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绘画艺术家网红(顾爷来深聊绘画)

绘画艺术家网红(顾爷来深聊绘画)记者:书封上有句话:一百五十年来,有关审美的一切,从印象派开始。印象派是大众最关注、最熟悉的一个画派,您觉得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顾爷:我觉得印象派的画家虽然是一个画派的,但每个人都不一样,而且可以通过他们的画看出每个人不同的性格,有些人阴郁、有些人开朗,不过有个共同点就是还蛮有钱的。记者:您这几年的这几部书,从《小顾聊神话》《小顾聊绘画·文艺复兴》到《小顾聊印象派》,这些内容有什么样的联系或者脉络吗?顾爷:其实最早我在微博上写的时候是没有什么脉络的,就是想到谁就写谁,比如有天写卡拉瓦乔,有天就写伦布朗,没有什么时间线的。但是现在集结成书,和发表在社交媒体上还是不一样,想要理出一些脉络出来,所以就会每本都有一定的专题。记者:您对印象派的画家有什么样的整体印象呢?

来源:读特

喜欢踩时尚热点的莫奈、“印象派人力总监”毕沙罗、“打死不承认自己是印象派的真印象派”德加……在磨铁图书新推出的《小顾聊印象派》一书中,因在网络上讲世界名画而受欢迎的“艺术网红”顾爷带来了关于印象派的有趣介绍,用自己的方式为印象派的九位重要画家画像。

12月7日,顾爷在罗湖KKmall言又几书店与深圳粉丝分享,并在活动前接受了读特记者的专访。他认为,原以为自己的作品主要会吸引那些对艺术有兴趣的读者,但其实是吸引了许多对艺术不感兴趣的人对艺术变得感兴趣。而他所做的就是带领大家到艺术的门口。

绘画艺术家网红(顾爷来深聊绘画)(1)

想过聊中国画,但比较难

记者:您这几年的这几部书,从《小顾聊神话》《小顾聊绘画·文艺复兴》到《小顾聊印象派》,这些内容有什么样的联系或者脉络吗?

顾爷:其实最早我在微博上写的时候是没有什么脉络的,就是想到谁就写谁,比如有天写卡拉瓦乔,有天就写伦布朗,没有什么时间线的。但是现在集结成书,和发表在社交媒体上还是不一样,想要理出一些脉络出来,所以就会每本都有一定的专题。

记者:您对印象派的画家有什么样的整体印象呢?

顾爷:我觉得印象派的画家虽然是一个画派的,但每个人都不一样,而且可以通过他们的画看出每个人不同的性格,有些人阴郁、有些人开朗,不过有个共同点就是还蛮有钱的。

绘画艺术家网红(顾爷来深聊绘画)(2)

记者:书封上有句话:一百五十年来,有关审美的一切,从印象派开始。印象派是大众最关注、最熟悉的一个画派,您觉得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

顾爷:它既不像古典画那么古板,也不像当代艺术那样新潮到让人看不懂。我们刚好是处在一个时间,去回头看这段艺术,觉得它还是蛮高级的。

记者:您书里面也说过,印象派其实是受葛饰北斋等创作的日本浮世绘的影响,那我们中国的绘画对西方的这些大师有没有什么影响呢?

顾爷:其实中国的绘画有影响到一些画家,但他们后来也没有太有名,比如有个克里姆特有一幅《吻》,他是用金子在作画,里面就有借鉴敦煌壁画来作为背景。但为什么中国的绘画好像对西方影响不是那么大,我觉得是因为中国的东西对老外来说太难理解了,我们的写意和写实的关系他们不理解,相比之下日本的东西还是比较直白。

记者:那您以后会对中国绘画做一些传播吗?

顾爷:我想要试试看,但是谈中国画会比较难。因为首先中国的艺术家你能够了解他的渠道非常少,像国外他们的信件什么都保存得很好,中国连作品都很难留下来,关于画家的素材也很少,如果说出来的东西跟百度上查出来的一样,还有什么意思?

以为会吸引对艺术感兴趣的人,其实是让没兴趣的人产生兴趣

记者:国内谈历史或者谈文学的这种普及讲座或者是媒体栏目还是蛮多的,但是好像谈艺术的会很少。

顾爷:因为它非常小众。我们行业内也聊过,就觉得我们现在出现的东西,其实以前都出现过,比如那些写情感的号,写鸡汤的,其实以前杂志或者报纸都有过。但聊绘画的好像没有过,因为它太小众了。

记者:那能把小众的领域做得这么火,您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顾爷:也没有,因为我们还是从一个自媒体的角度出发,新媒体的角度无非就是传播,你写一个东西最重要的就是让别人找到共鸣,并且找到共鸣以后,愿意分享,就是我们做每篇东西的目的。

记者:当时为什么会想到用这种方式来做传播呢?

顾爷:其实当时我们从2013年开始几个人都在玩微博,开始画条漫,我和二混子、同道大叔三个人,开始也画不火,后来我们也都选择了不同的方向去做,二混子就画历史,同道大叔画星座,我就画艺术。其实还是延续漫画的一个节奏。

绘画艺术家网红(顾爷来深聊绘画)(3)

记者:看到您的书还是和以前传统的艺术书不太一样,还是有公号排版的一些风格。

顾爷:对,我想要做到的就是想要我介绍某幅画的时候,读者不用再往前翻或者往后翻,给大家一个比较舒服的阅读方式。

记者:您当时做“小顾聊绘画”的时候,对自己的传播会有什么期望呢?

顾爷:一开始我以为是在寻找那些对艺术感兴趣的人,不过后来发现,其实是让那些对艺术没兴趣的人产生兴趣,所以我们做的其实就是把大家带到艺术的门口。如果你到了门口,你拍张照片发个朋友圈就OK了,我觉得也很好。但如果你想进门的话,那就不是我们能力所能及的,你需要通过更多的方式去深入了解每个艺术家。

记者:那您怎么评价自己,是处于艺术大门的门口呢,还是已经迈入艺术大门?

顾爷:其实我也是站在艺术门口。我是期望自己进门去学一些东西的,然后在门内学到的一些东西跟大家分享,但是我是做新媒体传播的,发现大多数人对艺术门槛里的东西其实不会太感兴趣,大多数人只要知道,梵高是画向日葵,莫奈是画睡莲的就够了。但我如果去说丢勒版画里面的密码,维米尔的构图特点,其实大家不感兴趣。

想写一部关于梵高的小说

记者:您会去现场看很多名画吗?现场看过的感觉跟我们在出版物上看到的名画,会不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顾爷:我以前也做过节目,去意大利拍了一个月,看各种教堂的雕塑和一些名画。说实话现场看也就那样,因为我们现在科技发展到这种程度,我可以在用各种各样的途径看到更高清、更好角度的东西,相当于已经被剧透了好多遍。然后你再去看的时候,其实又是挤在人堆里面仰头看到的东西,多少比想象当中会有一些失望。以前的人只是听说在罗马的某个教堂里面有个贝尼尼的什么雕塑,然后去看就非常震撼,但现在的人其实已经把所有的细节都已经看到了。

记者:您是不是也有在做一些艺术的周边,比如策展?

顾爷:是的,做艺术传播了之后,心痒手痒,就开始各种尝试一些东西,策展我也尝试过。之前我们在上海新天地做过一次展览,是把达芬奇画的年轻时的蒙娜丽莎借出来。当时打的广告语是:你不可能去瑞士银行看展,如果你这次不来看的话,这辈子可能就没机会了。结果办得非常失败,因为大家觉得一张门票120元就看一幅画,毫无性价比。最后总结就是还是别搞了。

记者: 那您会认为国内的艺术观众还是需要培育的吗?

顾爷:我觉得环境也有关系,一个好的展览一是看展品,二是看环境,我们放在新天地里,大家看完蒙娜丽莎出来,看到石库门老房子会觉得很怪。

记者:您在序里写到正在创作虚构作品,现在您的小说进展如何?是什么主题的呢?

顾爷:是想写一些创新的东西,但是这条路没有那么容易走。我想写是关于梵高的故事,因为梵高有许多事情非常有意思。

记者: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写了高更,您为什么选择梵高来写呢?

顾爷:其实高更的经历并没有《月亮与六便士》里面那么戏剧性,书里面他为了艺术放弃一切,但其实他当年是经历了一场股灾,作为股票经纪人他也是被迫才失业的。其实我们新媒体也是需要找到大家会有共鸣、共情的东西。如果你写个艺术家莫名其妙放弃一切去追求艺术,普通人不能理解。但如果一个中年男人,突然放弃原来的生活,做一个很大的转变,那要么就是婚姻出问题了,要么就是事业出问题了。

写梵高是因为他这个人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我们可以完全全面360°了解的一个人。他有太多的书信以及大量资料,我也看了好多关于他的那些各种各样的材料,包括账本,希望推测出一些有意思的内容,虽然结果都是一样的,可能路径我会选择一些有意思的路径。

记者:在中国的一线城市,现在关于艺术的展览越来越多,您是怎么看这个现象?

顾爷:其实是跟经济相关。有一个英国人研究有一个叫梵高指数,当一个地方逐渐对梵高这个人感兴趣的时候,就说明它的经济开始逐渐腾飞。美国和日本都经历过这样的时期,可能我们现在也在经历这样的时期。

编辑 周宏博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