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名将容志行近况(349岁该练球技)
足球名将容志行近况(349岁该练球技)容氏全家福在省体场的足球训练场里,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一位身穿普通上衣的老者,在场边不时出言点拨正在练球的小孩,旁边的教练并未出言制止,展现自己的专业,反倒是毕恭毕敬地转达老者的“金句”,年轻人可能看到老者“越俎代庖”之举感到不解,但那些带着孙子来练球的爷爷辈观众,认出这位老者时,都是一脸的激动之色:“看,那不就是容志行吗?”如果你恰巧在旁,不解地问出一句:“谁是容志行?”那相信你很快就会收获一堆白眼:“年轻人还是不懂球!”而老者对这些场外的指点之声并不以为意,他的眼光,从未离开过这片绿茵场上——回想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足球,其代表人物无疑是球技球品俱佳的广东足球名宿容志行。自小就在广州宝岗体育场业余体校足球班练球的他,16岁起崭露头角,被选入广州工人足球队,随后一步一个脚印,直到1972年成为一名国脚。他在球场上奋力拼搏,脚法精湛,即便是现在仅余不多的低画质视频里,仍能看到他娴熟地突破过
▲ 独家视频——多彩黑白 手足并进
有道是:江山代有球迷出,论打嘴仗谁也不服谁,90后、00后为了梅西和C罗谁才是世界第一争个喋喋不休,70、80后有大罗和贝克汉姆等巨星压场子,不过天天纸上网上谈兵,也分不出个高低,可要是让他们下场踢上几脚,那真是难如登天:没场地、没装备、没时间、没心情……借口总是比时间要多,这也是这些年中国足球一直难有寸进的原因?倒是50后、60后的老前辈们,踢是踢不动了,但想起自己当年看球的时候,那些年追过的偶像,如今是怎样的一番光景?事实上,他正在努力地,培育一些希望能赶上他的“后浪”(原谅这个词突然变得有点儿“烂大街”了)……
1980年苏永舜的国家队时期备战世界杯外围赛集训
昔日的“中国贝利”站在面前,你能认出来吗?回想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足球,其代表人物无疑是球技球品俱佳的广东足球名宿容志行。自小就在广州宝岗体育场业余体校足球班练球的他,16岁起崭露头角,被选入广州工人足球队,随后一步一个脚印,直到1972年成为一名国脚。他在球场上奋力拼搏,脚法精湛,即便是现在仅余不多的低画质视频里,仍能看到他娴熟地突破过人的精彩表现。同时他又注重体育精神,从不做粗野动作的优雅球风,至今仍让老一辈人津津乐道。
1983年2月27日,35岁的容志行在广州的省体育场举行退役告别赛
1979年,容志行率领广东队在一场香港进行的邀请赛中,3-3战平彼时的欧洲冠军德国汉堡队,他的表现令香港解说员惊呼:“这就是中国的贝利!”在国家队赛事中,容志行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1982年,他在世界杯预选赛里率队3-0击败当时的亚洲冠军科威特队,这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令全国球迷兴奋不已,奔走相告上街庆祝,那一届国家队,前中后三线人才济济,汇聚了中国足球史上多位“大神”:容志行,陈熙荣,古广明,沈祥福,迟尚斌,李富胜……其中容志行便是这个“七八十年代最强天团”里最亮的那颗星,人气完爆现在的“小鲜肉”。但对年轻一点的球迷来说,那都是存在于黑白电视机里的历史,这个名字虽然仍留在思想品德课本里,也无法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若有一日,这位半个世纪前的足坛“偶像派”在你面前站着,球迷们可能连眼熟的感觉都不曾有,便与他擦身而过。但其实老一辈的足球人,对于培养少年苗子,振兴中国足球的念想从未放下。而容志行身为中国足协前任副主席,也没落下这个当“伯乐”的爱好,对中国足球,对青训的种种问题,他也有话要说——
“球感练上一年,颠球能颠上一百来下”在省体场的足球训练场里,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一位身穿普通上衣的老者,在场边不时出言点拨正在练球的小孩,旁边的教练并未出言制止,展现自己的专业,反倒是毕恭毕敬地转达老者的“金句”,年轻人可能看到老者“越俎代庖”之举感到不解,但那些带着孙子来练球的爷爷辈观众,认出这位老者时,都是一脸的激动之色:“看,那不就是容志行吗?”如果你恰巧在旁,不解地问出一句:“谁是容志行?”那相信你很快就会收获一堆白眼:“年轻人还是不懂球!”而老者对这些场外的指点之声并不以为意,他的眼光,从未离开过这片绿茵场上——
容氏全家福
正所谓“将门虎子”,容志行弟弟容坚行9岁的小孙子,如今也开始了足球练习,在广东省体场的足球学校进行训练,放假的时候一天练习6个小时。容志行笑言:“他小的时候在家里玩小皮球,有一天用脚一踢,令我眼前一亮:这外脚背踢球的动作,很有灵气!”故而便有了后来的故事。都说“当局者迷”,但卸任中国足协副主席之后,他只是一位培养孙辈踢球的长者而已,故而对青训的问题,容志行看得更清楚了。
容志行(中)带容坚行(左)9岁的小孙子(右)去练球
回忆起自己当年学球时,容志行说道:“我的名字是妈妈取的,志行志行,希望我做人能够志在必行。还记得我8岁的时候开始练球,那时只能连续颠球7下,但经过努力练习,天天左右脚一起颠,一年之后,我就能颠上一百多下。当时我和弟弟(容坚行)一起踢球,后来,他就成了下围棋的人里,踢球最好的一位,这连棋圣聂卫平都承认的。所以只要肯练,一定能行。”
容志行的弟弟容坚行(中)教小朋友下围棋
在容志行看来,现在的青年足球练习,对体能要求过于苛刻,在孩子学球的黄金阶段,不应该进行太多的体能练习,而是应该多练练球感,球技。在当前的青少年比赛中,人高马大,肌肉壮实的孩子往往颇受青睐,但脚下技术则是肉眼可见的粗糙,那些蝴蝶穿花般的动作,一整场都难得看见几回,当看到练球的孩子球没停好的窘况时,容志行便轻轻的摇了摇头。另一方面,过于注重体能训练,也会让小球员的球感变得僵硬,失去了个人特色,老一辈人都说广东足球是“小快灵”风格,曾培养出容志行,古广明,吴群立这类型突破犀利,擅长过五关斩六将的球员,但这已经鲜见于当今的广东足坛,哪怕放眼整个中国足坛,也难以觅得这类人才。在观看孩子训练时,容志行便跟一旁的省体育场儿童足球班教练说:“在训练的时候,要鼓励这些小孩多带球突破过人,一定要两只脚都练,都能灵活运用,现在我们的足球就是缺少过关斩将的球员。体力可以等再长大一点才练,技术是跟一辈子的。”
球场上,容志行(左5)带领一众小球员训练
“一定要重视热身,受伤太多是成不了优秀运动员的!”在上世纪7,80年代时,足球护具略显简陋,保护性不足,前锋面对后卫的凶狠拼抢,很容易就受伤,荷兰足球巨星范巴斯滕,就是因为多次受伤而无奈提早退役。而令人敬佩的是,在长达18年的运动员生涯里,容志行也从来没有因为受伤而“非战斗性减员”。他认为,这是跟小时候的训练息息相关,要是提早在涨球的年龄增加运动量,体能练习强度太大,就会增加受伤的可能。
容氏兄弟1975年参加全运会,哥哥容志行(左)代表广东足球队获冠军,弟弟容坚行(右)代表广东围棋队获第三
在开车送侄孙去练球时,两爷孙闲聊起来,当听到小孙子说放寒假时要去澳大利亚拉练,每天练体力累坏了,做动作都容易变形,一个“急刹车”就把脚扭了的时候,容志行便有感而发:“像你这么小,韧带都很柔软,不应该那么容易拉伤的,肯定是热身没认真做好做足!”看到小孙子有点不服嘟起嘴想要辩驳的样子,容志行笑了:“不要小看热身,哪怕你的球踢得再好,要是经常受伤就没用了,好多优秀运动员就是这样废掉的。”
容志行(右)与“球王”贝利合影
在容志行看来,足球是要从小就开始培养,但不一定要作为唯一兴趣,而是该多手准备,多元化发展。当初容志行和弟弟容坚行从小便投身体育界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两端:哥哥是足坛国脚,弟弟容坚行是围棋国手,现为广东棋文化促进会会长,这对“手足兄弟”都走上了最合适自己的路,但很少有人知道,容志行的围棋水平也达到业余高手的段位,而容坚行的足球也踢得极好,是围棋界里边的“老球王”,这都是跟从小的多元化兴趣培养分不开的。而且,容志行的球风在球坛有口皆碑,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将争胜心放在球场上,用进球来回应对方的粗野行为。受侵犯不计较,获荣誉不骄矜,所以中国足球曾经一直有这样的口号:“志行风格”。学踢球,也是学做人,球品好,人品也不会差。即便他已经退下一线,但想要传授给足球少年们最重要的理念,却是不会变的。
“在涨球的黄金年龄,教比学更加重要。”在培养青年足球的道路上,一直有很多像容志行这样的行内人士在付出努力,比如在他退役后的下一任广东队队长王惠良,现在也在为小队员们辅导训练,儿子王鹏则“子从父业”,目前在广州富力队踢球;还有在南粤球坛鼎鼎有名的易丁华教练,扎根于小学足球教育数十年,培养出像吴群立等南粤球坛名将,包括中国队,八一队,省市各梯队等。像这样令人尊敬的足坛老前辈,默默发挥余热,令人心生敬意。容志行说:“9岁到12岁的孩子,正是学习足球的黄金年龄,这时候得到正确的指导,对他们以后的影响至关重要。”正是这些足坛老前辈在场边场外的言传身教,让人对中国足球始终保有着那么一点希望。
容志行(右3)在场边与教练交流
当发现记者们欲将镜头聚焦于他的身上时,容志行只是摆摆手,表示不接受采访;而和孩子们拍合照的时候,应该当之无愧地站在C位的他,也选择了站到边角处,不希望自己抢去了原应属于孩子们的关注度。不过,这并不代表他已经放下了足球,在过去的两届省港杯中,缺少新生力量的广东队均不敌香港队,无缘冠军。容志行均在现场观战,看到香港队员捧杯时,他定眼看了这一幕一阵子,然后转身,默默退场离开,在稀稀落落的球迷当中,落寞的背影虽不起眼,但却无比坚定。青训,只是中国足球问题的冰山一角,像这些存在已久的问题,已经年过古稀的容志行看得到,更希望他所珍视的“后浪”们能有所改变。
如今容志行眼中的“后浪”们,一个个少年时展露出足球天赋的苗子们,要想选择足球为事业,中间有太多的变数,作为“前浪”的帮扶助推,就是这位老人家所一直努力着的事儿,未必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像他们这样的一代国脚,但从足球中寻找到兴趣,并为之而努力,就已经是为了中国足球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假如在座的各位看完了这个视频,以后在球场边、观众席上认出了他,请给他致以你作为球迷的最高敬意吧!
统筹 | 温斌
摄像 | 马丁 陈锴进
剪辑 | 紫红 唐文钦
文字 | 沈阅微 潘文杰
配乐 | 弦铜
编辑 | 胡皓珺
版权声明
本文为睇View原创内容
未经一休文化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