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谚语30句句句说到心坎里(俗语手指短而粗)
生活谚语30句句句说到心坎里(俗语手指短而粗)李兴夫妇到了中年的时候也仅仅生育了一个儿子,取名李刚。李刚自幼聪明好学,喜读四书五经。于是,李刚从小就立志考上状元,想在仕途上有所发展。但是,其父母却不赞同李刚的想法,其原因就在于自己的家业很大,而且生意兴隆,需要儿子来继承自己的家业和生意。因此,到了李刚一十六岁的时候,李兴夫妇便不再让李刚去上私塾了,并要求李刚跟着父亲四处闯荡,学做生意。然而,李刚并不喜欢做生意,他想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的意志很坚决,所以,无论李兴夫妇如何劝解李刚都不行,李刚还是坚持要去私塾读书。在这种情况下,李刚与父母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矛盾,并且,还无法调和。李刚想去私塾读书,但李兴夫妇不缴纳私塾的费用,从而使李刚非常烦恼。于是,李刚便采取绝食的方法与父母抗衡。眼看着儿子已经三天都没有吃饭了,李兴夫妇非常着急。但又想不来说服儿子的办法。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邻村的算卦先生王福突然前来李兴府邸讨借银两救急。当李兴看到王福后,顿时
在农村,流传着这么一句俗语:手指短而粗,终生必忙碌。意思是说:凡是手指比较短且比较粗的人,终生都会比较忙碌,很难有清闲的时候,会比较辛苦。
说句实在话,这句俗语影响了许多人。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就有一些手指比较短且比较粗的同学很自卑,总认为自己将来是会吃苦的,不会享福。
不过,到了社会上之后,有一部分手指比较短且比较粗的同学突然不那么自卑了。其原因就在于自己并没有感觉到有多么吃苦,并且,自己感觉还挺享福的呢!所以,许多手指比较短且比较粗的同学就认为:这句俗语纯粹是无稽之谈!
既然这句俗语属于无稽之谈,并没有任何根据可言,那么,这句俗语是怎么编造出来的呢?
前两天,我与一位老农聊天,又说起了这句俗语,这位老农问我是否相信这句俗语,我肯定地摇了摇头,表示不相信。老农说:你不相信就对啦!这句俗语是用来骗人的!
什么?是谁这么无聊,居然编造出这么一句俗语来骗人呢?
老农说,我给你讲一讲这句俗语的来历吧!
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叫李兴的财主靠贩卖私盐和布匹发了家,致了富,不但家业很大,而且,生意非常红火。
李兴夫妇到了中年的时候也仅仅生育了一个儿子,取名李刚。李刚自幼聪明好学,喜读四书五经。于是,李刚从小就立志考上状元,想在仕途上有所发展。但是,其父母却不赞同李刚的想法,其原因就在于自己的家业很大,而且生意兴隆,需要儿子来继承自己的家业和生意。因此,到了李刚一十六岁的时候,李兴夫妇便不再让李刚去上私塾了,并要求李刚跟着父亲四处闯荡,学做生意。然而,李刚并不喜欢做生意,他想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的意志很坚决,所以,无论李兴夫妇如何劝解李刚都不行,李刚还是坚持要去私塾读书。在这种情况下,李刚与父母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矛盾,并且,还无法调和。李刚想去私塾读书,但李兴夫妇不缴纳私塾的费用,从而使李刚非常烦恼。于是,李刚便采取绝食的方法与父母抗衡。眼看着儿子已经三天都没有吃饭了,李兴夫妇非常着急。但又想不来说服儿子的办法。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邻村的算卦先生王福突然前来李兴府邸讨借银两救急。当李兴看到王福后,顿时有了说服儿子的主意。于是,他便把自己编造的一套谎言吩咐给了王福,想借王福的嘴说给儿子听,以便让儿子改变他自己的想法,顺从自己。
王福是远近有名的算卦先生,三里五庄的人都认识他,并且,他也经常来李刚家里走动,因此,李刚不但认识他,而且对王福的话非常信服。当王福见到李刚后便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地问李刚对将来有什么打算,李刚便对王福说了自己的想法。可谁知李刚说完自己的想法后王福竟然唉声叹气起来,叹过气后他对李刚说,你的想法很好,可惜你的命里就与仕途无缘,因为你的手指头又短又粗,恰恰应了卦理上的“手指短而粗,终生必忙碌”这句话,所以,无论你读多少书,做多少努力,都无法考取状元。因此,你必须放弃你自己的想法,去跟你父亲“忙碌”生意去吧!只有这样,你才会有前途呢!
王福说到这里,李刚才平生第一次注意到了自己的手指头,果然发现自己的手指头是比王福的手指头短了不少,也粗了不少。并因他笃信王福的算卦水平,所以才放弃了自己的志向和梦想,从此不再提读私塾的事情了,并慢慢地跟随父亲学做起了生意。
听老农讲到这里,我才知道了这句谎言的来历。原来是李兴为了欺骗儿子顺从自己而编造出来的呢!也怪不得许多手指比较短且比较粗的人并不是忙碌的“命运”呢!因此,我们再也不要相信这句俗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