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地铁四期规划网络版(闹了半天竟是地铁)

地铁四期规划网络版(闹了半天竟是地铁)众所周知,崇贤新城作为大型住宅区板块,对商业的需求自然是不小的。但在最新的2022年临平区计划推出的重点地块中,向阳B-10地块的用地性质清清楚楚地由原来的商业用地,变成了住宅用地。要知道,向阳B-10地块紧邻上亿广场,周边还有三宗地块。但据媒体报道,早在2011年崇贤新城就规划了,向阳B-9、向阳B-10地块,分别是一宗商业商务用地及综合体用地,以及一宗地铁上盖综合体的商业用地。图源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

在大家热议杭珹未来中心拿证,红盘潮要来的时候,崇贤已被“商改住”的事情困扰多日了。

商改住在杭州也不是第一次了,但为什么这次却引起不小的争议呢?

究竟是哪宗商业地块,后续结果到底怎样了?

地铁四期规划网络版(闹了半天竟是地铁)(1)

前不久,临平区2022年读地手册出炉,其中,向阳B-10地块被广泛关注。

要知道,向阳B-10地块紧邻上亿广场,周边还有三宗地块。

但据媒体报道,早在2011年崇贤新城就规划了,向阳B-9、向阳B-10地块,分别是一宗商业商务用地及综合体用地,以及一宗地铁上盖综合体的商业用地。

地铁四期规划网络版(闹了半天竟是地铁)(2)

图源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

但在最新的2022年临平区计划推出的重点地块中,向阳B-10地块的用地性质清清楚楚地由原来的商业用地,变成了住宅用地。

地铁四期规划网络版(闹了半天竟是地铁)(3)

众所周知,崇贤新城作为大型住宅区板块,对商业的需求自然是不小的。

但与崇贤遍地的住宅区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目前板块内只有上亿广场这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

而说起上亿广场,从建设时期经历烂尾,几度上榜法拍,后来终于在官方扶持下开业。

随着板块的发展,崇贤人口越来越多,受招商和运营能力影响的上亿广场,已经满足不了崇贤新城人民越来越高的商业休闲需要。

因此,其旁边的向阳B-9、向阳B-10这两宗地块,早已被居民寄予了厚望,这更是崇贤新城核芯区商业能级升级的希望。

如今向阳B-10地块突然变成住宅用地,直接引起了众多崇贤居民的不满。

而近期,关于向阳B-10地块“商改住”的事情,官方也有了明确的回复。

据临平区超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消息:该地块拟按照TOD模式开发,按未来社区的标准打造高标准综合体。

地铁四期规划网络版(闹了半天竟是地铁)(4)

TOD 未来社区 高标准综合体,这意味着什么?

地铁四期规划网络版(闹了半天竟是地铁)(5)

纵观杭州市场上现有的TOD模式的未来社区项目,基本多以地铁TOD为主。

众所周知,在去年就已出炉的地铁四期环评公示中,明确表示崇贤有地铁。

地铁四期规划网络版(闹了半天竟是地铁)(6)

新建线路2号线,起于萧山亚太路站,止于余杭崇贤站,而终点站大概率就在崇杭街附近。

向阳B-10地块位于崇贤新城核芯区,崇杭街一路之隔的就是商业用地B-9地块。

既然说明向阳B-10地块拟以TOD模式开发,按未来社区的标准打造高标准综合体,种种迹象表明:崇贤地铁站点的位置基本确定在此。(以最终官方消息为准)

这也算是风波之后的惊喜了。

崇贤新城迎来TOD开发模式,实际上也有迹可循。

早在去年10月份,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杭州市轨道交通四期TOD综合利用专项规划服务项目》招标公告。

日前,该招标公告已经获批。

根据批复,杭州未来将形成核心片区、东部片区、南部片区、西部片区、北部片区、拓展片区为总体分区的“六区二十一片”TOD重点发展区。

从规划草图可知,崇贤新城以片区级及社区级TOD为主。

地铁四期规划网络版(闹了半天竟是地铁)(7)

地铁四期规划网络版(闹了半天竟是地铁)(8)

所谓“商改住”,是指用地单位为了规避风险,将依法批准的商业建设用地改作居住土地使用,并最终以商务公寓或酒店式公寓的形式推出。

还有一些区域不适合商,适合住,将商业房改为住宅,即“商改住”。(来源:360百科)

实际上,崇贤新城的“商改住”并不是杭州首例,以往的商改住项目也是非常的多。

比如滨江城市之星。

由6幢超高层建筑组成的小区,其中,原本5#、6#为写字楼,后来在上市销售时,这两幢以“酒店式公寓”形式宣传出售,非常火热。

此外,金铂湾、绿城·运河郡、宋都·时间国际、滨江的江滨澜廷、绿地G合里等都是“商改住”的典型,而且销售情况还很不错。

早在2012、2018年的时候,杭州就出台了相关的规定:

禁止商业办公楼采用公寓、家园、花园、花苑等含有住宅性质的名称来销售;不得建设公寓式办公、酒店式办公等带居住功能用房,最小产权分割单元不小于300㎡等,对商业办公项目进行规范。

当下,基本确定商办项目最小产权分割单元将从不小于300㎡提高到了不小于800㎡,“限酒令”再次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


全市“十四五”期间规划商品住房年开发量不低于1600万平方米,五年开发总规模不少于8000万平方米。

而规划非住宅年开发量不超过400万平方米,五年开发总规模不超过2000万平方米,住宅商品房开发量占房地产开发总量的合理比例控制在25%左右。

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杭城,住宅开发量设置了最低标准线,而商办开发量则设置了最高标准线的情况下,也有人表示:

接下来商业性质用地变成住宅用地的“商改住”形式,或许会成为常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