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地球最后的夜晚幸与不幸(地球最后的夜晚)

地球最后的夜晚幸与不幸(地球最后的夜晚)这是一部有着强烈作者风格的电影,我也站在“它比野餐”更迷人的队列。无论如何喧嚣,一场创作行为最终要回到作品本身。只要念咒语,房子就会旋转起来。在念了咒语的房间里,一对男女接吻,电影结束在这样的梦境里。然后是中岛美雪的《蓟花姑娘的摇篮曲》送你离开。风格照旧,毕赣依然是把故事敲碎,把点滴线索撒在不经意之间,汇成一个你理解的故事。多了些哲学韵味,诗意还是处处都在,以及贵州(凯里)元素。这确实是一部适合接吻的电影。也因此,“一吻跨年”的文案让它有了更大的社会能见度,带来了反弹的同时,也让它成为了文艺作品从小众、边缘走向大众的案例。

地球最后的夜晚幸与不幸(地球最后的夜晚)(1)

南风窗官方南风窗(SouthReviews)

在毕赣的世界里,烟花永远绚烂,房子会旋转,球拍会飞,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可以看到更大的月亮。

地球最后的夜晚幸与不幸(地球最后的夜晚)(2)

故事从哪里开始呢?

不同于《路边野餐》(公映于2016年)里的凯里,《地球最后的夜晚》(以下称《地球》)里的凯里是潮湿的。它总下雨,还有泥石流,房间里总滴水,还有好看的神秘女人。

只要念咒语,房子就会旋转起来。在念了咒语的房间里,一对男女接吻,电影结束在这样的梦境里。然后是中岛美雪的《蓟花姑娘的摇篮曲》送你离开。

风格照旧,毕赣依然是把故事敲碎,把点滴线索撒在不经意之间,汇成一个你理解的故事。多了些哲学韵味,诗意还是处处都在,以及贵州(凯里)元素。

这确实是一部适合接吻的电影。也因此,“一吻跨年”的文案让它有了更大的社会能见度,带来了反弹的同时,也让它成为了文艺作品从小众、边缘走向大众的案例。

无论如何喧嚣,一场创作行为最终要回到作品本身。

这是一部有着强烈作者风格的电影,我也站在“它比野餐”更迷人的队列。

它的作者毕赣,非电影科班出身,苗族与汉族的后裔,1989年生于贵州凯里。“凯里”是苗语音译词,意为:仫佬人的田。苗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些,毕赣和他的作品更有一种“野”的味道。

很“台”

毕赣的作品里,有很深的台湾民歌情结。

《路边野餐》里最动人的地方是《小茉莉》的运用。《小茉莉》意外在大陆文艺片影迷中走红,影片中还有演唱难度很高的艺术流行歌曲李泰祥的《告别》。

这一切让人感觉《路边野餐》有点“台”,尤其是男主角的名字。

《地球》就更是了,不仅仅是音乐,更多人物的名字也来自台湾乐坛。这似乎成为毕赣对台湾流行音乐爱到骨头里的铁证。

《地球》推广曲《墨绿的夜》是一首冷僻的台湾流行歌,它是活跃在上世纪80年代台湾音乐人邰肇玫的歌,出自1983年3月的专辑《空白明信片》。邰肇玫在《地球》里,是一位偷盗诈骗假身份女犯人的名字。

《地球》中,黄觉叫罗纮武。现实生活里的罗纮武是台湾著名音乐制作人,他在滚石做过很多知名唱片,也曾是红蚂蚁乐团的成员,他唱的《坚固柔情》,《路边野餐》里用过,他曾有一首很火的歌叫《爱情酿的酒》。

黑帮老大叫左宏元。左宏元是台湾流行音乐早期创作人,为邓丽君、姚苏蓉、凤飞飞、高胜美、赵薇等歌手和多部影视作品创作过多首作品,《千言万语》《你怎么说》《千年等一回》,等等。《路边野餐》中用了左宏元的《美酒加咖啡》。

香港演员万绮雯、歌手陈慧娴也出现在了《地球》中,这是汤唯在《地球》里的两个名字。

地球最后的夜晚幸与不幸(地球最后的夜晚)(3)

《路边野餐》里,用了伍佰的三首歌,《世界第一等》《浪人情歌》《突然的自我》。《地球》里用了一首,《坚强的理由》,像《路边野餐》里用的《小茉莉》一样,“土洋土洋”的意外走红。《坚强的理由》是伍佰写,但最早的唱片化,是莫文蔚在滚石的第一张普通话专辑《I Say》中与伍佰对唱,所以一定意义上是莫文蔚的歌。

为了营造电影里上个世纪末的的气氛,《地球》中还出现了一首金曲《Shalalala》(莎啦啦)。 片中李鸿其的妈妈(张艾嘉扮演)在家里玩跳舞游戏机,也是当时中国草根流行文化之一。

地球最后的夜晚幸与不幸(地球最后的夜晚)(4)

除了流行歌曲,《地球》里还有对苗族音乐的运用,古老、神秘。尤其是苗族音乐出现在夜晚里,连接幽灵,毕赣在接受采访时说,他自己特别喜欢。

从已公映的两部作品来看,毕赣对流行音乐的涉猎广度与敏锐视角让人惊叹。他的脑海中有听这些歌的语境,类似的语境应该很多人都有,但他的幸运和可敬之处在于,他把自己的语境拍成了电影,让这些语境成为了大家的语境,给那些歌曲第二次生命。

绿色书

除了隐喻等哲学意味的话语以外,平淡无奇的镜头表述,也让人们看到了毕赣细腻的意境表现力。

比如,万绮雯在监狱里的朋友邰肇玫讲她们少女时代的故事。几个女孩去别人家里偷东西。冒着可能被发现的危险,每个人都拿一些东西跑出去。然后才发现,别人拿的都是值钱的物件,只有万绮雯拿了一本绿色书,里面讲述一个爱情故事:一对情人住在一个念了咒语就会旋转的房子里。几个女孩在树林里读完了这个故事,每个人也都拿着偷来的东西走了,万绮雯拿走了那半本绿色书。她说将来要把它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

每个人都有一段爱情至上的人生阶段吧。那本绿色的爱情书只有一半,就是说咒语与房子只是爱情中的一个瞬间。但是这个瞬间成了万绮雯对爱情全部的理解。

她念念不忘。

什么都不重要,爱情最重要。少女万绮雯就这样想着,走着,后来她被卖给了说她唱歌好听的男人,后为她被别人认为是“危险的女人”,再后来想找她的人找不到她。

地球最后的夜晚幸与不幸(地球最后的夜晚)(5)

万绮雯把照片给了朋友邰肇玫,那是男主角罗纮武妈妈的照片,因为罗纮武说她长得像他妈妈。万绮雯对朋友说,她后悔的是自己以前没有拍什么照片,而她又不知道自己的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罗纮武在梦里遇见了自己的妈妈正要去私奔。他问妈妈,难道就没有要牵挂的人吗?妈妈说,牵挂的人太小了,很快就会把她给忘了。她没想到的是,那个太小了的人,一直都在承受妈妈离开带来的创伤。

某一刻,罗纮武对危险的事物产生了兴趣,所以他会在遇见万绮雯的时候,嗅到了某种他感兴趣的气味,所以,他若干年后会因为一条线索再去寻找。

毕赣将对他而言珍贵的细节瞬间永久记录下来,展示了他的生活,以及他的美学。然后人们发现,别有洞天。

地球最后的夜晚幸与不幸(地球最后的夜晚)(6)

永远与短暂

如同宣传方所说,《地球》是《路边野餐》的技术升级版,它是一个完成度很高的作业。每个镜头很精致,看得到作者的意图,整部电影也建立在导演自己的美学体系。

这个体系其实《路边野餐》就形成了。主题关于时间、回忆、爱情和乡愁,探讨回忆的不可靠、俄狄浦斯情结、生命的重复等。长镜头和诗歌是载体,梦和景观是框架,符号依然是《路边野餐》里的元素:表、河流、雨、隧道、台球、摩托车、废旧歌厅、歌曲、故乡凯里等,这些共同形成了毕赣的美学体系,也是他刚出道就被金马奖青睐的原因。

因为在中国青年导演里,有比较成熟美学体系、挑战诗意叙事的导演不多,上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贾樟柯,再推前就是杨德昌、侯孝贤、王家卫这批导演,恰恰是这批导演,是世界最关注的中国导演,毕赣的处女作让评委们感受到那种可能性,所以推崇备至。

地球最后的夜晚幸与不幸(地球最后的夜晚)(7)

《路边野餐》电影海报

《地球》在第五十五届金马奖的评选中获得五项提名,最终获得最佳摄影、最佳音效、最佳原创音乐三项奖项。《好莱坞报道》在评论中写道,这是“一段缓慢而平稳的过山车之旅,带我们穿过记忆,悲伤,以及他独特的影视魔法,直到影片结束之后,依然余味悠长。而其中那60分钟的长镜头,将在电影圈被久久谈论。”

在参加2018年的戛纳电影节时,很多媒体评价他是“塔可夫斯基和大卫·林奇的私生子”。

从毕赣目前这两部作品风格来看,确实能看到很多导演和其作品的影子,它们一定意义上都启发了《地球》的部分情节。比如塔可夫斯基的《潜行者》《乡愁》《伊万的童年》《镜子》,大卫·林奇的《蓝丝绒》《穆赫兰道》、蔡明亮的《郊游》等片。毕赣也说他受到了不少好电影的滋养,甚至影片的片名也是用波拉尼奥原著的名字来命名的,毕赣曾解释说,就是因为觉得这个名字好听,因为取名字挺麻烦的。

《地球》重复着《路边野餐》的母题,更多观点认为现在的毕赣没有超越自己的乡愁。作品中缺少更有力量的东西,这也让人们会把好感投给同一期出现在戛纳电影节的《燃烧》。

梦境里,罗纮武送给凯珍一只手表,凯珍说手表不能随便送,因为代表的是永远。凯珍送罗纮武的是烟花,罗纮武认为怎么能送人烟花呢?因为是短暂。后来那只代表短暂的烟花一直在那里绽放。

这也许是毕赣身上可贵的地方吧,在他的世界里,烟花永远绚烂,房子会旋转,球拍会飞,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可以看到更大的月亮。

作者 | 南风窗高级记者陈莉莉 cll@nfcmag

编辑 | 蒙洁华 mjh@nfcmag

排版 | GINNY

(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