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这几年使用数据分析(特评一片涨声的共享充电宝)
共享充电宝这几年使用数据分析(特评一片涨声的共享充电宝)但有时,欣欣向荣的背后,其实是野蛮生长,有花红草绿,也有荆棘丛生,难免会刺人。共享充电宝价格集体跳涨,就是伸向消费者的一根刺。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艾瑞咨询预测,2020年中国共享充电市场规模为90亿元,到2028年有望增长至1063亿元,2020年至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可达36.2%。1眼下,手机没电,往往意味着扫不了二维码,无法出示健康码,坐不了公交地铁,进不了公共场所……总之,寸步难行。在手机电量告急,即将“熄火”罢工之际,假如有块共享充电宝能够应急,无异于是“雪中送炭”。方便、应急、价位合适的共享充电宝,缓解了不少人对手机电量的“续航焦虑。
文 |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姚龙华
继共享单车集体涨价后,共享充电宝也被曝出涨价。
近日,“共享充电宝涨至4元每小时”“共享充电宝客服回应涨价”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共享充电宝的价格与服务再被用户“吐槽”。
价格“扶摇直上”的共享充电宝,被不少网友冠以“新型刺客”的名号,不少人感叹失去了“充电自由”。
1
眼下,手机没电,往往意味着扫不了二维码,无法出示健康码,坐不了公交地铁,进不了公共场所……总之,寸步难行。
在手机电量告急,即将“熄火”罢工之际,假如有块共享充电宝能够应急,无异于是“雪中送炭”。方便、应急、价位合适的共享充电宝,缓解了不少人对手机电量的“续航焦虑。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艾瑞咨询预测,2020年中国共享充电市场规模为90亿元,到2028年有望增长至1063亿元,2020年至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可达36.2%。
但有时,欣欣向荣的背后,其实是野蛮生长,有花红草绿,也有荆棘丛生,难免会刺人。共享充电宝价格集体跳涨,就是伸向消费者的一根刺。
早在2019年,“共享充电宝大涨价”就登上了热搜。此轮涨价之后,4元每小时似乎已经成了最低价,一些热门场景的共享充电宝价格已然涨到了6元、8元甚至是10元每小时。
更重要的是,价格上涨的同时,服务并没有跟涨。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共享充电宝充电慢,易借难还,归还后继续被扣款,超时后被迫买下产品,客服电话经常打不通……在享受共享充电宝带来便利的同时,人们也被各种各样的问题所困扰。
使用要付费,本无可厚非,原是大家都知道的市场规则。但消费者真正关心的,是定价标准与服务质量是否匹配。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在今年2—3月期间,对5个共享充电宝品牌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5%的共享充电宝投放点都没有列明收费标准。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同意协议和隐私政策,进行授权、注册、登录后,才能看到收费标准。
从“白菜价”到“吞金兽”,同时却忽视用户体验和感受,充电又贵又慢,还有各种闹心事,肯定是用户无法接受的。
2
有业内人士分析,共享充电宝价格一片“涨”声,是想要急于摆脱成本高、盈利难的困境。
数据显示,作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的怪兽充电,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0.22亿元、28.09亿元和35.85亿元。虽然营收逐年上升,但净利润却呈相反态势,分别为1.67亿元、7543万元和-1.25亿元。
盈利难首先在于成本高。共享经济最需要的是场景。共享充电宝行业缺乏技术壁垒,入场门槛较低,生死存亡全靠线下导流,点位竞争是出头的唯一手段。但优质点位是稀缺资源,为入驻部分一二线城市的优质点位,共享充电宝平台不惜支付高昂的入场费和分成费,经营成本也因此居高不下。
此种背景下,平台想盈利,涨价似乎就成了唯一解决方案。但有人戏谑:涨价也是在给线下商户“打工”。
除了成本高企,盈利模式单一也是制约共享充电宝企业盈利的重要原因。目前,行业收入主要来自于共享充电宝租赁服务。以怪兽充电为例,其招股书显示,2020年96.5%的营业收入来自充电宝的租金。
单一盈利模式下,企业容易面临盈利见顶的危机,也不具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线下商户关闭给共享充电宝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在主营业务收入减少的同时,成本并未相应缩减,导致多数企业盈利不及预期,急切地想用涨价的方式来进行对冲。
明明是“及时雨”的暖男设定,共享充电宝却变得越来越渣,最根本的还是“前期圈地、后期收割”的共享经济怪圈。
行业扩张时,烧钱抢占市场,培养用户习惯。“前半小时免费”“一小时只要一元”的策略,曾经遍布整个共享充电宝市场。
进入收割期,纷纷举起镰刀,涨价顺势而来。当然,这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试探用户心理价位的过程。
从“低价”入场到“涨价”收割,似乎是共享经济逃不开的“命运”。用不起的充电宝,骑不起的自行车,莫不如是。
3
用行话说,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基于开放、普惠、分布式特征,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带来规模效应,使得长尾用户享受边际成本递减带来的好处。
通俗来讲,共享经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方便、实惠。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共享充电宝,之所以能发展起来,主要就是靠着“白菜”的价格让大家感觉到“真香”。
如今,共享行业一片“涨”声,人们切身感受到共享经济越来越不“经济”了,背离了初衷。
艾瑞咨询《2020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分析,“用户对充电宝价格不敏感。”此番网友吐槽共享充电宝涨价,有共享充电宝客服也表示:“共享充电是一种刚需,现在年轻人对4元、8元、10来元的消费没有太在意。”
言外之意,行业认为,现阶段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依赖心理已经形成,是消费者离不开共享充电宝,涨价不会影响用户持续消费。
但年轻人真的不在意吗?年轻人在评论区反问:“哪个年轻人说的?”“即使年轻人们不在意,可是年轻人也不傻啊。”
事实上,正是因为用户习惯已经养成,人们使用共享充电宝的场合多了、频率高了,对价格波动也越来越敏感了。
当共享充电宝不再好用,低价的优势消失之后,消费者使用起来会产生价格负担时,就会选择寻求替代解决方法。例如,以后出门随身携带充电宝。
也就是说,一味地“涨价吸金”,好不容易培养起的用户习惯很可能被毁掉,共享充电宝便无法为用户“续航”,也无法为企业与行业发展“续航”。
如何在投入与收益、价格与服务上找到平衡,探索出一条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摆在整个共享经济面前的一道“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