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陕西关中白事24拜图解(关中白事多图)

陕西关中白事24拜图解(关中白事多图)到了主家,撂下“谁谁谁老了”一句话,转身就返回。若亡者为女性,先给娘家报丧;若为男性,先给舅家报丧。隆重热烈的白事就这样操办开了。没有手机电话的年代,需要派人给远处亲友们“报丧”。报丧者多为年轻力壮,能走得飞快的人,他们手持一根用桃木或柳树枝缠着白纸做成的“丧棒”,头缠一条白布,沿途不与路人说话。清醒时间延续长的人,会给子女们交代几句话,也有人什么话都说不出来,“老衣”穿着穿着,头一歪,咽气了,子女们呼天喊地叫不醒,就哇哇痛哭。左邻右舍闻声赶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钱,放在瓦盆里点燃,烧“倒头纸”,再把人放在木板上抬下床,停放到堂屋中央,脚后放一盏“长明灯”(点着灯捻的油碗 ),脸上盖一块生面饼,再盖一片纸,以防虫子进入,接着给大门外挂纸幡、出讣牌,给儿女孙子们戴头布,穿孝衣。▲图片来自网络

陕西关中白事24拜图解(关中白事多图)(1)

▲图片来自网络

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这个过程。

出于安慰,关中人对有子有孙,活到六七十岁以后去世的人不说“死了”,而说“老了”,“走了”,所办丧事也不叫丧事,叫“白事”,与生小孩、娶媳妇等“红事”统称为“红白喜事”,十分隆重地操办,以期用吹吹打打,喧嚣乃至繁复的礼仪形式,冲淡亲友们悲伤的情绪。

临终前,子女们伺奉在侧。人会有短暂的清醒,说先走了的人在叫他(她)呢。子女们就知道大限到了,赶紧用清水擦身子,梳头发,换“老衣”。

清醒时间延续长的人,会给子女们交代几句话,也有人什么话都说不出来,“老衣”穿着穿着,头一歪,咽气了,子女们呼天喊地叫不醒,就哇哇痛哭。

左邻右舍闻声赶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钱,放在瓦盆里点燃,烧“倒头纸”,再把人放在木板上抬下床,停放到堂屋中央,脚后放一盏“长明灯”(点着灯捻的油碗 ),脸上盖一块生面饼,再盖一片纸,以防虫子进入,接着给大门外挂纸幡、出讣牌,给儿女孙子们戴头布,穿孝衣。

▲图片来自网络

没有手机电话的年代,需要派人给远处亲友们“报丧”。报丧者多为年轻力壮,能走得飞快的人,他们手持一根用桃木或柳树枝缠着白纸做成的“丧棒”,头缠一条白布,沿途不与路人说话。

到了主家,撂下“谁谁谁老了”一句话,转身就返回。若亡者为女性,先给娘家报丧;若为男性,先给舅家报丧。隆重热烈的白事就这样操办开了。

死后第二天“入殓”,即把死者安放进棺材里,与遗体告别。关中老人用的棺材,是不兴油漆的,外观为木材本色,英年早逝的人才是油漆棺材,老人们都喜欢厚重的柏木棺材。

棺材底部均匀盛放厚厚一层草木灰,再覆盖厚厚一层柏树叶片,以吸附潮气,延缓遗体腐烂。没有安放前,子女们可以守在遗体旁,放进棺材就看不到了。

吹鼓手乐队酸楚哀伤的乐曲强势奏响,屋子里悲痛气氛骤然加剧,让人透不过气来。孝子们按照男女长幼顺序,依次走到棺材旁,撕心裂肺地哭。搀扶他的乡亲就劝阻:“不敢把眼泪滴进去了,滴进去就走不利了。”

头缠白布陆续赶来祭奠的亲朋好友送的花圈,紧挨子女们的花圈,依次摆放在灵堂里,多了就摆到院子里。执事用长钉子“咚—咚—咚—”钉好四周,再把棺材抬回灵堂原地。

前面供桌上摆满子女筹办的花饭、供果,供桌中间摆放暖椁(放置牌位、遗像的装置),两旁有打着灯笼的金童玉女。

棺材与供桌之间,用一面黑色幕布隔开。幕布正中是一个大“奠”字,上方常会贴白纸写的“音容宛在”或“懿德永存”四个黑色大字,两旁写着“哭音相随野鹤飞,悲声难挽流云住”挽联。

陕西关中白事24拜图解(关中白事多图)(2)

▲图片来自网络

入殓仪式结束后,由长媳带着弟媳、女儿们前往墓地扫墓,没有儿子的人,会由侄媳妇带队扫墓,连侄子都没有的人,就只能由长女带队了。

哭丧是很有讲究的,要喊出声来,还要喊出称谓,表明自己与死者的关系。乡性好的人老了,全村人都会过来。关系近的送纸钱,花圈,出份子,关系远的就站在一旁围观。

人们不仅要从哭声中分辨祭奠者的身份,还要看谁哭得伤心,认为哭得越伤心的就和死者感情越深,围观者会被这深情打动,忍不住陪着抹眼泪。

每个村子都有几个会哭丧的妇女,她们是受人尊敬的。祖母去世时,与她关系很好的一位叫“心爱婆”的老太太前来祭奠。未进院门,就呼喊着放声恸哭,“羊儿(我爸属羊)妈呀,你咋就走了呀,叫我跟谁说话呀……”

人们并不在意哭者是否有眼泪,而在意这个氛围,每有来客祭奠,跪在灵堂两旁的孝子们就放声哭泣,磕头致谢。

真伤心的儿孙们往往不会叫喊着哭,只是强忍着泪水啜泣,搀扶他们的人会劝:“哭出来么,哭出来就好些,憋着会伤身子的。”

祖母去世那天,刚从城里赶回去的表妹娜娜,看着哭泣的众人,懵了。她从小由祖母带大,与祖母感情最深,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沉浸在以往的回忆中哭不出来。二姑见她木然的样子,哭着训了一句:“瓜的,外婆都没有了还不哭!”娜娜这才呜呜恸哭。

生前嫌弃老人,不尽赡养义务,死后却哭得很“伤心”的媳妇们,会招徕围观者议论:“谁不知道她是个啥货,装样子呢。”也有人说:“比起生前虐待老人,拿了遗产也不哭的货,能哭也不错了,还算有点人味。”

入殓当晚接灵。墓穴打好后,说死者的魂灵会去那里看,这时,儿孙们得去墓地把魂灵接回来。长子端着牌位,带着其他儿孙们,在吹鼓手乐队伴奏下排成队,来到墓地跪成一圈。

点腊,焚香,烧纸,起身,左边绕一圈,右边绕一圈,嘴里念叨着“爸(妈),回来”,每到一个十字口,都要烧纸,转圈。回到家门口,孝子们和里屋守着的女孝子们汇合,放声恸哭,迎接魂灵回来。

丧礼司仪,灞桥那边的人管他叫“喝礼生”,指挥各项礼仪,让乐队奏乐就奏乐,让停止就停止,是丧礼的核心人物。

陕西关中白事24拜图解(关中白事多图)(3)

▲图By 张子丰 来源:国际在线

以往都由村里口才好,威信高,有文墨的人担任,现在都职业化了。他们一般与鼓乐队一道被主家请来。只改换一个名字,便重复着同样的词,喊着同样的调。

灵接回来的祭灵,是葬礼的一个重要环节。喝礼生神情肃穆,底气饱满地面对一大片跪坐在灵堂前的孝子贤孙们,拿腔拿调地念白:

跨仙天堂,庭院迷漫水雾间。

如影随风,高范自兹绕云烟。

戚戚惨惨,追怀只能到九天。

熙熙攘攘,不见音容在哪边。

再也不能端茶倒水侍床前,

再也不能受了委屈得护袒

叩首——

长子首先跪到灵前三叩首,焚香,再奠酒。后人在喝礼生指导下,依次重复同样的礼仪。奠完酒,再奠食物、水果等祭品,先男后女,先儿后孙。有的地方为了拉近亲戚关系,先让关系最远的老亲戚祭奠,最后由儿女压轴祭奠。

祭灵当晚,孝子们要轮流守灵一整夜,灵前的蜡烛、香是不能断的,屋内屋外一片通明。戏班子的秦腔戏一个唱罢一个唱。

既然是“喜事”,就不限于唱哀伤段子,除《血泪仇》《祝福》《辕门斩子》等哀伤唱段外,《张良卖布》《屠夫状元》等幽默欢快的段子也时常演唱。

唱完规定唱段后,由亲友们点唱,叫“助戏”。“助戏”是要另外算钱的,一个唱段一般5元到10元。主家请歌手唱流行歌曲,也是这价。

陕西关中白事24拜图解(关中白事多图)(4)

▲图By 张子丰 来源:国际在线

第三天是丧礼中最重要的葬礼,灞桥人叫送埋。一大早,长媳在鼓乐吹奏下完成敬茶仪式后,就有参加葬礼的亲友陆续到来。舅家,姑家等亲戚得让孝子们随鼓乐队到村口迎接。

亲戚朋友到齐吃完饭,葬礼开始。村里有名望的人,一般为村主任或者支部书记致完悼词后,孝子们重复进行奠酒,奠食物,奠水果等仪式。

悲壮、激越的唢呐、鼓乐声响,起灵了。几个壮汉抬起棺材,孝子们率先列队走出门外带路。哭声、鞭炮声,唢呐鼓乐声响彻云天,围观的人随着孝子队伍缓缓前行。

到了十字路口,长子把怀抱的纸盆,次子把手捧的花饭摔碎地上,意为亲人上路有的吃,有的花。也有的地方不摔,把纸盆、花饭连同棺材一起埋进墓穴里,用意相同。

到了墓地,执事们揭掉覆盖在棺材上的棉被,披到长孙身上,从墓穴里抓一块泥土揉成一团,塞进长孙怀里,嘱咐他即刻返回。

长孙披裹棉被,怀抱泥团,沿途不与人说话,匆匆返回家,放置好被子泥团,再来到墓地时,覆盖棺材的水泥板就基本合缝了。

孝子们摘掉泪帘,纸麻绳,与丧棒一起丢进墓坑里掩埋,墓坑很快隆起一座坟茔。儿女、亲友们送的花圈,随烧纸一同烧掉。一阵鞭炮响过,戏班子继续唱戏,亲友们继续“助戏”,几十分钟后收场回去吃午饭,丧礼才算正式结束。

陕西关中白事24拜图解(关中白事多图)(5)

▲图By 张子丰 来源:国际在线

这时,喝礼生会问长子:“满意不满意?”长子十分懂得他的意思,就一边掏出赏金,一边说:“满意满意。”喝礼生也看什么人呢。若是家境贫寒的人,拿了本金也就不会再要了。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五柳先生陶渊明在《拟挽歌辞》中的这几句话,道尽了生离死别的况味。叱咤风云,声名远播之士是不需要这么折腾后人的,而黎民百姓,无名无势,就靠这样热热闹闹的仪式,昭示自己曾经来过这个世界,若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就太悲凉了。

这些礼仪形式能够有板有眼,稳扎稳打地进行,得益于农村宽阔的场地。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火化的推广,想这么做的人也快做不成了。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丧葬文化,渐渐地成了人们遥远的记忆。

作者:胡军辉

zhenguanclub

新浪微博:@贞观club

陕西关中白事24拜图解(关中白事多图)(6)

陕西关中白事24拜图解(关中白事多图)(7)

陕西关中白事24拜图解(关中白事多图)(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