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二胎幸福指数最高的组合(重庆现反二胎联萌)

二胎幸福指数最高的组合(重庆现反二胎联萌)5月中旬,天河区体育东路幼儿园举办的一场专题活动。孩子们跃跃欲试,报名参加“二孩辩论赛”,有的还嚷嚷要站在反方说话。活动引来不少妈妈专程请假观摩,生或不生,难做决定。正方:“我老了,弟弟可以帮我记东西”据反方孩子的班主任周老师透露,这个孩子的说法其实是现实经验,其家庭刚生育二孩,大孩不喜欢二孩跟他抢玩具,也担忧父母对他的爱减少。现实带给孩子的困扰,多于对未来的憧憬。放开“二孩”拷问着幼儿教育,需要幼儿园帮助他们调整想法。幼儿激辩反方:“弟弟妹妹好烦,老抢走我东西”

二胎幸福指数最高的组合(重庆现反二胎联萌)(1)

一张“反二胎联盟”的照片昨日(7月7日)刷爆了朋友圈。在这位名为“圆心”的网友发布内容中可以看到,十余名2~3岁不等的小朋友,统一系着红绑带,手上还举着类似“入团证”的小本本。据发图者称,他在路过重庆大学团结广场时看到这一幕,觉得甚为有趣就拍摄了下来。

孩子们整齐站在广场石碑前,身后还拉着一条“反二胎连meng 齐❤鞋力 众志成cheng”的醒目标语,其中不乏错别字、拼音和符号,大家的表情庄严又呆萌,让过往的大人们都忍俊不禁。

二胎幸福指数最高的组合(重庆现反二胎联萌)(2)

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已两年有余,数以百万的二孩宝宝呱呱落地,带来一个家庭两个小孩的相处问题。据广州天河区金穗幼儿园最新调查显示,幼儿园独生子女和二孩幼儿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51%和41%,其余8%来自二孩以上家庭。前两者比例不相上下。

体育东路幼儿园举办一场辩论赛上,8名小朋友分正反两个阵营,激辩“到底需不需要二孩”。一名大班孩子作为正方立论,有了弟弟妹妹,长大了可以共同照顾父母。然而反方马上抢过话筒辩驳,增加一个小孩,家庭支出增多,父母精力分散。“十分不好,不要不要!”稚嫩的声音逗得全场老师和家长哈哈大笑。

据反方孩子的班主任周老师透露,这个孩子的说法其实是现实经验,其家庭刚生育二孩,大孩不喜欢二孩跟他抢玩具,也担忧父母对他的爱减少。现实带给孩子的困扰,多于对未来的憧憬。放开“二孩”拷问着幼儿教育,需要幼儿园帮助他们调整想法。

幼儿激辩

反方:“弟弟妹妹好烦,老抢走我东西”

正方:“我老了,弟弟可以帮我记东西”

5月中旬,天河区体育东路幼儿园举办的一场专题活动。孩子们跃跃欲试,报名参加“二孩辩论赛”,有的还嚷嚷要站在反方说话。活动引来不少妈妈专程请假观摩,生或不生,难做决定。

辩论赛一开始,反方先辩。“我不支持生弟弟妹妹,因为他(她)很烦,老把我东西抢走!”一个中班小朋友理直气壮,逗得老师们笑得前俯后仰。原来这名孩子有了弟弟后,玩具箱老是被翻得七歪八倒,气得他呱呱大叫。紧接着,正方站起来,一名小女孩鼓足勇气说:“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妈妈老了,可以和我一起照顾。”想了一下,她还补充了一句:“我老了,他可以帮我记东西呢。”小朋友流利的回答,赢得了家长们的掌声。

整场辩论赛本来拟进行10分钟,让8位小朋友轮流发言。没想到群情汹涌,一再拖时,满场金句横飞。有反方“指责”弟弟妹妹贪吃,自言家族有堂弟堂妹、表哥表姐,不需要再来一个小孩找麻烦。这段话逼得一名正方的孩子突然站起来,抢过话筒大声说道:“我爸爸说自己还有一颗种子,要种个弟弟呢。”大人们听了一愣,随之哈哈大笑。

现场一位老师私下点评,其实孩子们对“老”的概念认识不深,未来可以和弟弟妹妹照顾父母云云,多半是爸妈私底下教的。每每妈妈还没生二孩前,对未来充满憧憬;有了弟弟妹妹后,失落感随之而来。放开“二孩”拷问着幼儿教育,如何在现实情境下,找到兄弟姐妹良好的相处之道。

数据调查

已生和想生二孩妈咪 占51%

犹豫和不想生的妈咪 占43%

怡怡妈添了二孩后,感觉教育大孩越来越难了。冲突开始是因为家庭开支大幅增加,不得不停止大孩的兴趣班。孩子很不开心,周末窝在家里看妈妈抱着弟弟,开始幻想自己变小了,能一样得到关爱。爸爸后背背着小宝宝,他非要爸爸前面抱,甚至夜里尿床的次数也增多了。

“坦白说,不知道怎么教。”怡怡妈说,有时她会大声斥责孩子无理取闹,有时又自觉过于严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很有用的办法,可能老师的话孩子还听一点。”

曾老师班上就有一个生动的案例。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突然之间变得调皮捣蛋了,上课动不动就离场、揪女孩子的头发。老师不得不请父母来园沟通,发现原来家中刚添了个小弟弟后,孩子开始会做一些引人注意的举动,让父母不得不放下手头的事照顾他。曾老师和家长商量,课堂给孩子多些表现机会,回家后父母可以主动询问,让孩子有自豪感。

“幼儿阶段,可能孩子还不知道该如何说出想法,就用他所知道的方式,来表达他的不安全感。父母处理不及时,老师可以提供协助,安抚孩子情绪,通过课程帮助确立大孩子的存在感和责任感。”曾老师说

专家支招

开“二孩”课有利于大孩

少一些隔阂多一分理解

广州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周燕表示,“二孩”潮来临,人口结构逐步调整,它带来了不只是社会层面的思考,更是教育观念调整的时机。一直以来,独生子女家庭中的父母容易对孩子照顾过多,以致孩子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当孩子面对呱呱落地“二孩”时,很容易在安全感面前焦虑害怕,担心父母不再对他全身心投入。

开“二孩”课有利于孩子面对接受事实,让他知道弟弟妹妹会有哪些行为,又应该如何理解包容。对父母也会少一些隔阂,多一分理解,扛起“小大人”的责任。同时她认为,对大孩增加“二孩”课程教育,不只是幼儿园的责任,其实最重要的是家庭环境要塑造气氛。家长可以通过细微的互动,消除孩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二孩”教育小妙招

在“二孩”课程上,最经常暴露的问题是“大小孩互不相让”。老师们表示,不必大张旗鼓拉开大小孩,反而给他们空间先自我解决,训练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对孩子的表现大致分出几类:“陪伴迁就型”,大班的哥哥姐姐迁就小班的弟弟妹妹选择可以玩的内容;“爱你不容易型”,小班孩子没有活动规则,难倒哥哥姐姐,只好向老师求助;“榜样示范型”,耐心的哥哥姐姐给弟弟妹妹示范指导,然后带领他们一起玩。在课堂上,老师会为孩子剖析不同类型的优劣之处,让孩子自我辨析,提升协调问题的能力。

来一堂家庭绘画课

嘉怡妈腹中的宝宝已有9个月了,生意在即,家里对嘉怡说的话也渐渐多了“二孩”的内容。他们家有个特别好的习惯,每晚8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排排坐,听嘉怡“授课”,内容多半是幼儿园里好玩的事。有天,嘉怡准备了纸和笔,让“学生们”都画一幅有了“二孩”后的幸福生活。全家集体配合,画大小孩一起上公园、看电影、拍全家福……嘉怡的画也充满了憧憬。

爸爸来帮忙多陪大宝

为了迎接二宝的到来,泽泽妈特意给孩子做了情感、思想与物质上的铺垫。还专门买了一本绘本《我要当哥哥了》,跟孩子谈谈爸爸与伯伯、妈妈与小姨的故事,让他了解兄弟姐妹的亲情与快乐。二孩到来后,泽泽妈马上体会到分身乏术的感觉。这时,爸爸的重要性体现出来了,他每天来到大宝的房间,跟他聊天说小时候的事,妈妈多关心紧张他。每周末拿出一天时间单独陪伴大宝,是加强孩子存在感的“必杀技”。

喜欢我就把我推荐给你身边的朋友吧,重庆我的家,微信ID: cqwodejia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