耘,李家已经成为了关陇集团的核心家族,权倾一时,在陇西一带可以说是土皇帝。李渊的姨妈是隋文帝的独孤皇后,论起来李渊还大杨广三岁,是杨广的表兄,货真价实的皇亲国戚。他也对自己拥有的政治力量很清楚,在称帝后常常自夸说:“我家陇西旧族,世姻娅帝室,一呼倡议,不三月有天下”。
李渊不是“长于深宫妇女之手”的懦弱将后,他不仅做过皇帝的侍卫,武功不俗,还出任过谯州、陇州、岐州的刺史(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做过荣阳、楼烦的郡守,镇压过起义,既老于政治又有军权在手,是不折不扣的实力派,老谋深算,城府极深。大业九年,杨玄感趁着杨广北侵高丽守备空虚起兵,虽然失败,但也在隋朝这艘漏水的大船上凿出一个大孔。隋朝命不久矣,当时的豪杰心里都明白,他们盘算的是怎么利用手中的政治军事力量为自己在乱世中谋取最大的利益。可以说,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在乱世中抓住机会更进一步。李渊也不例外,但是他的下一步就是那至高无上的皇座了。李渊的势力深深根植于门阀世家。而随杨玄感起义的诸多门阀豪族,更让李渊看到了自己登高一呼,从者百应的可能性。但是他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他知道自己起义的时机还没有到来。终于,大业十三年,李渊等来了他一直在等的机会。为了抵御强大的“历山飞”起义军,杨广把他一直依仗的李渊派到了太原。太原是北方重镇,兵员充足,粮草丰沛,李渊大权在握,隋朝奄奄一息。天时地利人和此时都具备了。上天此时站在李渊这一边,所以他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他心里早就燃起了想做皇帝的熊熊火焰。
在行动前,李渊杀掉了两个皇帝派来监视他的眼线,击退了当时为祸一时的突厥人,后又对突厥人许以重利,换得大后方的稳定。
晋阳起义中,刘文静、裴寂多次建议李渊建立官僚机构都被李渊拒绝。而且李渊坚持将起义军叫为义军,军士间以义士相称。这让起义军军士一直相信自己是为国家而战,不是为他李渊而战。
大军已起,李渊大势已成,下一步便是南下伐杨广!用杨广表弟的头颅和热血浇灌他李渊的无上宝座。当时李渊的前路上还有辽山县和西河郡两个绊脚石,李渊说:“辽山守株,未足为患。西河绕山之路当吾行道不得留之”,并派出李建成和李世民攻打西河郡。两人也不负众望,拔下西河郡的同时,也逐步在军民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更重要的是,李渊通过战争磨砺了自己的儿子,更构建起来能打仗的班底,为盛世大唐砌好了第一块砖。
自此,李渊率领着他的军队横扫天下豪杰,建立起偌大一个唐!#今日秋分#
关注罗愁免,愁免给你讲更多历史上今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