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秦兵马俑塑造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秦俑的胡须与戏曲舞台上的髯口)

秦兵马俑塑造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秦俑的胡须与戏曲舞台上的髯口)秦俑的胡须有位于上唇的八字须,位于下唇的山羊须,位于下颏及两腿的络思须,每一种都有不同的类型,丰富多彩,千变万化,从而有力地表现了不同的性格特征。

你发现没有,我国西安出土的秦俑一个个面貌自然亲切,轮廓分明,个性突出,特别有活力,中国的8种面形“目、甲、申、由、国、田、用、蛋”无所不有。而秦俑的发髻也非常新潮前卫,广受世人青睐,秦俑的发型分圆髻、扁髻两种,因形状不同,发辫亦各式各样,有三股的、六股的,盘曲扭结,走向清楚,清晰可见丝丝头发。


秦兵马俑塑造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秦俑的胡须与戏曲舞台上的髯口)(1)


就连不太引人注目的秦俑胡须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秦俑的胡须与生活中的现代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既有长须、也有短须,既有络思大胡、也有三点水式的抛须,还有犄角上翘的八字形胡须和板状小八字胡等,秦俑在人物塑造上匠心独运,匠人用多样的手法,通过胡须形状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和心态,让人感到千篇一律中的千变万化。


秦兵马俑塑造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秦俑的胡须与戏曲舞台上的髯口)(2)


秦俑的胡须有位于上唇的八字须,位于下唇的山羊须,位于下颏及两腿的络思须,每一种都有不同的类型,丰富多彩,千变万化,从而有力地表现了不同的性格特征。


秦兵马俑塑造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秦俑的胡须与戏曲舞台上的髯口)(3)


如浓密的胡须表现了粗犷和豪放;细巧工整的胡须表现了机灵和干练;用上翘式的胡须表现了精力饱满和性格活泼;胡角卷则表现了情绪奋发激昂;络腮大胡表现了神态威严;飘洒的长须表现了飘逸和老到。这与现代人的性格也是十分对应的。


秦兵马俑塑造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秦俑的胡须与戏曲舞台上的髯口)(4)


通过胡须表现人物个性在戏曲舞台上更为常见。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生气、发怒时,我们常会用“吹胡子瞪眼”这个词来形容。而在戏曲舞台刻画人物心情和神态的诸多手段中胡子也较为常见。只不过舞台上的胡子统称为髯口。


秦兵马俑塑造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秦俑的胡须与戏曲舞台上的髯口)(5)


戏曲舞台上,生、净、末、丑各行角色所戴的髯口,是表现人物胡须的象征物。它是代表剧中人物年龄与性格的一种不可少的装饰。髯口的种类很多,这些种类繁多的髯口,角色在佩戴时是有所区别的。通过其形状、样式、长短疏密和颜色来表示剧中人的年龄、身份、容貌和所处的境遇。


秦兵马俑塑造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秦俑的胡须与戏曲舞台上的髯口)(6)


髯口的色彩主要有黑、黪(即灰色)、白三种,分别表示壮年、老年和年过花甲;而红、紫、蓝色的髯口主要用于行貌怪异、性格暴烈的人物及神怪,至于它的分类,更是名头繁多有满髯,三绺髯、扎髯、八字髯、一字髯、吊搭髯、四喜髯等等。《铡美案》中的黑脸包公戴的就是黑满,陈世美、韩琦戴的则是黑三绺;《回荆州》中乔玄白满、孙权紫满、孔明黑三、张飞黑扎、乔福白五撮剧中人还可以利用它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秦兵马俑塑造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秦俑的胡须与戏曲舞台上的髯口)(7)


这的确是一个有趣的艺术现象:秦俑与戏曲舞台上的人物性格都拿胡须说事。其实古代人对胡须十分注意,孔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秦代人对胡须尤为重视,秦律中就有“拔人须眉,当完城旦”的严厉处罚。因此,古代成年男子一般都留有胡须,剃须是犯罪的象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