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装配式结构建筑全过程图文解析(目前最热门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

装配式结构建筑全过程图文解析(目前最热门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测量放线→安装叠合梁底支座→叠合梁吊装就位→调整复测→叠合梁节点钢筋绑扎→节点模板支设→砼浇筑→检查验收预制叠合梁安装流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流程预制墙板安装流程:测量放线→吊具制作→复核预留筋→放置钢垫片→墙板吊装就位→临时支撑固定→调整→灌浆→现浇加强部位钢筋绑扎→现浇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预制墙板板缝处理→检查验收

装配式建筑优点

人工费用不断上涨,通过调研发现,装配建造能节约60%的人工。装配建造方式,可大幅降低渗漏、开裂、空鼓、房间尺寸偏差等房屋建造质量通病。大大减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产生,绿色环保。

装配式结构建筑全过程图文解析(目前最热门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1)

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技术原理

设计单位,对混凝土建(构)筑物进行合理拆分设计;施工单位,对设计图纸进行深化设计;构件制造厂,根据深化设计图进行构件生产;施工单位,通过搭积木的方式将预制构件进行拼装,并采用现浇节点及注浆等方式进行可靠连接。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流程

预制墙板安装流程:

测量放线→吊具制作→复核预留筋→放置钢垫片→墙板吊装就位→临时支撑固定→调整→灌浆→现浇加强部位钢筋绑扎→现浇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预制墙板板缝处理→检查验收

预制叠合梁安装流程:

测量放线→安装叠合梁底支座→叠合梁吊装就位→调整复测→叠合梁节点钢筋绑扎→节点模板支设→砼浇筑→检查验收

预制叠合板安装流程:

测量放线→板底支撑安装→叠合板吊装就位→预制叠合板校正→叠合板现浇带拼缝处理→水电线路敷设→叠合板上层钢筋绑扎→墙板钢筋定位卡具放置→混凝土浇筑→检查验收

预制楼梯安装流程:

测量放线→楼梯找平层施工→预制楼梯吊装就位→楼梯梯段校正→灌浆连接→检查验收

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要点

施工现场临时道路布置

1、施工现场道路宜优先采取永临结合方式进行临时道路施工;临时道路可按正式道路一次施工完毕,做好施工期间路面保护工作;临时道路也可采取预留面层的施工方法,按正式道路的路基要求施工,待工程完工再施工正式路面面层。

2、预制构件运输车辆为大型车或铰接车,运输装配式构件的主干道转弯半径应确定为12.5m,临时道路设双车道,宽度不宜小于7.5m,建筑物周围宜设置环形车道,主干道应设为双车道。若场地狭小主临时道路只能为单车道时,宽度不得小于4m,应设错车道,错车道宽度不得小于6.5m。

3、临时道路推荐做法:路基视地基坚实程度做1-2步3﹕7灰土回填,面层为200mm厚强度等级C20以上混凝土,横向坡度宜为2%。

构件临时堆场设置

1、施工现场应设构件临时堆场,堆场宜设置在塔吊有效起吊范围内,构件应按类型分区分片堆放,尽量减少构件二次倒运;堆场周边不应有障碍物,以便构件装卸和吊装工作;堆场周围应进行围挡,并安排专人对进出场人员和车辆进行疏导和管理。

2、施工现场预制构件临时堆场的大小由每层楼预制构件的数量确定。为满足进度要求,临时堆场应至少存放一个流水段的构件。

3、临时堆场地面推荐做法:地基回填300mm厚2﹕8灰土,面层为150mm厚强度等级C20以上混凝土;堆场周围设排水沟,定期清理场内杂物。

构件运输

1、构件运输应由构件生产厂家按施工现场构件需求计划进行运输;墙板运输尚要考虑构件的运输高度,确定适合的运输路线。

2、预制墙板采用立放运输,并采用临时支架和可靠绑扎(或其他固定措施)将墙板固定牢靠,对构件边角及构件与捆绑、支撑接触处,采用柔性垫衬保护。

3、预制柱、梁、叠合楼板、阳台板、楼梯、空调板等采用平放运输。预制叠合楼板、空调板叠放层数不得超过6层;预制柱、梁叠放层数不得超过2层;预制楼梯、阳台板叠合层数不得超过3层。构件叠放必须采用支垫隔开,支垫应平整且上下对齐,支垫位置宜放在距端部1/5处。

预制构件验收

1、梁板类简支受弯预制构件进场时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的规定进行结构性能检验。

2、进场时不做结构性能检验的预制构件,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代表应驻厂监督生产过程。当无驻厂监督时,预制构件进场时应对其主要受力钢筋、规格、间距、保护层及混凝土强度等进行实体检验。实体检验宜采用非破损方法,按不超过1000个同类预制构件为一批,每批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

3、预制构件进场时应对其外观观感、尺寸偏差(包括预留预埋规格及位置、接触面粗糙度、预留孔深度、截面尺寸等)。

装配式结构建筑全过程图文解析(目前最热门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2)

预制构件就位

1、竖向构件钢筋预留长度基本一致,仅在角部有一根比其他钢筋长出15mm作快速定位钢筋,并在预制构件相同位置进行标识。施工时按照定位钢筋快速套入构件。

2、安装前,在每块预制竖向构件上弹出1000mm控制线;安装时,将20mm厚钢垫片放置在墙板下作为注浆空间,先用钢垫片调整就位其中几块墙板标高,参照墙板的1000mm控制线,调整其他墙板的控制线与就位墙板1000mm线标高一致。

装配式结构建筑全过程图文解析(目前最热门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3)

预制构件工具式支撑体系就位安装

1、每个预制墙板临时斜撑不得少于2道(每道由上下两根斜撑构成),且斜撑间距不得超过4m,临时斜撑须采用可调式支撑,预制墙板的上支撑点位置距离墙底不宜大于墙高的2/3,且不应小于墙高的1/2;下支撑点不得大于墙高的1/2,斜撑夹角宜为30°~60°。

2、转角等部位出现斜撑交叉的位置,两道墙板的斜撑固定预留孔应设100mm高差。

3、预制叠合楼板就位前应在跨内及距离支座500mm处设置由竖撑和横梁组成的临时支撑。

4、预制柱安装就位后应在相邻两个方向采用可调斜撑作临时固定,支撑点距离板底的距离不宜小于柱高的2/3,且不应小于柱高的1/2,并应进行垂直度调整;当有一个方向有墙体时,应旋转临时撑杆的位置,相邻两临时支撑的水平投影角不得小于60°。

5、临时斜撑应在连接部位混凝土或灌浆料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或灌浆料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方可拆除。

装配式结构建筑全过程图文解析(目前最热门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4)

竖向构件注浆连接

1、竖向构件吊装就位后,进行分仓隔断,每格分仓长度不超过1.5m,再用砂浆将构件底部缝隙进行密封,密封时砂浆塞入构件底部不得超过5mm,以确保注浆有效面积,提供连接强度;计算灌浆分区留置体积得每个分区中灌浆料的所需量,估算在保证灌浆料流动性前提下可以将该分区灌满所需时间,灌浆分区施工完毕4小时后,坐浆分区带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吊装预制墙板就位进行下一步灌浆操作。

2、采用灌浆泵进行灌浆,浆料由下端靠中部灌浆孔注入,随着其余套筒出浆孔浆液流出,及时用配套橡胶塞封堵,持压30S后再封堵下口。预制墙板宽度超过1.5m时可设分仓进行灌浆,灌浆结束后24h内不得对墙板施加振动冲击等影响。

3、灌浆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当连接部位低于10℃时应该采取保温棉覆盖等保温养护措施,灌浆结束后24小时内不得对墙板施加震动冲击等影响。

4、灌浆时要制作灌浆料同条件抗压强度试块两组,试件尺寸采用40mm×40mm×160mm的棱柱体。

装配式结构建筑全过程图文解析(目前最热门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