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礼泉一中老校长(我眼中的平泉一中老校长丁常明)

礼泉一中老校长(我眼中的平泉一中老校长丁常明)先说集邮。丁校长坚持集邮60多年,1989年担任平泉县集邮协会副会长,退休后的主要时间几乎被集邮涵盖,主持编辑《平泉集邮》小报已接近180期,曾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著有《一页邮集选编》一书。以笔者愚见,丁校长的过人之处有三:一是一生集邮,乐此不疲;二是书法精湛,老道持重;三是夫妻恩爱,堪称典范。丁校长23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随后相应国家号召自愿来到平泉,扎根边远贫困山区从事教育工作,直到退休,一干就是39年,对平泉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曾被河北省革命委员会评为模范教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评为优秀园丁,四次在天安门见到城楼上的毛主席,受到过省委书记刘子厚的接待,担任过高考阅卷遵化点数学科大组长一职,先后两次赴省参加党代会,参与全省首批高级职称评议工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可谓是荣宠至极,风光无限。1984年,丁校长担任平泉一中校长,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筹划要

作者:平泉一中 井茂东


礼泉一中老校长(我眼中的平泉一中老校长丁常明)(1)

:

平泉一中老校长丁常明是1995年退休的,而我是2007年才调入平泉一中的,我们之间在工作上并没有交集,因此对老校长所知甚少。后来,我来到办公室做文秘工作,因丁校长经常来办公室找吴新晓商量出书一事,便有了一些接触,渐渐熟悉起来;又因为我曾给他写的回忆录《小桥流水情》打印文档并做过校对,这才对他有了一些了解。

丁校长是浙江省绍兴市内大方口人,1935年出生,屈指算来已是84岁高龄。他身材高大,体格硬朗,精神矍铄,除了有点耳背,根本看不出耄耋老人的暮气。他每次来学校,都骑一辆70年代生产的老款飞鸽牌自行车,提着一个已看不出年代的手提双带兜,兜里装着自己写的文稿或相关的文献资料。丁校长对我从来没有虚情假意的客套,但我对他充满了崇敬之情,用“高山仰止”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丁校长23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随后相应国家号召自愿来到平泉,扎根边远贫困山区从事教育工作,直到退休,一干就是39年,对平泉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曾被河北省革命委员会评为模范教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评为优秀园丁,四次在天安门见到城楼上的毛主席,受到过省委书记刘子厚的接待,担任过高考阅卷遵化点数学科大组长一职,先后两次赴省参加党代会,参与全省首批高级职称评议工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可谓是荣宠至极,风光无限。

1984年,丁校长担任平泉一中校长,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筹划要在平泉一中原址建造一座“五十年后不落后”的教学楼。历经一年半时间,克服重重困难,教学楼终于竣工剪彩。教学楼总建筑面积4580多平米,可容纳24个教学班。教学楼外贴金黄瓷砖,上面镶嵌绿色瓷砖,寓意“春华秋实”。楼体富丽堂皇,新颖别致,在当时承德地区远近闻名,也是县城内一座标志性建筑,十分耀眼。教学楼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毫无疑义,丁校长当推首功。

遗憾的是,这座曾给无数学子以渴望和梦想的教学楼,还没有走到50岁就要宣告退隐,因为社会发展的步伐有时比人们的预见更迅速。大楼即将消失,新楼即将崛起,因此大可不必睹物伤怀,黯然伤神。令人感动的是,当年丁校长和他的“战友”经过反复协商争取,给我们永远留下了学校南门那条笔直的通道,县委书记“上房定小道”的故事也永远定格在丁校长的回忆录里。

以笔者愚见,丁校长的过人之处有三:一是一生集邮,乐此不疲;二是书法精湛,老道持重;三是夫妻恩爱,堪称典范。

先说集邮。丁校长坚持集邮60多年,1989年担任平泉县集邮协会副会长,退休后的主要时间几乎被集邮涵盖,主持编辑《平泉集邮》小报已接近180期,曾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著有《一页邮集选编》一书。

2003年冬,《中国集邮报》和中国集邮总公司联合组织征集春节拜年封楹联活动,丁校长撰写的楹联“遨长空,强国力,未年豪情盈华夏;建小康,富民生,中岁热潮漫神州”获得一等奖,并登上2004年中央电视台和中国集邮总公司联合发行的春节拜年封,而“丁常明”的名字也由此传播到海内外集邮界。

我对集邮一无所知,但作为一项爱好他能坚持60多年,实属罕见,即便是天生愚钝,朽木顽石,也磨砺成精金美玉般的专家学者了,更何况丁校长曾是北师大毕业的高材生呢!

再说书法。丁校长在他的回忆录《小桥流水情》里对书法一事只字未提,什么原因我不敢妄加揣测,或许是难以尽述吧!他的第二本《丁常明书法作品选》不日即将面世。就我从吴新晓那里看到的丁校长书法作品而言,已令我肃然起敬,望尘莫及。丁校长将书法艺术与养生保健融为一体,借动手动脑、谋篇立意、凝神屏气,提振精气神,涵养学品美。他擅长行书,博采众家之长,凸显一己个性。他的书法布局讲究,章法严谨,笔锋厚重,遒劲浑厚。近看,顾盼、欹正、长短、粗细、曲直等恰到好处;远看如行云流水、舞凤飞龙,韵律感、狂放气和灵秀气扑面而来,给人以“美人如玉剑如虹”的刚柔兼济之美。

我给丁校长打印电子文档留下的最大感受是:手稿都是用行楷书写,字迹工整娟秀,几乎没有涂改过的地方,需要补充或删除的地方,一律用标号标出,一目了然,清晰得很。以丁校长80多岁的高龄,能认真精细到如此地步,实在令人敬佩!

最后说夫妻。丁校长的老伴叫徐淑兰,1956年通州女师毕业分配到平泉中学(即后来的平泉一中)。1960年,她与丁校长结婚,他们一生只有两个女儿。1989年,退休后不久的徐老师患了心脏房颤病,之后不断反复,多次住院治疗。2005年,第三次复发导致大脑右侧及以上大面积脑血栓,恶化成脑瘫成了半个植物人。

徐老师卧床十年,半身不遂,不会说话,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神志不清,智力消失,没有感情和表情。丁校长本着“三分药,七分养”的原则,从精细护理着手,全心全意,体贴入微。他抓住老伴仅有的一点思维意识,教她伸手指头数数,教她张嘴吃饭喝水,教她睡觉。坚持每天给老伴梳头、擦身、按摩关节、揉肚子。夏天暑热时,还要用酒精给她揉搓降温。

每次临睡前一遍又一遍反复重复:“好好睡,闭上眼,做好梦,一觉睡到大天亮,睡醒觉后明天再来看你……”每次吃前都要揉肚皮,揉喉头,反复重复:“张开嘴,饭菜香,有营养,好长肉,好有劲……”即便是一小碗糊糊,也得吃上一两个小时。丁校长像对待婴儿那样精心呵护照顾,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生活护理和精神安慰。徐老师卧床十年,丁校长护理十年,没让老伴长过一次褥疮。一个风心病房颤又脑瘫的病人,竟然活到八十二岁,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2015年10月,徐老师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永远地离开了给他无限关怀和照顾的老伴!

我想:如果徐老师在天有灵,她一定会由衷感谢上天对自己的眷顾和垂爱,这一辈子嫁给丁常明同志该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如果有来生,相信徐老师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窥一斑而知全豹。丁校长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学问渊博,专业精深,为人谦逊,不事张扬,关爱家人有情有义。用现在的流行语,把“专家”“名师”“德艺双馨”“才华横溢”“痴情种”等褒义词冠在他的头上也未为不可。可在我眼里,丁校长就是经常出现在校园、骑着老款自行车、拿着旧式双带兜的和蔼老人,跟普通退休老人没有什么两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